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16通道遥测肌电测试仪对优秀男排主攻手的上肢肌、下肢肌和躯干肌共计十二块肌肉进行现场测试,探讨4号位强攻助跑起跳过程中某肌肉在不同时程,以及不同肌肉在同一时程的肌电变化特征.测试结果表明:在所测阶段里,右侧肱二头肌的肌电振幅最大,放电最强,兴奋程度最高,这为排球4号位强攻助跑起跳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分析羽毛球杀球动作的肌肉用力特征。方法运用表面肌电的测试方法,以二级6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以起跳杀球动作为依据,研究选取上肢和躯干两组肌肉。结果三角肌、斜方肌、肱二头肌、背阔肌放电较早且持续时间最长;在起跳引拍阶段三角肌、肱二头肌、斜方肌放电最大,为获得杀球高度表现出积极动员;肱三头肌、三角肌、桡侧腕屈肌、肱桡肌放电大且肌肉利用率和贡献率较高,为完成杀球关键动作至关重要。结论训练中应加强这几块肌肉的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而且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地进行合理、科学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起跳技术也是衡量跳远技术的主要指标。研究从跳远的起跳技术特点出发,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时间参数、速度参数和角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前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转化阶段变异性偏大,导致起跳阶段的动作稳定性较差;转化和蹬伸的时间过短,最终影响到起跳效果;腿部蹬伸能力与较快速的助跑速度不相匹配,出现了助跑速度快但无法腾起的现象,都反映腿部蹬伸力量欠缺。  相似文献   

4.
以排球运动员4号位上步扣球的起跳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摄像、足底压力和肌电多机同步测试结合等速测试来准确获得排球运动员上步扣球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和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排球运动员起跳过程下肢伸肌群完成的是"拉长-缩短周期"收缩,因此训练中要加强下肢伸肌群超等长力量素质的训练;排球运动员在上步扣球起跳过程中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呈双峰形曲线,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影响起跳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训练中要重视运动员快速起跳能力的训练;排球运动员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伸肌群在起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训练中要重视下肢伸肌群起跳能力的训练;排球运动员下肢多关节等速深蹲起测试结果表明下肢肌肉工作特点与起跳动作的蹬伸阶段具有相似性,提示可以利用先进的等速测试与训练系统进行排球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运动员在起跳、腾空、落木3个阶段各肌肉的肌电特征与肌电参数,为体操运动员技术诊断和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实验测试等方法,借助NORAXON UItium EMG表面肌电采集分析系统等实验仪器对5名体操运动员完成交换腿结环跳动作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在起跳阶段左股二头肌、2侧三角肌、右股直肌和左腓肠肌的iEMG值较大、贡献率较高,是主要的做功肌群,2侧三角肌、肱桡肌用力均衡(P>0.05);(2)腾空阶段右股二头肌、右腓肠肌、左股直肌和左腓肠肌对维持空中姿势与身体稳定贡献比重较大(P<0.05),腿部肌群在此阶段占据主导作用;(3)在落木阶段左右三角肌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1.38%、20.63%,远高于其它肌群是主要的做功肌肉。结论:在交换腿结环跳过程中三角肌表现出极高的协调性,是维持运动员身体姿势平衡的重要因素,加强手臂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练习,有助于运动员落木平稳和动作之间的连接。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速滑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了王北星冰上专项和陆地模仿下肢支撑腿肌电参数,从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三个角度研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及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结果显示:冰上下肢专项肌肉用力特征是:胫骨前肌和股前群肌是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的屈过程激活程度更大,而股前群肌是蹬伸过程的激活程度更大,着冰前胫骨前肌就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着冰前股前群肌出现预激活,离冰时灭活。陆上滑跑模仿练习在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屈伸间变化及肌肉激活顺序上与专项相似,具有较高的专项练习价值。但在肌肉激活强度、胫骨前肌做功时程和腓肠肌动员方面明显不足。建议:将来运动员在陆上进行此项练习时应在动作速度、非稳定支撑、着地前的足背屈和蹬伸末期伸踝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高速摄影、影片解析方法,分析虞轶群跳远助跑和起跳步长及起跳腿膝关节角度等技术指标,发现其助跑最后3步速度较快,但助跑节奏不够稳定,步幅变化较大,靠视觉感知来调整步长。在起跳蹬伸阶段,起跳腿膝关节蹬伸幅度和蹬伸角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揭示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结果显示:在起跳环节中,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是起跳腿的主要用力肌肉;在起跳腿即将着地前,所测肌肉均有较明显的预激活现象;着地后,肌肉用力的激活顺序依次为胫骨前肌、股二头肌与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臀大肌;肌肉用力的失活顺序依次为胫骨前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臀大肌、腓肠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肌肉用力持续时间长短依次为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股内侧肌、臀大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起跳腿拮抗肌共同收缩的特征为:缓冲阶段踝关节拮抗肌共同收缩最强烈,而在蹬伸阶段膝关节拮抗肌共同收缩最强烈.  相似文献   

9.
