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经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2010年是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年,本文通过研究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的问卷,找出生活习惯等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相关问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进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监测工作的成效取决于监测数据的质量,而质量控制体系是体质监测数据科学、真实的生命线,是实现全国体质监测数据代表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基础保障。为此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根据控制论理论基础,构架和实施了纵贯4级管理体系(监测现场、地市级监测队、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以国家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网络平台为主要工具、2种表格为依托、3个标准为依据、3次核查为实现途径贯穿于整个质量控制过程的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既提升和保障了本次体质监测的数据质量水平,又为下一阶段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质量控制经验。  相似文献   

3.
论健康促进——来自国民体质监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将国民体质纳入了统一监测范畴。然而,历次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的国民体质现状不容乐观。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再次为国民的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健康促进是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过程与途径,对提高全民体质具有全新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国民体质监测及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数据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国民体质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为实施全民健康促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国家体育总局2019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通知为研究视角,通过研究2000-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工作方案及其相关内容,结合历年各地市测试和统计分析经验,总结出新形势下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趋势,预测测试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开展测试时带着这些问题去工作,找到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即将开展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根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云南省体育局在文山州广南县展开了2005年广南县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所监测的数据中获取了1137份有效样本,获得了全县国民体质状况的数据资料,为系统、全面研究广南县国民体质变化规律,科学指导国民进行健身锻炼,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和归纳总结法,对建国以来开展的四次国民体质监测问卷进行对比分析,皆以找出国民体质监测变化发展趋势,为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宁体育科技》2014,(3):F0003-F0003
正辽宁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隶属于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博士1人,研究生3人。主要工作职责是掌握辽宁省国民体质现状及变化规律;促进辽宁省国民体质健康发展;拟制辽宁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指导、监督、检查省内各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编印全省体质监测工作简报;对辽宁省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青少年儿童的骨龄鉴定及预测身高。今年是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测试年,沈阳、丹东和朝阳是国家定点监测城市,其他11个城市是我省的监测点。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对象为3至69周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3~6岁)、成年人(20~59岁)和老年人(60~69岁)三个年龄段。每个城市测试2880人,全省共测试40320人。为了使测试数据更加准  相似文献   

8.
国民体质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体质状况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市国民体质监测重点单位,已经连续进行了3次(每5年1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本研究是根据2004年、2009年和2013年对在校学生(2003级、2008级、2012级)体质监测工作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变化规律和特征,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体质监测评价系统,提供科学的全面健身指导依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现场测试是其重要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对 2 0 0 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研究 ,提出“国民体质监测现场测试管理”的概念 ,旨在形成一种模式 ,为今后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为研究个案,对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系统结构、组织层次、构成要素以及运行规律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论证。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从宏观上来看就是由决策系统、操作系统和保障系统构成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从微观上看,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具体体现在国民体质监测的操作系统中,由各组织层次所构成的纵向结构和各监测机构主体的技术内涵所组成的横向结构构成。报告用较为详实的调研数据论述了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网络运行在机构建设、人才队伍、技术保障、任务体系等方面运行现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着手,指出我国国民体质监测没有考虑地理环境因素的不足,提出建立体质-环境和谐指数,并建议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辅助建立和完善国民体质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2.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场测试是其重要环节。本试图通过对200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研究,提出“国民体质监测现场测试管理”的概念,旨在形成一种模式,为今后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云南省体育局在文山州广南县展开了2005年广南县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所监测的数据中获取了614份成年人有效数据样本,抽样获得了全县成年人体质状况的数据资料,为系统、全面研究广南县成年人体质变化规律,科学指导成年人进行健身锻炼,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存在如下四个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一是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二是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比2000年有所增长,三是20~69岁所有年龄段乡村人群体质水平比同年龄段的城镇人群要差;四是  相似文献   

15.
五年一度的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再次进入实施阶段。2005年开始的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同上次相比,具备了更多有利条件: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监测范围比上次扩大,使得所采集数据的质量有所保证;监测器材在性能、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有所改进;培养锻炼出一批具有监测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在检测范围之内,每个省、市、自治区的样本量为7200人。而有的省市为了自  相似文献   

16.
国民体质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在于全面了解国家国民体质的真实状况.而其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及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是体质监测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针对基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个人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5年辽宁省国民体质监测资料,针对国民体质监测样本设计和使用中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旨在为2010年辽宁省国民体质监测样本设计和资料分析提供参考。结果提示在对全省水平进行估计时应根据各市人口规模大小对各市样本进行加权处理,以减小估计误差;在对各市资料分析时,应注意样本不足造成的过大估计误差;在设计国民体质监测样本时,应考虑采用多种方案增加各市样本量,至少应保证重要城市的样本量;可以根据以往调研资料选择代表性最好的城市组合。同时建议辽宁省有关部门在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开始前,组织专家进行研讨,重新评估和设计辽宁省调研方案。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与福建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2000年全国统一的国民体质监测基础上对福州市的幼儿、成年人、老年人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与全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为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市国民体质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邹金辉  张彦峰 《体育科技》2011,32(4):102-104,114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建立体质与健康数据系统已成为体质研究领域发展趋势。从2000年开始的三次监测已获得了大量广西国民体质资料,数据流失现象严重,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会越来越多。至今广西还没利用数据库来管理这些数据,为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料,采用IT技术提高数据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国民体质监测信息纳入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民体质状况和变化发展趋势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体质学、经济学等角度,通过分析国民体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将国民体质监测信息纳入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纳入后国民体质监测信息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国民体质综合信息纳入社会统计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