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随之展开。近来,网络应答语中出现了以叠字代替单字应答的趋势,笔者就此对"嗯"与"嗯嗯","哦"与"哦哦","噢"与"噢噢","额"(呃)与"额额"(呃呃)等应答语展开语义和语用分析。此外,网络应答语中叠字开始流行引发笔者对网络应答语"繁化"现象的思考。本文就网络交流中应答语"繁化"现象、"繁化"的作用以及对"繁化"的认识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XX子"作为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常见的有诸如"绝绝子""美丽子"等表达态度意见的用语,以及逐渐从饭圈进入人们日常的诸如"欣欣子""娜娜子"等称呼用语,该文将从来源、句式结构、语用功能和走红原因等方面对"XX子"结构进行探究,并探析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用语对汉语国际教育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应对其泛滥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网络文化的多样化、个性化走势,互联网上涌现出了诸多种类的网“客”,产生了一大批“客”族新词。这些网络“客”族新词的涌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本文对网络“客”族新词产生的语言机制与社会文化心理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新词层出不穷,这些语词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言文化,而且部分词语的出现更是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在"裸"族词汇中,出现了诸如"裸奔""裸退""裸婚""裸官"等新词,与此同时,"裸"字的语义、感情色彩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基于网络中的"裸"族词汇现象,分析其词汇特点,并从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探究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网络推动网络流行语迅速发展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语言学对网络流行语的作用,很少探究其隐含的人际功能。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这一语言现象重新审视,接着以"酱紫"为例,以国家语言文字舆情数据库为语料库,深入分析文本所在小句态度资源分布,然后从评价理论、态度系统入手,比较归纳网络流行语表达的情感、判定和鉴赏功能。结果表明,人们在使用网络用语时多使用消极词汇,表达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6.
赵妍  于全有 《文化学刊》2011,(6):112-115
近年来,许多车辆的车身和车尾处出现了许多不同样式的车贴用语。这些车贴语的涌生与提示、求安、娱乐等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本文从车贴语的类别出发,对车贴用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心理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隐语行话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造就的语言智慧与诡谲,一种言语艺术,一种源远流长的语俗,社会生活史的独特"语言文化化石"。古往今来,汉语隐语行话的称谓用语多达数十种,十分芜杂。把隐语行话概然笼统泛称"黑话",不仅有悖语言事实和历史本原,也是对除了少数涉嫌丑恶事象而外的占绝大多数的使用隐语行话的各类群体的严重不公与不尊,乃至一种侮辱。历史上杂技界的"鹅幻"与中医学界的"串雅"两个称谓之"雅正"的成功范例,为隐语行话的杂滥俗称的雅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基于为隐语行话正名的三个理据、一个理念,本文主张于历代众多的称谓用语中筛取由来有自而又文化意蕴深厚的宋元以来蹴鞠(古代足球)行业隐语行话《园社锦语》之"锦语",用为与"隐语行话"同质并行的别名"雅号",以文化的视野对隐语行话称谓用语进洗礼"雅正"。以期使之走出以往称谓用语的尴尬困境,助益这一特殊的"语言文化化石"珍稀资源的研究乃至获得有更为效地保护、传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词层出不穷,许多词语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新词"X酱"和"X君"的使用情况,分析了二者语义上的指称对象和语用的变化,得知这些变化是在隐喻机制下语义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已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自媒体时代和网络舆情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盘他"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因其诙谐的意义和广泛的用法迅速火遍网络。"盘他"的流行不仅是网络媒体膨胀的结果,其中蕴含着一种社会娱乐文化,同时反映了一种网络社会的解压心理。本文结合对"盘他"的语义、结构以及衍生机制的探讨,通过动态理论和隐喻理论深入剖析"盘他"的意义和文化价值,力图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网络新词。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行语"成为青少年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也是了解青少年语言、思维发展特点的窗口。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规律及其对青少年语言、思维影响已经得到学界的关注。深度解读"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是学界亟待研究的"真问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规律及对青少年语言、思维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以及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暴力"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网络暴力"下的热点事件在网络上容易引起广泛的讨论,对社会也有着一定影响。本文首先对"网络暴力"新闻报道话语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分析,接着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了文本的结构,然后从语境方面分析了这类报道的风格与修辞,总结出了它的话语特点,旨在提高网媒新闻报道的质量,起到良好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黑科技"一词起源于网络,在广泛使用后传入纸媒。本文以新词"黑科技"为研究对象,概述其语义来源,以新浪微博和《光明日报》为数据来源,对比分析该词在网络以及纸媒中的用法。纸媒以接近该词的原始义初次使用该词,随后使用频率迅速增加,语义快速泛化。"黑科技"一词在网络使用时任意性较大,对某事物表示赞美、贬损皆有,不过在纸媒中运用该词指称的事物全部是能够造福人们生活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4.
雷宏亮 《文化学刊》2023,(10):166-169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国民众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互联网的发展促生了网络语境,在“虚拟”“即时”的特殊交际语境中,出于对用语的需要,进而采取的一种局部的变异。作为一种社会方言,变异性是其语体特征的主要标志。笔者就网络语境为基础,针对汉语网络流行语变异修辞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18,(8):81-81
为促进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本刊拟围绕创新对外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展"2018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总结成功经验与有益做法,为对外传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对外传播工作大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交语境为语言的创新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本文以"魔鬼"一词在网络社交语境中的语义变异为例,并从言语行为、语用充实及语用推理的角度对其演变的内在机制与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词在流行语"你是魔鬼吗"中的广泛使用使得语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进一步的泛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汉维日常民族之间的称谓用语、宗教信仰、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禁忌分析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汉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反映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信息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新词语随之诞生,并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不断成长。本文把2008年网络新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剖析其产生背景、类型、特点等问题,为整个网络新词语研究提供有利的素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其词汇、句式和语篇方面的独特特点,并且受到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根据功能等值原则,翻译中应充分理解文本含义,正确使用专业规范用语,培养跨文化翻译能力,并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以实现文化等值。  相似文献   

20.
宋照莲 《职业圈》2014,(26):103-10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处理网络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会计应运而生。网络会计处理简捷化、会计信息系统智能化、会计资源共享化、会计信息成本廉价实用化等优势,使网络会计成为会计发展的主流。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会计将会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网络会计,发挥其优势特点,弥补其缺点,使其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网络会计的优势特点、当前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