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中国男排出谋划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着2胜9负的战绩,勉强守住保十底线,中国男排令人失望地结束了第10届世界杯男排赛之旅。目前,中国男排要想进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只剩下唯一一个机会——5月22日至30日在日本举行的奥运会落选赛。面对韩国、日本、伊朗、澳大利亚四堵围墙及三个未知的非亚洲队伍,如何实现进军奥运的梦想?全国排坛都在进言献策,排球管理中心更是决定以“倾国之力”在物质上、训练手段上和科研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确保出线。与此同时,全国的球谜纷纷来函发表观点,虽然很多批评意见,但满腔热情着实令人感动。本期的“互动连线”着重从中国男排的世界杯表现入手,为即将出征的中国男排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最后几天的黑色记忆拂之难去,折戟沉沙的中国男排泪洒上海滩,奥运之梦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疼痛。带着沉重,更带着希望,2001年6月3日,14名新一届的中国男排选手屯兵秦皇岛体育训练基地──在这里,他们要进行艰苦的训练;在这里,他们肩负看中国男排进军雅典奥运会的光荣使命。 在此前召开的动员会上,排管中心副主任张蓉芳分析了男线的国际形势。她指出,中国男排面临的形势严峻,不要说和世界强队相比,就是立足亚洲,也决非易事。韩国男排实力依旧,澳大利亚队的进步有目共睹,日本队与中国队情况相似 胜负难料,即使…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全国排球联赛是排球运动员国内重要的练兵场。而2004-2005步步高全国排球联赛更是即将进行的十运会排球比赛的最后预演。中国女排的奥运夺冠和中国男排的无缘奥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都在期盼中国男排能给国人一个惊喜。虽然,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东道主,中国男排无需担心得不到入场券,但人们希望中国男排在家门口的比赛中能走得更远一些,而不是仅仅亮一下相。实际上,本届联赛不仅第一次有了外教的加入,还有第一支非职业化的大学生队参赛。其过程不仅具有曲折性,而结果则更富有戏剧性,特别是首尾之战,竟然演绎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4.
洪国康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4):52-53,55
运用录像、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国男排在世界大赛中的进攻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排在进攻方面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自东京奥运会落选赛负于澳大利亚队痛失参加雅典奥运会资格始,就意味着中国男排应重新起步,着眼2008年北京奥运会,逐步做好各项备战工作。从这个角度说,2004年世界男排联赛就是他们在新的奥运周期迈出的第一步。 我作为国际排联技术代表,参与了世界男排联赛小组赛事的工作,虽然没能在比赛中与中国男排相遇,但得到了许多相关信息,也听到了不少业内专家对中国男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快速多变”是一种既强调快速度,同时又注重多变化的进攻打法,中国男排正在失去这一特长和优势。阐述了影响中国男排“快速多变”打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提高一传、防守起球到位率;加强培养高水平的快攻队员;尽快利用和发展后排快攻技术;扩大“快速多变”的组织区域。  相似文献   

7.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中国男排在悉尼大门外一次次的苦苦搏斗,皆以失利告终,无缘奥运 赛场。这的确非常遗憾,似乎还 有点悲壮。然而,在悉尼男排赛 场,以不具任何倾向性因而便 很超脱的心态观摩了赛事 后,头脑中便对中国男排 有了种新的认识。感到中 国男排一一不去也 罢……  相似文献   

8.
让大家记住陈方这个名字,恐怕是在1999年的男排世界杯上中国对乌克兰一役。那时,中国男排已连折数阵,士气大落。中乌之战,中国男排派上了年轻队员陈方。在开局落后的情况下,陈方以其势大力沉的跳发球,破坏对方的一传,连得5分,同时也打乱了乌克兰队的部署,为取胜打开了契机。而在关键的第四周,又是陈方的两个跳发球,帮助中国队最终战胜对手,赢得了胜利。此役,陈方初露锋芒,其出色的排球才华开始为世人知晓。在此后的亚锦赛、奥运落选赛等一系列的重大比赛中,陈方或首发或替补,和中国男排一起经历了诸多的风风雨雨,悲欢离合。他那阳光般的微笑和潇洒的动作,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了排球运动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平平淡淡见真情──记中国男排队长、主二传周建安马丽作为中国男排的唯一“三朝元老”级运动员,周建安对排球的那份感情和对排球运动的那种执着追求,是十分令人感动的。虽然他也苦笑着自嘲“时运不济”,“胜利女神”似乎也吝啬着青睐的眼光,可我还是要写他,一位哲人...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届亚洲男排锦标赛已于9 月16日在韩国昌原市降下帷幕。韩国 队获得冠军,澳大利亚和日本队分列 二、三名。中国队由于新老交替,发 挥欠佳,被挤出亚洲三甲,仅获第四 名。 虽然中国男排主二传手王贺兵 赛前受伤,影响到全队的整体实力, 但中国男排在本届比赛中的表现,仍 出乎国内外行家的预料。印度队的领队科德亨利惊奇地说:“中国男排的水平怎么下降得这么快,其实力已无法同韩、日、澳较量。”一位亚排联的技术官员不客气地讲:“中国队如再不努力,以后对印度等中等水平的队伍都很难取胜。”从本届比赛看、伊朗、印度、沙…  相似文献   

