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 ,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 ,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南通历史化作为一种地域化,具有过渡地带化的显特征。其特点可用八个字概括:襟江负海,南风北韵。“襟江负海”指南通人特定的生存环境亦即南通历史化的分布空间,“南风北韵”则是南通历史化的特定模式和传统。这也可从地域化内涵的三个主要方面——宗教、语言(方言)、化心理得到印证。南通化最早是由盐化演变而来的,盐化是南通历史化的最底层。  相似文献   

4.
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与南通地区沧海桑田的历史紧密关联。可以通过南通地区成陆过程的探索,结合南通历史上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移民资料的分析来推测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过程。南通地区南通话、如皋话、通东话、启海话等四方言小片之间的方言面貌和特征可以印证方言形成的有关推断。通过大量相对可靠的史料,对有关南通历史地理以及南通地区方言形成过程的某些结论和假说进行了讨论和辨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方言熟语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从仙居方言熟语可以看出历史地理、农耕生活、民情风俗等方面所积淀的地域文化成分。仙居方言熟语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一股山野气息,与早期的越文化特征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影响安徽方言分区的若干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不同地方在方言上的差异常常与不同地区的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交织在一起,甚至最能表现文化特征的首先是语言。本文通过史籍中的方言材料对安徽的方言内容进行探讨,认为影响历史时期安徽方言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以及移民。  相似文献   

7.
南通方言因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较早地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南通方言研究大致情况和重要成果.并强调了利用地理语言学方法研究南通方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言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方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陕北方言以其独特的内涵越来越引起方言研究者的普遍重视。陕北方言中有关婚姻的词汇便蕴含着浓厚的结婚文化、相亲文化、订婚文化和特有的心理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青海方言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方言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包括地名)、语法等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方言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青海各民族创造的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安徽方言的分区的研究,既是安徽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安徽历史文化地理关注的核心内容。分析历史时期有关安徽方言研究和记载的相关史料,并辅以现代方言的相关内容,历史时期安徽方言的分区与行政区划和地理有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怀宁方言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除了要参照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还必须考虑与之相关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当地人的认同感等其他重要因素。研究过渡区方言的归属,应在结合社会历史、当地人认同感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方言调查点和方言归属的依据,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将待定的过渡方言和邻近的典型方言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归属。从多角度综合标准看,处在江淮官话和赣语过渡区的怀宁方言应归属江淮官话。  相似文献   

12.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在语言、语言学和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针对方言近年来的萎缩趋势,要正确认识方言,保证方言的传承空间,同时适当调整国家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13.
汝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从汝州方言的声、韵、调等三方面与中古语音系统进行比较,梳理出汝州方言语音系统与中古音系的历史渊源关系,反映中古音到现代音的发展脉络,揭示语音演变中的一些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伏牛山文化圈各个方言与中古音系的联系提供历史音韵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南通文化的生成发展,一方面得益于长江与黄海的涵养,另一方面得益于江淮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哺育。前者赋予了南通文化鲜明的江海风情,后者则赋予了南通文化浓郁的淮吴风韵。文章分析了淮吴风韵特色在南通方言文化、民俗文化及民间艺术文化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方言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被视为一种结构上依附于更高系统(如语言)的语言变体。方言翻译的理论主要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如关联理论、语言功能理论等。方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涉及社会学、民俗学等文化领域。国内外方言翻译研究主要有方言的翻译方法研究、方言翻译的文化研究和方言翻译语言学理论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16.
毕节方言特色地名词具有词源多样性特色、风俗语义特色,既有方言研究的意义,也有文化研究的价值,对打造毕节旅游特色,形成特色旅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节生态人文旅游的发展战略,需要高于旅游业的视野。毕节方言地名特色词反映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历史人文内容,是特色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内江方言的辅音声母脱落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内江方言西片区的朝阳镇方言为代表,从人称代词复数中的"们"字的辅音声母脱落情形、"家"字在一些地名里的辅音声母脱落情形、疑问语气词"呢"的辅音声母脱落情形以及其他一些词语的辅音声母脱落情形介绍了内江方言的辅音声母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18.
粤东闽方言区至迟在13-14世纪已初步形成,潮州与梅州语言出现分异。在潮州政区范围内,始终未能形成为统一闽语分布的语言格局,仍有相当部分地域属非闽语区,而粤东的闽语区也不以潮州为限,方言界线与政区界线并未能重合。  相似文献   

19.
喀什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在清朝后期,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受到多民族语言、多汉语方言的影响,在广泛的语言接触中不断产生融合,展示出别具特色的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