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督促程序是顺应商品经济社会对资金快速流转的需求而产生一种非讼程序.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将督促程序作为专门的章节来规定,可见督促程序的重要意义.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督促程序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应用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文章通过时督促程序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对完善督促程序立法的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康 《文化学刊》2022,(12):139-142
《民法典》首次将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于环境侵权领域,不仅在立法层面加大了对环境侵权行为的惩戒力度,也使得被侵权人的损失得到充分救济,但立法上的相关规定以及适用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法律未明确规定惩罚性赔偿金的适用幅度,故意的具体情形如何认定也存在诸多争议。为保证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能够更好地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仍需进一步厘清其适用条件,将“重大过失”的环境侵权行为规制进来;明确“劳务代偿”的责任承担方式;环境侵权损失评估机构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性少数群体(LGBTI)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他们的权利保障问题在国际社会愈发受到关注。争取性少数群体权利对我国当代人权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发展包容和谐的法治国家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性少数群体权利的法律缺失入手,借鉴国外和其他地区的相关立法和实践经验,在立法、司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使得社会中各群体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4.
各地法院对是否受理城镇集体企业财产权益纠纷的态度不一致。有法院以《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暂行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为由,拒绝受理城镇集体企业财产权益纠纷中涉及“没进行清产核资的待定资产”的案件。然而,不少法院以《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受理条件为标准,受理上述类型案件。此类纠纷的受理条件应以《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为准,拒绝受理不但使受损权益得得到救济,还违背了权利具有可诉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如何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多种解决途径的作用下,如何切实达到理想的效果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刑事上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给为解决民事执行问题提供了思路,利用民刑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切实执行的目的。目前在民事执行程序与拒执罪之间两种解决路径的衔接问题上,立法对此的着墨较少,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操作困难。从民刑两种解决路径的价值角度出发,对二者的选择与衔接问题进行分析。放眼国外,民刑手段结合的衔接程序如裁定调查开示程序、检察官情报收集制度等对我国民事执行程序与拒执罪之间的衔接问题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诉讼费用是一个诉讼提起和顺利进行的重要要素。环境公益诉讼有标的高、耗时长等特点,其费用考量在诉讼中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发现,虽然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数量依然不多。以典型的司法案例来看,诉讼费用是限制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费用、探究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费用负担,对优化公益诉讼制度意义重大。完善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可以从诉讼费用角度出发,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构建合理的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分担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公司法>的颁布实施,一人公司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成为了新公司法的一个焦点,一人公司以其独特的公司形式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兴趣,但也由此引来了诸多法律问题,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规制一人公司股东滥用权利的有力武器之一.文章由此对一人公司的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然而,在实践中我国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在监督机制、监督措施、检察人员的监督理念和监督能力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各级检察机关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机制和诉讼监督措施,进一步明确检察人员的诉讼监督理念,全面提升检察人员的监督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9.
从微观层面讲,犯罪是一种危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被害人作为犯罪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多以个体的形象出现,由于被害人遭受犯罪的侵害,一般处于弱势,需要寻求各种法律救济.中国刑事立法基于预防犯罪、平复犯罪危害和保障人权的目的,在尊重和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给予了比较充分的关注.文章试从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主要方面谈一下我国刑事法律对被害人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0.
王菡 《文化学刊》2022,(9):76-79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关涉民法、行政法和刑法三大法律体系,相较于行政法和民法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完善度,我国环境刑法体系中尚未有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一席之地”,但是在环境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适用却十分活跃。具体而言,立法层面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民法属性与刑法属性模糊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机制混乱导致民刑衔接不畅,而司法层面监管机构规定不明导致监管机制欠缺,二者共同构成生态环境修复责任适用于环境犯罪的双重缺陷。因此,应当完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环境刑事立法体系并加强司法适用事后监管机制以助推环境刑法体系的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1.
黄兴重 《文化学刊》2022,(10):175-180
回顾我国的司法实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以来,不论是认罪认罚的概念、具体原则还是司法实践三个层面均未充分考虑对被害人在诉讼程序中的实际影响。必须根据“确定被害人地位,适当调整被害人诉讼权利”的思路来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透过扩大被害人的权益以突出被害人对案件处理的影响,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兼顾被害人权益和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的顺利整合。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是直接关系到劳动者能否得到法律有效救济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我国立法状况和司法实践看,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规定甚为简略,极不完善,不利于劳动者权利的维护.为了更好地解决劳动争议,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构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初衷是提高诉讼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但追求效率往往伴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导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在这一制度中,被害人的上诉权、求偿权甚至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都被一定程度忽视,不符合程序正当原则。因此,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当给予被害人更高的诉讼地位和更多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国1987年确定单位犯罪以来,我国关于单位犯罪的研究就集中在刑法理论的研究和刑事立法方面,而对于单位犯罪诉讼程序问题的研究则出现了冷场的局面.这就造成了我国在单位犯罪问题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失衡.从而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追诉无章可循、无序运作.文章对单位犯罪的诉讼管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焦蕾澄 《文化学刊》2022,(12):159-162
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就业的权利。残疾人作为具有主体地位的公民,当然享有就业权。他们作为特殊群体在社会的运行中总是处于弱势地位,本就属于他们的权利得不到实现,尤其体现在残疾人就业中。我国对残疾人就业方面在立法、执法、司法上存在不足。文章通过分析,认为对于保障残疾人就业权需要完善现有立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司法的救济方式,以形成统一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来促进残疾人的就业。  相似文献   

16.
黄杏 《职业圈》2008,(12):84-85
文章从宪法保障诉权的理论依据的角度入手,分析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从而为其在宪法体系中获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宪法保障诉权的理论依据的角度入手, 分析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从而为其在宪法体系中获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网上购物是以格式条款为基础订立合同的,文章对格式条款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为保障交易公平和保护网上消费者利益,应从立法、司法、行政对格式条款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其中,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而且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当下,职务发明在科技创新中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科技研发的一种重要模式。但是,我国职务发明的权属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实践中出现大量关于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的争议诉讼。因此,有必要对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效性是我国小额诉讼制度的重要特征,对我国的小额诉讼甚至整个民俗体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高效性具有优势的背后也存在诉讼制度不确定性和诉讼滥用的倾向。基于此,笔者提出小额诉讼在保持高效性的同时,应对其做出更加详尽和流程化的规定;严格控制当事人提起诉讼之后选择诉讼方式的范围和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