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化,比如良渚古城出土的玉。文化因传承而灿烂,比如,浙江的龙泉青瓷,其美誉仍在全球播撒;比如,产自浙江龙泉六瓣花环形的马蝗绊,在日本享受着最崇高的礼遇。龙泉青瓷的特点是温润如玉、清脆典雅、明滑透亮。是不是因了她的自然纯朴,内敛而不张扬,使得东方文化受世人的喜爱,以致在千年前便承担起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使者这一角色?本期视点,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瓷的代表之一龙泉青瓷,龙泉的剑,以及龙泉这座小城。  相似文献   

2.
一舟 《文化交流》2017,(2):60-62
正《窑火长红——浙江古代瓷业》、《元代龙泉青瓷的贸易与新安沉船的相关问题》、《水下考古发现的龙泉窑青瓷》、《在印度喀拉拉邦发现的浙江瓷器》……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导秦大树教授,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栗建安研究员,故宫博物院王光  相似文献   

3.
正龙泉,宝剑之邦、青瓷之都。相传春秋时,一代剑师欧冶子在这里铸就三柄利剑,其中一把名为"龙渊",遂以剑名地。后因避唐高祖李渊之名讳,改称"龙泉"。龙泉又有"瓯婺八闽通衢"之称,自古为"驿马要道,商旅咽喉"。十里窑场,千年窑火,精美绝伦的龙泉青瓷从这里源源不断走向世界,书写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4.
赵征 《文化交流》2009,(12):42-47
2009年9月30日,浙江龙泉青瓷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文从一个瓷业世家来观照龙泉青瓷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5.
正一龙泉因剑得名,因瓷生辉,龙泉是剑瓷合璧的品质之城,剑与瓷是龙泉城市的魂,是滋养着龙泉人的文化精华。信步龙泉,处处可以感受到剑乡瓷都的风韵。如果说宝剑是龙泉的外表,那么青瓷则是龙泉的内涵。一个冷峻刚烈,一个温润如玉;一个动感十足,一个宁静似水,这也构成了龙泉城市的多重品格,形成了龙泉人既柔情似水又坚毅如钢的人文个性。二龙泉,位于江浙最高峰黄茅尖下,浩浩荡荡的八百里瓯江就发源于龙泉  相似文献   

6.
正捷克人赞叹于龙泉青瓷的美好,德国百姓感受到浙江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失传千年重获新生的瓯乐表演……让与会嘉宾近距离领略了浙江的文化内涵。浙江省欧洲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日前相继在捷克皮尔森州和德国基尔开启。伴随着两场主题展览,历史悠久、绚丽多姿的浙江文化,给欧洲人带去了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李清严 《文化交流》2010,(2):M0001-M0002
在青瓷之乡龙泉鹅庄.近来出现一幢墙面全部用古青瓷片装饰的楼房.古雅质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周姓房主数十年如一日收藏古青瓷片.日积月累达数十筐之多。  相似文献   

8.
正大国工匠,匠心筑梦。4月8日,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宣传片摄制组来到浙江龙泉,用镜头记录下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大师制瓷的一天,细致入微地将专注、坚守、淡然和汗水诠释的工匠精神刻画于影片中。据悉,这部片子将用于中国与葡萄牙的双向文化交流。其实,龙泉青瓷与世界在时空间波澜壮阔又静水流深的关联,近千年来从未间断。温润敦厚的久远记忆根据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最早  相似文献   

9.
骆蔓  黄芸 《文化交流》2017,(8):62-64
正展厅的一角传来极细且柔的江南丝竹的背景音乐声,好像是《采茶舞曲》,两名中国女子正用龙泉青瓷茶具演示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生活化程式不同,中国茶道更具舞台艺术的表现力,演示如淡云薄雾舒卷自如于茶山之间,让前来欣赏的日本观众感叹不已,纷纷竖起大拇指而频频点赞。这中国茶道表演是"日本·浙江文化年"重头项目"龙泉青瓷生活主题展"中的主要节目之一,不久前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日本是十分喜爱瓷  相似文献   