11.
还有几天就步入新世纪的大上海又一次引来了各方关注的目光 ,“上视杯”亚洲男子排球奥运会资格赛在这里的举办 ,给喜庆之中的上海增添了一些新的气氛。随着中、日、韩和中国台北队的陆续到达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一)本次比赛直接关系到谁能参加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 ,依靠自己的实力打进奥运会是中国男排几代人的理想。汪嘉伟回国执教的目标就是冲着奥运会 ,而本届中国男排的绝大多数队员年近30,为自己的运动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是队员们最大的心愿。中国台北队、日、韩 ,也要挺进奥运赛场。虽然通向奥运之路不止这一条 ,但亚洲…  相似文献   

12.
对新组建的中国男排初征第15届世联赛和第13届世锦赛的技术统计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在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临场经验、体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提出弥补弱项的相应对策,供今后的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卫星传送的′99世界杯中国男排六场综合技术的记忆表象,不时在人们脑海中回放,发出一连串的提问和评议,中国队为何不发挥自己的“快”与“变”的特长,以快制高,以变取胜;为何“一攻”不强,后排进攻不利,技战术变化呆板,远不如1999年亚运会上中国男排的风格……。面对关注中国男排的广大电视观众和排球爱好者,笔者如何答疑人们的提问,还是从每球得分制规则实施的时代意义和“发球”与“一攻”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联系比赛实际进行分析,并阐明自己的观点,以求共识。1.每球得分制规则实施的时代意义每球得分制的实施,它标…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男排队员防守差的主要原因──起动信乃赞(天津体育学院)1问题的提出1.1中国男排防守差是众所周知、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在1994年世界大赛中,在亚洲排坛,中国男排防守“下三路”远不如日本队和韩国队;在世界排坛,不如比中国队员身材高的意大利队和巴...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10日,是中国男排队员报到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刮起了六、七级的大风,似乎也在预示着中国男排以后的道路并不会平静。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男排将全力备战5月22日至30日在日本东京进行的雅典奥运会落选赛暨亚洲区资格赛,这也是中国男排夺取雅典奥运会入场券的唯一也是最后的机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进奥运会,是中国男排几代人不懈地努力和追求。然而,教练换了一茬又一茬,队员也来了一批又一批,奥运仍然是中国男排一个美丽的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男排须过心理关齐敦禹,刘军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第12属亚运会男排决赛宣告结束,申国队在先胜两局的大好形势下,连失三局痛失亚运会男排金牌,未能蝉联亚运会的“三连冠”。就此复中国男排出征日本而言,应该说前几场的表现,特别是预赛中国男排对日本队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7月 27日,希腊。中国男排悉尼奥运之梦,终于破灭。   似乎是一个突然的转折,改变了中国男队的命运—— 13比 18落后的情况下,奋力将比分赶超至 24比 22领先。中国队发球后,对方直接把球垫过网——得分取胜的绝好机会!中国队员跃起打个探头,得分在即!谁知,对方竟鬼使神差将球拦在中国队网前——以后,中国队又连失 3分,反而失去了这良好的开局。   以后,又连丢两局——此时,中国男排已向悬崖迈出一只脚。虽然第二场发挥得不错, 3∶ 0完胜希腊,但出线的希望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妙算”:我们 3∶ 0再挫突尼斯,又要寄希望于…  相似文献   

18.
借助于技术哲学的方法,对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哲学审视,结果表明,“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提出与全球范围内人们对技术与人文对立的讨论这一背景形成了一种契合;三大理念恰恰体现出了技术与人文的对立以及人们试图寻求对二者进行整合之道这样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专程前往郴州指导中国男排训练的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提出:男排要走出低谷,要打好翻身仗,就要弘扬“竹棚精神”。袁伟民是在蛇年的最后一天赶到郴州,向正在这里进行封闭式训练的中国男排健儿贺新年的。他说,“竹棚精神”就是艰苦创业,团结拚搏,为国争光的精神。中国男排这次赴郴州进行封闭式冬训是备战亚运  相似文献   

20.
2000年维达全国排球联赛战幕刚刚落下 ,新一届中国男排便迅急汇集北京 ,为备战7月在希腊举行的悉尼奥运会落选赛作“最后的斗争”。在这批以新人为亮点的集训队中 ,身高1米92、略显单薄的江苏队主攻施海荣似乎并不算抢眼 ,但是 ,这位有着“闪电攻击手”的绰号 ,又被主教练汪嘉伟评为 :“本届联赛涌现出来的最有特色的选手”的运动员却正吸引着人们观注的目光。经历了上海奥运资格赛失败痛苦的中国男排 ,在反省队伍的老化中 ,也检讨着战术思想的偏颇。当韩国队用速度与多变的战术将中国男排阻隔在进军悉尼奥运会的第一道门坎外时 ,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