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5,(3):110-112
台湾邮刊介绍《集邮博览》《今日邮政》(Postal Service Today)是我国台湾"中华邮政公司"主办的一份集邮月刊,1958年1月创刊,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该刊2014年12月总第684期(图1)发表了台湾著名邮学家潘安生(笔名:晏星、封翁)的大作《从大清邮政到中华邮政一以贯之的不脱色铅笔》,其中特别提到了《集邮博览》2014年第10期所刊《"大清邮政"专用铅笔》相关情况(图2),并采用了该文中的插图,成为两岸邮政和集邮交流的最新成果,有关内容也是对《集邮博览》文章很好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寄来的"致作者的一封信"及赠送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会员卡",这是《集邮博览》复刊三周年,送给曾在《集邮博览》辛勤耕耘的作者的一份厚礼。这枚"会员卡"的有效期是从2010年5月至2013年  相似文献   

3.
2011年第六期《集邮博览》发表了梁荫宗先生的《30年代的一枚实寄封》文章(以下简称"梁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这是本人第一次见到贴有赣西南赤色邮票的江西省赤色邮政实寄封,特别是封上的四种邮戳.  相似文献   

4.
《集邮博览》2002年第11期刊登了刘大有先生撰写的“最早的‘熊猫’邮票图稿初探”一文,披露了中华民国邮政时期设计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刘先生是依据2001年4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邮票邮品精选》(以下简称为《精选》)一书亮相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发表的文章。其实,早在1996年3月,由南京市邮政局、  相似文献   

5.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8):4-4
值得称道的匡正《集邮博览》2009年第7期刊登徐海勇先生《谈中外联合发行邮票》一文,纠正了第6期有关文章中对中外"联合发行"邮票的一些不准确认识,特别指出2004年3月1日发行的《中国新加坡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邮票,是中国邮政与新加坡邮政第二次联合发行的纪念邮票,非常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09年第1期同时刊登了傅骥先生的"鹰潭加盖‘人民邮政改作’邮票"和刘广实先生的"‘鹰潭加盖’补谈"两篇大作,提出了"鹰潭加盖"的缘由问题。  相似文献   

7.
6月13日,《中国集邮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题为《为邮资凭证通行护航》的署名文章。文章揭露了各地邮政下属局所利用种种借口拒收贴有新发行邮票的邮件的事件,指出这种行为违背了《邮政法》,邮票回归邮政是繁荣集邮事业的良策。笔者在这里借《集邮博览》一角向相关部门呼吁应该立即在邮政窗口出售新发行的纪特邮票。  相似文献   

8.
李文 《集邮博览》2010,(4):39-39
今年第二期《集邮博览》,刊登了徐敬宾先生《邮票伴我台湾行(三)》一文中展示了日月潭、阿里山两枚"极限片"。我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2009年第1期《毛泽东肖像邮票上的邮戳》一文,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伟人肖像邮票的盖销事宜。此后在"文革"时期邮政部门更有"贴用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不予盖销"的通知。其实,1949年华东邮政管理总局就曾有关于贴用毛泽东肖像邮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曹骋 《集邮博览》2015,(2):90-91
在2015年第1期《集邮博览》杂志上,笔者曾撰文介绍英属根西岛即将于2015年1月28日发行中国生肖羊年邮票的信息以及有关该套邮票设计的情况,这是根西岛邮政继2014年首度发行中国生肖"马年"邮票后本次再度发行生肖题材邮票。现在,这套"生肖羊年"邮票已经发行,又为世界生肖集邮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收集素材(欲获知根西岛邮票详细信息可浏览根西岛邮政公司集邮局的英文网页www.guernseystamps.com)。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2000年6、7期发表了李明等先生《外国在华邮政属于中国邮政史范畴》文章后,张莘农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4期发表《“外国在华邮政”不属于中国邮政史范畴》一文,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李明等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8期发表《再论外国在华邮政属中国邮政史范畴》文章,作出进一步的探讨;王微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11期发表《依然值得商榷》一文,谈了自己的观点。此后一年多来,未见有人再撰文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读编往来     
新《集邮博览》杂志已经出版四期了,总体来看办得非常好。新杂志起点高,印刷精美,版式新颖,文章有特色。从文章来看,大多以邮政史、集邮史为主,馆藏文物介绍在目前我国的集邮报刊中是独一无二的。紧紧抓住集邮四史,以史赏邮,用邮史说话,善于利用邮政邮票博物馆的优势,这是《集邮博览》的特色,让人耳目一新,完全改变了以往集邮文章重复乏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第1期《集邮博览》刊登《一度困扰邮政的肖像邮票的盖销问题》的文章,说的是伟人像邮票的盖销问题。并且披露了邮政部门对此一问题所发出的最早的公函。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建国初期,为了表示对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第10期《集邮博览》发表了刘肇宁先生的《赣西南赤色邮政3分邮票实寄封收藏始末》(以下简称“刘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本人的思索。发现文中有两点说法值得商榷,一是赣西南赤色邮政的创办时间,二是实寄封的日期。以下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集邮博览》2014年第4期所刊《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一文,将香港邮政为配合2013年10月1日邮资调整而推出的一套2枚分别印有"本地邮资"和"空邮邮资"字样的邮票,称为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早在2003年就已经诞生了。2003年9月10日,香港邮政首次发行一套4枚《心思心意》邮票,票幅均为35毫米×35毫米。票中没有数字金额的面值,而以"本地邮资"和"空  相似文献   

16.
读《上海集邮》1995年第2期上戴定国先生的文章《美国的集邮人数和邮票市场》,笔者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探讨美国的集邮人数,对了解美国的集邮现状是不是有决定性意义?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方,其集邮人数的多少,实在很难推测。据美国旧金山的中英文集邮报《美亚集邮报》所刊,美国人评论一个地方的集邮现状,往往是谈  相似文献   

17.
正《蒙古邮政史》邮集近年参加世界集邮展览和国际集邮展览,先后获得国家大奖、国际大奖、荣誉大奖。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和《集邮博览》杂志于2012年8月联合举办中国当代集邮家藏品展,展出了《蒙古邮政史》邮集,还特别展出了邮票博物馆馆藏珍品唐努乌梁海实寄封,使蒙古邮政史以及西藏邮政史、新疆邮政史等中国早期边疆邮政史题材得到集邮  相似文献   

18.
法国邮政对邮票的分类,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分为纪念、特种、普通邮票,而是按邮票的受众分类,使每一套邮票的发行都有明确的指向,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为了推进集邮的发展,使用邮票作为交流媒介,并创建成功的邮票营销模式,法国邮政在2009年6月出版了一本《集邮宪章》。它是法国邮政与集邮社团、集邮媒体合作制订的有关法国邮票发行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笔者拜读过《集邮博览》第九期上北京李蔚清和上海宝木两位先生分写的《呼吁纪特邮票在邮政窗口出售》和《新邮减量究竟有没有用》两文后,觉得邮政窗口不出售纪特邮票责任在邮票发行部门。  相似文献   

20.
徐金德 《上海集邮》2007,(12):33-35
翻阅集邮报刊,浏览集邮网站,时常看到介绍电子邮票的文章说:1984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的第19届万国邮联大会上,电子邮票被正式确认为邮票。如2006年12月29日《中国集邮报》刊登的《电子邮票:未来的邮票邮票的未来》。历届万国邮联大会通过的《万国邮政公约》(以下简称《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