10.
正一宝剑与青瓷渐次发展,使龙泉成为远近闻名的城市。最早的龙泉城,应是由于欧冶子在龙泉铸剑而形成的。铸剑要选矿挖矿炼矿,伐木烧炭,铸剑磨剑,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必然都要由一大批人来完成。无论这些人是从外地或是从龙泉乡下而来,他们长年累月聚集在一起,便有了当时的城市雏形。龙泉城的形成是在隋唐时期,南北统一、京杭大运河开通、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快速繁荣。唐代龙泉置县,直接带动龙泉城的发展。尽管秦始皇统一之后,朝廷禁止民间生产  相似文献   

11.
9月24日至26日,中国(上虞)·越窑青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上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及韩国、日本等地的50余位古陶瓷领域专家学者和各窑口代表性传承人齐聚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就瓷器的起源、制瓷技艺的传播、越窑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发展青瓷产业等议题进行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艺术价值看,它内蕴强化民族认同、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功能;从经济价值考量,它是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新引擎,是驱动乡村振兴,打通共同富裕的新通道.青瓷属于小众艺术品,材料厚重易碎,日用瓷商业模式陈旧,面临主体困境、模式困境、产业困境、创新困境等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曾经说过:"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窑是中国瓷业史上最后形成的一个青瓷名窑,其文化内涵丰富,生产规模极为壮观,是南北两大瓷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的结果,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一青瓷,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融入了这座城市,融入了龙泉人的生活。2014年3月,庆元县成人职业技术学校工地施  相似文献   

14.
正新年伊始,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在宁波博物馆举行。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福建博物院、广东博物馆等全国20多个文博单位的、共计300余件(套)古代贸易瓷器、木船及相关展品参展。宁波出水的各类瓷器以及宁波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亮相。本次大展分华风西尚跨越重洋、东方神瓷行销世界、牵星过洋铸创辉煌、中国风情舞动西方、华夏智慧共享全球五大主题单元,对中国古代海上交通、造船与航海技术、瓷器贸易、文化交流等进行阐释,展开了自唐代至清代海丝之路的历史画卷。在展览现场,人们  相似文献   

15.
"丝茶瓷: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对话"展览近期在位于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的阿曼国家博物馆亮相。展览通过丝绸、青瓷、茶文化展示和体验,体现了古丝绸之路与当下生活的密切关联,凸显了丝绸之路作为民心相通桥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德仁 《文化交流》2013,(10):25-28
在纪念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馆员叶宏明先生,请他谈谈有关浙江的、同时也是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代表—古陶瓷。叶先生是古陶瓷学科的专家,曾先后参加恢复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破译秘色瓷、解密兵马俑陶型的烧制技艺工作,被誉为"复活国宝的大师"。  相似文献   

17.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由法国每年主办一次。去年,2012年,第十七届展会在巴黎举行,中国有15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及其52件瓷器和海派旗袍的作品参与,主办方为之颁发了展会荣誉证书。展会上,来自浙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设计制作的两件龙泉青瓷作品《碎玉》《珍珠梅瓶》特别吸引人,老外纷纷竖起大拇指,操着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连声夸道:"OK,中国雪拉同(西方人称青瓷为雪拉同)……"  相似文献   

18.
信息集锦     
骆烨  木水 《文化交流》2010,(7):80-80
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广受赞誉 6月9日至17日,"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在北京举行,展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23个省、区、市的100名工艺美术大师约318件精致之作,并邀请工艺美术大师到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包括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青海热贡艺术、浙江龙泉青瓷烧造技艺、  相似文献   

19.
正对绍兴市上虞区的"顾氏越窑"窑主、青年陶艺家顾少波,我是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名。他是G20杭州峰会青瓷礼物一套4件"和"字盘(寓意"世界和平",书法"和"由著名残疾人书法家陈伟强书写)的承制者,其创作的青瓷作品先后获得全国26个金奖,其中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就有6个。我怎么也没想到,顾少波在从事青瓷研究之前是一名厨师,曾在五星级的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的厨房里从事雕刻工作。因是宁波技校烹饪专业的毕业  相似文献   

20.
最近的萧山博物馆很热闹,包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在内的国家、浙江省、杭州市文博界领导、专家齐聚到这座区级博物馆,参观、座谈、讲授。他们的目标是同一个,萧山博物馆门前悬挂着的展览公告—“百年季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