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2014年《集邮博览》第4期刊登了徐平先生的《是贴票最"高"的包裹单吗》,介绍了他手中收藏的一件包裹单,贴了281枚普23《民居》邮票之10分"云南民居",以6枚为一排,正面贴了264枚,贴票排列成一人高(总包裹费28.10元),颇为壮观。读毕,想起我手中旧藏一枚包裹单,包裹费33.50元,保价费1.00元,合计资费34.50元,包裹单上贴普23之8分"北京民居"票431枚,补贴1分"内蒙民居"两枚,总贴票433枚。除正面贴票5枚(横5连1件),背面补票横5  相似文献   

2.
王伟 《集邮博览》2013,(5):56-56
近阅《集邮博览》2013年第2期《"泡松"包裹单》一文,增长了这方面的知识。然而文中所说:"经过多次推算,从后往前,参考规定,最后的结果应为……",得出的"处理费"0.16元、0.17元,"考虑四舍五入"等等,我认为这样的推算有误,怎么可以把"处理费"也除以1.5?  相似文献   

3.
"县"、"支"邮政日戳是我国邮政日戳中的一种特殊戳式。几年前,我就在屠业驰先生(曾任上海市川沙县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所著的《解读邮戳(1949—2005)》(学林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看到过此戳式的样图,却从未见过实物。然而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收到一枚加盖"县"、"支"日戳的包裹单残片。该包裹单残片贴有《普16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普通邮票》20分"古田会议遗址"4枚。邮票上盖有三枚"上海1977.7.10(县)七宝(支)"日戳(如图)。从戳面信息来看,我认为此戳式应当系单线圆形双环(双月牙)  相似文献   

4.
裘真 《上海集邮》2005,(3):44-44
笔集得一张包裹单,由广西扶绥东门于2002年1月31日寄往广西武鸣,包裹重3770克,保价费1元,共计5,40元,贴普29的2元票2枚、《水乡古镇》第3图80分票1枚、普3D的60分票1枚,符合所需邮资,盖销“2001.01.31.08”日戳。  相似文献   

5.
徐平 《集邮博览》2013,(2):48-49
2011年11月12日,笔者前往江苏无锡亚洲邮展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展览馆还未开放,便先到大门口地摊逛一逛,许多在邮币卡市场见不到的"宝贝"这里都有,我平时喜欢收集包裹单,一到地摊口就发现了一摞20世纪80年代的贴普票包裹单,老板也非常热情,忙将自己的马扎让出来,让我挑选。我发现一张盖有"泡松"章的包裹单,老板并不知道什么是"泡松",只知道贴票多少,要价5元,还价4元拿下,回来后仔细查看,合情合理,确实是泡松包裹单。那什么是泡松呢?邮局在收寄包裹的过程中,其大小按重量计算,对于单件重量超15千克,和最大尺寸的横截面超过120-160厘米的,按大件包裹加收费  相似文献   

6.
山东 《集邮博览》2014,(4):52-52
正收藏包裹单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包裹单上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邮票、邮戳、邮路、邮资、各种附件等,都是广大集邮爱好者研究学习的对象。近日,笔者收集到一张由山西忻州寄往湖南常德的包裹单,包裹单上正面(图1)反映的信息是:包裹重量9000克,包裹资费  相似文献   

7.
2006-15《青藏铁路通车纪念》邮票发行时,能制作极限片的明信片寥寥无几。2010年12月,中国铁道出版社为配合当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印行了《中国铁路明信片》6册(35元/册),其中第5册《中国高原铁路》为青藏铁路及其沿线风景,内有3张可制作这套邮票的极限片。我制作极限片的选戳原则为:首先是邮票、明信片画面所在地邮件投递局及其属下离"所在地"最近  相似文献   

8.
欧博 《集邮博览》2015,(1):80-81
最近,笔者收藏到一枚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辽宁铁岭寄往山东胶州的邮政包裹单,细细观察,该包裹单无论是所贴的邮票,还是加盖的邮戳,均存在诸多特别之处。贴票上的特别之处—普22组外品从该包裹单所贴邮票来看,共计四枚,分别是普21《祖国风光普通邮票(雕刻版)》3分"黄果树瀑布"两枚,普22《祖国风  相似文献   

9.
正包裹单是邮政营业窗口常用的单式,其上详细地记载着相应包裹传递的可靠信息,是印证邮运史的极好凭证。寄递民用包裹收取资费的标准,在各个时期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都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91年12月28日颁布并实施的《规则》第105条规定:民包资费标准,按《国内包裹资例表》规定收取。以每500克为一个计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15年7月号刊登的《包裹单上的各类邮政业务日戳》一文,举例介绍了实寄包裹单上加盖的各类邮政业务日戳,计有包裹日戳、营业日戳、分拣日戳、封发日戳、筒取日戳、转运日戳、投递日戳、平信日戳、挂号日戳、印刷品日戳、快件日戳、汇兑(储蓄)日戳、报刊(发行)日戳、电信日戳共14类,拜读后受益匪浅,深感包裹单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集邮课题。除了上述14类,笔者所收藏的包裹单中,还盖有另外两类邮政业务日戳,现补充  相似文献   

