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课异构"是以内容相同的教学素材为参照,由教师个体、群体在不同的理念、智慧背景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这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一人同课异构"是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同课异构",也叫"同题异构""同课异教",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构思、不同教法,它和有责任心的课堂教学如影相随。基于师本教研的考虑,"同课异构"也是一种以教学理论为支撑点,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以教学评论为着意点的教研方式,一般采取多人异构的形式。从笔者参加的一些教研活动来看,可谓"异彩纷呈",但如果对热闹的现象作一个冷静审视,便发现其中有一些亟须厘清的问题:一部分参加者在课前既不了解教学内容,也不了解学生情况,甚至不明确活动的具体目的;把授课者当作表演者,自己当作"旁观者";在评课  相似文献   

3.
“同课异构”,也Ⅱ旷同题异构”“同课异教”,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构思、不同教法,它和有责任心的课堂教学如影相随。基于师本教研的考虑,“同课异构”也是一种以教学理论为支撑点,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以教学评论为着意点的教研方式,一般采取多人异构的形式。从笔者参加...  相似文献   

4.
次央 《西藏教育》2009,(10):33-33
一、“同课异构”活动是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重要平台 “同课异构”,意为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依据自己的教学构思和设计进行备课,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进行不同研究,再通过上课的形式将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同课异构”活动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可分为一人同课异构和多人同课异构等形式,一般采取多人同课异构的形式。我们试图运用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科学课实施“同课异构”活动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探寻其客观规律,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方式称为同课异构。本文结合"动量定理"的同课异构谈谈作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类教学竞赛、教研活动越来越多地采用或呈现同课异构这种形式,同课异构已成为越来越热的教研现象。面对这一"热"现象进行"冷"思考,发现有些同课异构存有误区,目的不明朗,我们有必要反思、明确,使同课异构有"的"而"构"。 一、走出"同课异构"的误区 误区一:只"构"不"研"。有些同课异构活动中,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其着眼点只是梳理几节课中的异同,之后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最适合的,对这些课"同"或"异"所折射出的理念不再问津,这样只"构"不"研"的活动浮于表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8.
"同课异构"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不同的教学条件、不同的教学风格以及教师对教材的不同解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环节进行的不同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态势的一种教研方式。这种教研方式实效性很强,但也存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张正勇 《江苏教育》2007,(10):35-36
近年来.数学校本教研常采用一种被称为“同课异构”的方式,即让几位教师就一个课题授课.以此分析教学、研究教法.这种方式让老师们从中体验到了同一内容的不同教法和不同途径达到相同目标的可能性。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两节国标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教学,又让笔者真切地感受了一回“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0.
"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演绎的教学系列活动。由于授课教师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和情感体验不同,所以教学的结构、风格、方法和策略等存在差异。"同课异构"能使授课教师在对比中发现自己与他人的教学差异,并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同  相似文献   

11.
“同课异构”活动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12.
李允 《中国教师》2009,(15):37-39
<正>"同课异构"是指相同的课由不同的教师进行不同的设计和实施。"同课异构"作为当下流行的一种教研方式,并非如某些教师所认为的只是"标新立异",而是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拟就"同课异构"的理据做较为详细的分析,希冀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同课异构是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独立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以打造个性化教学、彰显教学本色、张扬教师风采、体现学生个性为特色,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内涵,凸显了校本教研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同时也优化了教研方式,增强了教师集体备课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是主流模式,"同课异构"校本教研就是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提升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新教研方式.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 "同"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同."异"是指不同的教师所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途径以及风格."同课异构"既可以指选用相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也可以指同一内容在不同班级,根据学生主体的差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辨析"同课异构"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教研方式,"同"是指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异"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不同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采用的不同教学资源等,即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的个性化解析。由于理念的差异、经验的深浅、个性的迥异等种种因素,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异课同构"是由此衍生出的另一种教研方式,这里  相似文献   

16.
同课异构是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中常用的研讨方式。同课异构,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相同的授课内容的前提下,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主体,根据不同的教育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达到或超过预设的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同课异构听什么,怎么听,在比较异同中思考,在细节亮点中剖析,在回顾整合中升华,张世建老师的文章或许能让你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7.
同课异构即以内容相同的教学素材为参照,由教师个体、群体在不同的理念、智慧背景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各自教学经验,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将构想、设计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同课异构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  相似文献   

18.
李建生 《教书育人》2008,(12):41-42
“同课异构”是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独立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以打造个性化教学、彰显教学本色、张扬教师风采、体现学生个性为特色,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开栏语"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构思,运用不同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实践与研讨,是当前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然而,人们往往忽视的是教师个体的"同课异构",也就是教师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面对同一个课题,进行多次设计、实践,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效果,提高专业反思能力。本期刊出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在一次次改进中,逐渐接近教学知识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课例研讨是指以发生在课堂中的典型的教育、教学实例为载体而展开的教学研究和讨论。根据执教者、授课内容和教学设计的不同,课例引领呈现出多种丰富的形态,有一人同课异构、一人异课同构、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异课同构、多人异课异构。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课例研讨、专业引领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