提高跳跃运动员下肢退让性工作能力的重要意义冉冰在跳跃项目中,起跳虽是瞬间的,但却也是复杂的。就动作过程来说,它是由缓冲和蹬伸两部分组成的;从肌肉的工作形式来看,起跳时肌肉的收缩是一个连续过程。蹬伸阶段起跳腿伸肌群完成的向心收缩,(克制性收缩)是在缓...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视频拍摄和解析、实地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董子昂进行研究。认为,(1)其技术特点为:助跑最后2步步长稳定、步速快且保持能力强和质心不断升高;起跳过程中H0与H1较高,起跳着地时已获得向上的垂直速度,起跳时间短;起跳腿着地膝角较大,腿部肌肉弹性和超等长收缩能力出色;摆动腿摆动速度快。(2)其技术不足为:助跑速度、节奏和点位不稳定;起跳腿支撑能力差;起跳阶段速度转化率低,垂直速度慢、腾起角小和质心垂直工作距离短;过杆经济性差。(3)其失败跳次成因为:助跑速度过快超出自身可控范围;助跑节奏和助跑点位发生改变;起跳阶段速度转化能力降低;摆动腿摆速降低,离地时刻折叠程度和制动高度不充分;起跳腿蹬伸幅度小,离地时髋关节和膝关节未充分伸展。对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建议:(1)助跑阶段训练中,在提高助跑速度前应先评定运动员起跳阶段速度转化能力;在提高助跑速度的同时注重助跑节奏、助跑点位及助跑稳定性;关注髋关节在助跑过程中的相对位置。(2)起跳阶段训练中,除训练运动员起跳腿支撑能力和蹬伸能力、摆动腿的快速摆动和高摆制动...  相似文献   

11.
以 12 名女排队员 4 号位扣球前的急停起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力台、摄像机和肌电多机同步测试来收集运动员急停起跳中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肌电数据。结果表明:(1)排球运动员急停起跳中,膝关节缓冲幅度在 40°~50°之间时起跳高度较高,建议将急停起跳环节进行专项化训练,并采用 40°~50°的缓冲幅度;(2)排球运动员急停起跳中,蹬伸阶段关节的发力顺序为髋、膝、踝,因此训练时应形成合理的发力顺序;(3)排球运动员的膝、踝关节在急停起跳的蹬伸阶段先进行离心收缩后进行向心收缩,所以训练形式应符合伸肌群先拉长后缩短的特点;(4)排球运动员在急停起跳 环节中,采用足尖着地能取得更好的起跳效果,建议队员急停起跳中采用足尖着地;(5)排球运动员在重视大肌肉群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胫骨前肌、 腓肠肌等小肌肉群的专门化训练。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速摄像机、三维测力台及遥测肌电仪三机同步测试的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进行研究,从运动学、遥测肌电以及动力学方面,寻找跳远起跳技术中着地阶段、缓冲阶段和蹬伸阶段三个环节的协调联系及运行规律和不同级别运动员起跳技术各环节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关节速度及角度的不同,尤其是髋关节角度在缓冲阶段呈现先变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不同阶段不同肌肉群肌电积分值不同,呈现肌肉兴奋性不同;不同级别运动员同一阶段,测力台受力曲线不同且最大值、最小值也有差异等,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跳远起跳技术的训练及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数及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伸肌群的退让性收缩能力是体育运动中一切爆发性用力动作获得最佳力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这一点,在跳跃起跳中表现的尤为显著。提高起跳腿伸肌的退让性工作能力,是跳跃项目力量训练的共性问题,是跳跃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肌肉力量。它是影响起跳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提高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教练员往往致力于提高运动员下肢的蹬伸力量和蹬伸速度,即下肢工作肌群的克制性收缩能力。无疑,这是十分重要的。竞技比赛中,起跳的完成虽然是瞬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试竞技健美操一级运动员完成C组跳与跃中的科萨克跳、屈体分腿跳、剪式变身跳,分析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变化。方法采用无线表面肌电仪对16名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3个难度分别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左右腿主要发力的8块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科萨克跳在起跳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右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和左腿的股直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腓肠肌和右腿股直肌;(2)屈体分腿跳起跳阶段贡献率较大的是右腿的股直肌和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直肌;(3)剪式变身跳起跳阶段无右腿的肌电图变化,贡献率最高的是左腿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是右腿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最高的是右腿股直肌。