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坤炽 《广东教育》2010,(7):128-129
在推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颇,他们认为课外阅读就是课堂以外的阅读,老师主要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就可以,阅读则是学生回家以后的事了。然而,这种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于学生回家以后自觉阅读的做法,最终使得学生课外阅读无法保证,特别对书源匮乏的农村地区和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的小学生更是无从落实。其实所谓“课外阅读”,除了“课堂以外”。还有“课本之外”的意思。因此,  相似文献   

2.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课外阅读是人生成功的风帆,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邀游。本文就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精选积极向上书籍,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张琦 《亚太教育》2020,(6):140-141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着力凸显“读书意识”,旗帜鲜明地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教师必须认真研读部编教材以科学地推荐阅读书籍;创设阅读环境以激发阅读兴趣;传授课外阅读方法以课内指导课外延伸;开展阅读小组学习以强化课外阅读氛围,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开展高效的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课外阅读区别于课堂教学阅读,它没有教师细致的指导,相对来说更为独立和自主。根据阅读者参与的方式分为合作式阅读和自主式阅读,这里笔者主要谈谈学生课外自主式阅读。学生预习课文和课外阅读时,常常为个体自主阅读。学生的自主式阅读也可称为“自然阅读”或“感受式阅读”,是指学生根据阅读需要、阅读兴趣进行独立的阅读。但是自主阅读并不是放任自流的随意阅读,教师为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完全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行有计划的指导。下面将主要围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自主阅读的方法和步骤谈一谈。  相似文献   

5.
“双减”背景下课外阅读追求优化,强调精益求精。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燃眉之急。小学高效课外阅读应以方法迁移为突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相似文献   

7.
阙剑秋 《语文天地》2014,(32):53-5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却出现了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语言表达材料贫乏。笔者旨在实践中通过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培养习惯、教给方法、推荐书籍等举措,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消除语文教学存在的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赵国基 《甘肃教育》2010,(10):29-29
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社会、自然和科学之间的联系。课外阅读顺应了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变“苦读”为“乐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用书中那些勇敢的、追求崇高思想的人来要求自己,为自己找到学习的榜样,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课外阅读是长期的阅读行为,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阅读才能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中实行“一书一卡”制度,效果显著。所谓“一书一卡”制度,即学生课外阅读一本书。必须要填写一张卡,这张卡即“课外阅读登记卡”。其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1.课外阅读计划;2.阅读情况反馈。“课外阅读登记卡”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2.“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督促引导作用;3.“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意义重大。课外阅读“质”的好坏和“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高低。所以,依据教材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借助经典诵读提高阅读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李滢 《学子》2013,(12):93-9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新课标高度重视第一学段儿童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低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还规定了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还对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而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整本书阅读指导,尝试通过建构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实现课外阅读的课程化、体系化。在思辨性阅读视域下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通过“猜测—印证”“对话—体悟”“延伸—拓展”三条路径进行探索,可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教材新增的特色板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文章以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中国神话传说》为例,来谈一谈如何立足整本书阅读,借助有效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好地挖掘中国神话的文化内涵,在阅读中促进学生精神和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程洁 《教师》2012,(19):98-98
曾几何时。我们将语文教育中的阅读分解成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我们面对课外阅读的火热时,我们更需要“冷”思考。怎样的课外阅读才是返璞语文教育的本真?怎样的课外阅读才能够还学生以最快乐的阅读生活,让他们能够成为“自觉的阅读者”呢?我们不妨叩问:课外阅读真的“课外”吗?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量的积累,为此,语文课标中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使之在有效积累“量”的同时,能有“质”的突破?笔者认为,应做到“四多”,即课外阅读内容多面、课外阅读方式多元、课外阅读方法多样、课外阅读评价多层。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计划的指导,使他们不仅要阅读“披文得意”(读懂理解),而且要思考“运思及物”(阅读创造)。在课外阅读中使他们扩大阅读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创造.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重视课内阅读,而忽视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侧重“死记硬背”,而忽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原因一是阅读量太少,阅读时间明显不足;二是阅读面狭窄;三是阅读兴趣不浓;四是阅读方法单一。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二、进行课外阅读技巧的指导;三、教师推荐课外阅读文章;四、教师自身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水平。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还要读“好”书。然而仅仅靠语文课本当中的几百篇文章、几十万字的阅读量是绝对达不到要求的.也是达不到我们的训练目的的。所以为了使学生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就要把目光转向课外阅读.并为学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做好过渡.结合起来.使得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者都不偏颇。  相似文献   

20.
何祥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138+140-138,140
温儒敏教授曾说过:学生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借着“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题研究的平台。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的兴趣与习惯,可以实现学生“海量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