11.
本人在整理包裹单时,意外地发现一张中外邮票混贴包裹单。此单于1998年1月6日从黑龙江省双城县万隆(龙)乡邮政营业所发出,邮编150119。1月14自到达  相似文献   

12.
资质:凡邮购《扣篮》杂志的读者均可成为《扣篮》俱乐部会员。并可得到本杂志社的各种优惠。优惠条件一、购买2007年往期《扣篮》8.5折优惠具体方法:10元×8.5折=8.5元二、购买:2006年《扣篮》杂志3期以上者享受7折具体方法:3期×10元×7折=21元邮购者请汇款至:哈尔滨市第225号邮政信箱苗红丽(收)邮编:150060电话:0451-82672728  相似文献   

13.
好消息     
《中华武术》2006,(6):59-59
为感谢广大读者对《田径》杂志的支持,《田径》杂志的会员或从邮局订阅2006年全年《田径》杂志的读者,只要将会员卡或购买杂志的收据复印件寄到《田径》编辑部都可获得由北京康比特威创体育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运动营养补充方案”光盘。在编辑部订阅2006年全年《田径》杂志的读者可获赠光盘一张或价值800元的康比特运动营养网上网卡一张,并可直接成为《田径》杂志会员。  相似文献   

14.
肇明 《武当》2013,(5):39-40,41
张三丰是道教门中继吕纯阳之后,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道长。他为后人留下了诸多不解之谜,其生年即有宋人说、金人说、元明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卒年更是扑朔迷离,无从稽考。本文拟广容诸说,祓其迷雾,存其本真,作一初略而有益的探索。一、张三丰生年考辨(一)张三丰北宋说谓张三丰为北宋人者,滥觞于清初学者黄宗羲(161 0-1695)及其子黄百家。黄宗羲在《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中言道:"……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张松溪为最著。"稍后于《王征南墓志铭》的雍正《宁波府志》(雍正十三年(1 7 35)版)《张松溪传》,亦有张三峰为北宋人说,其略云:"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自宋之张三峰。……"清初,王士祯(1634-1711)于《拳技派》中亦记曰:"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三丰之后,有关中人王宗,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  相似文献   

15.
正《集邮博览》2014年第3期刊登了北京李坤先生《让人左右为难的改退批条》一文,看后感触良多。不容讳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书信已慢慢地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多年不写一封信已成为事实,更别说寄国际信件了,不清楚信件的书写格式也就在所难免了。带着李先生的疑惑,我查阅了2012年1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出版的《用邮指南》等相关资料后,得知国际邮件封面及包裹单、报关单等的书写要求是:1.包裹单、报关单等上的收件人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07年第10期《邮票连张的设计艺术》一文中有多处值得商榷。其中第六项"带附票的连张中"称"还有一种附票大于主票的连张邮票,如,J.4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在3159页介绍广西邕宁局在包裹单上贴有“包裹代封费”签条。今又见福建泉州市在一张包裹单上盖有“代封手续费”专用戳记,可为前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整理邮政附加费邮品时发现,湖北省五峰县邮电局在收取附加费时,有收费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其中一枚销"湖北五峰.1993.4.22.443406"日戳的包裹单,向用户收取了邮电通信建设费玖角,在包裹单左下方贴有"邮电通信建设费/玖角"白纸黑字凭证,销有骑缝戳(图1)。而另一枚销"湖北五峰.1993.9.22.443413"日戳的包裹单,却向用户收取了邮电通信建设费捌角,并在包裹单左下角贴有"邮电通信建设费/捌角"白纸蓝字凭证,销有骑缝戳(图2)。  相似文献   

19.
日前,笔者见到《陈毅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218页左下角有一张"1947年11月下旬陈毅与晋冀鲁豫区领导人合影(左起:薄一波、宋任穷、陈毅、滕代远)"(图1),宋任穷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制服,头戴军帽,右手插袋,笑容可掬,与邮票图上的宋任穷像(2010—2—1,图2)仔细对照,无论是脸部及耳朵的角度,还是笑口中的牙齿或笑脸上的酒窝基本一致,可确认邮票上的宋任穷像是从这张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编辑同志:您们好! 我想向贵刊请教一个问题:包裹单上的许多投递戳已改为电脑打印戳,这种戳与实际日戳有一定的差别。请问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