腾空和落地阶段中,右腿肌肉贡献率比左侧同一肌肉贡献率相对较高。结论在完成科萨克跳和屈体分腿跳难度动作起跳阶段时,要求运动员股直肌和腓肠肌有较高的爆发力,腾空和落地阶段中,科萨克跳需要加强左腿肌肉力量;屈体分腿跳在训练中要注意运动员左右腿发力相同,以保证左右腿空中姿态的平衡;在完成剪式变身跳时,主要发力部位从左腿(起跳腿)过渡到右腿(前伸腿)。在训练中要加强主要发力肌肉力量训练,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主要发力肌肉与其他肌肉协调配合发力,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动作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选取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跳高比赛前六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三维高速摄像机对助跑阶段最后两步进行全程拍摄,使用APA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中国顶尖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步长、摆动腿蹬伸膝角、起跳腿离地水平速度等技术指标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技术分析的研究成果与跳高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国跳高运动员训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速摄影对全国大奖赛女子跳高比赛前4名运动员的最后4步助跑技术进行3维运动学分析,得出中国运动员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起跳脚着地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转化率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髋、膝、踝3关节都没有充分伸展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等,对原中国男排主攻队员隋盛胜在完成扣半高球起跳技术和杠铃深蹲及跳深动作中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隋盛胜扣半高球起跳所测肌肉中,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最大的是股二头肌,其次是臀大肌和股直肌。在缓冲阶段,臀大肌贡献最大,在蹬伸阶段,股二头肌贡献最大;杠铃深蹲和跳深动作均与扣球起跳技术的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不完全一致,相比之下,杠铃深蹲更接近于起跳;杠铃深蹲动作对发展股直肌效果最好。跳深动作对发展臀大肌效果最好;杠铃慢速深蹲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杠铃常速深蹲更为有效。23cm跳深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48cm和58cm跳深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以目前我国9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跳高选手起跳和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和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各个指标对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损失率指标对成绩的影响最大;在助跑阶段,x方向的速度绝对值大小是获得垂直速度的主要能量基础和资本,起跳缓冲阶段以x方向上速度绝对值降低为主导,为后面起跳蹬伸阶段运动员获得y方向上的最终垂直速度起过渡作用;在缓冲阶段,运动员所获得的垂直速度主要是由z方向降幅的速度转变过来的,向肌肉弹性势能转化的能量主要是以x方向的动能为主;而在蹬伸阶段,对成绩影响最大的指标仍然是x方向上速度绝对值的降幅.再次减少z方向上速度绝对值对成绩提高没有多大的意义;在起跳阶段,整个起跳阶段所用的时间对成绩有影响,最大缓冲时间与蹬伸时间之间的比例要合理;在腾空阶段,起跳离地瞬间至踝最高点时间对成绩的影响最大,教练员要特别重视运动员膝关节、头、重心达到最高点的时机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对拉丁舞伦巴库克拉恰基本步伐中的主要肌群进行肌电分析,能够有效地判断出拉丁舞运动员的肌肉用力特点和技术的内在规律.研究方法:采用意大利BTS FREEEMG300无线表面肌电信号系统,对河北师范大学体育舞蹈专业校队八名女队员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数据采集.结果:肌肉的激活时序先后依次为:股直肌、腹外斜肌、臀大肌、背阔肌、腓肠肌内侧头、长收肌、股二头肌外侧头;肌肉的激活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背阔肌、股二头肌外侧、股直肌、长收肌、腹外斜肌、腓肠肌内侧头、臀大肌.结论: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下肢肌群先激活,其次为核心肌群;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肌肉的激活时序以下肢肌群为主,核心肌群为辅;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核心肌群虽然激活时序慢,但贡献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