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结合复杂系统理论和科技创业理论构建了区域创业生态系统的多Agent模型,该模型通过各类科技创业相关Agent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模拟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应用Netlogo对模型进行仿真,通过改变政策工具变量和各类Agent属性参数观察区域科技企业数量的变化,然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创业政策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急功近利的措施可能会破坏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2)中介服务机构和创业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区域科技创业活动。(3)政府对PE/VC等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优于对科技创业家的直接补贴。(4)良好的创业教育和区域产学研合作网络有利于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将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公共科技金融资金规模、市场科技金融资金规模确定为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集合,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基于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数据,运用协同学绝热消除法,识别出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是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由此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稿好信息服务的5个问题:(1)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可以大致地开展一般信息产品输出型服务;(2)加速信息传递网的建立,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传递通道和文献保障体系;(3)图书馆界应抓住信息资源可以共享的特征,实现联机编目、联机检索、联机订购、联机传递文献、联机互借管理、联机建库、联机共享公共软件程序库等;(4)不断完善书目数据库,健全二次文献系统,实现对各类型信息资源的书目数据库的加工;(5)加强信息服务的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加快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构建是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共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缩小区域创新差距的重要途径。以专利转移为视角构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利用31个省份1990—2020年有关数据,并划分1990—2000年、2001—2010年、2011—2020年3个时间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及和弦图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其演化的邻近性机制,为促进区域创新资源流动共享、创新主体合作互惠、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结果显示:(1)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向复杂网络演化,网络连接同配性与异配性并存;(2)网络通达性与技术转移效率显著提高,小世界特征明显;(3)网络空间分布失衡,梯度差异明显;(4)“核心-边缘”格局不断强化,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并存;(5)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演化,技术邻近、认知邻近、产业邻近显著抑制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演化。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专利交易机制、推进科技创新网络向多中心多层级结构演变和充分发挥中介省份桥梁作用等,促进中国科技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各创新主体的职能,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情况进行实证仿真研究。动态仿真模拟发现:(1)增加政府对科技投入强度,增加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度,均有利于实现各创新主体职能,但增加前者时,其效果更加明显;(2)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资金投入中,政府依然是资金的主要来源;(3)江苏省区域产学研协同程度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我国次发达地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主体结构、合作过程和体系演化的复杂性,并分别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探索科技金融对接途径。设计多主体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主体间合作的收益分配、信息共享和风险管理机制,并提出有助于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演化的政策建议,以实现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推进次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网络新格局下后发企业如何实现追赶和超越追赶,转变其在价值网络中的角色,实现价值网络结构重构,构建新的竞争格局,是企业管理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文献回顾基础上,从价值网络结构特征出发,引入“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共享,探索价值网络结构重构的具体路径。利用328个有效样本数据对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密度这一结构特征对价值网络结构重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共享在网络密度和价值网络结构重构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信息共享部分中介效应受调节变量资源获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经历了成本领先优势的获益过程,逐渐开始寻求在全球价值网络重构过程中发挥作用。从价值网络结构特征出发,引入“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共享,探索价值网络结构重构的具体路径。在文献回顾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包含网络密度、信息共享、资源获取和价值网络结构重构的概念模型,利用328个有效样本数据对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密度这一结构特征对价值网络结构重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共享在网络密度和价值网络结构重构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信息共享部分中介效应受调节变量资源获取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处于价值网络低端环节的后发企业结合自身网络结构特征,实现结构跃迁和价值网络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分析金融中介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中介信贷规模与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金融中介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强度、支持效率与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而且科技创新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为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我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对于信贷资源总量有限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开展科技金融试点,提高金融中介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效率,有利于缩小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网络嵌入是为企业提供关键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南高新技术示范区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网络权力为中介因素、吸收能力为调节因素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2)网络权力在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模型和静态面板模型,测算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差别明显,耦合度均值由东到西逐渐递减;(2)政府投入力度、金融机构贷款力度、技术创新能力、地区产...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2019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于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均为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中介变量,且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替换估计方法与相应变量衡量指标后结果仍然稳健。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增耀  周晶晶  沈能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08-1416
基于价值链视角,本文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前后相互关联的子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将开放度作为中介变量对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综合创新效率受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共同制约;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具有分地区、多阶段的属性,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即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金融发展将显著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同是区域技术创新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作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本文以福州市科技情报所机构改革为例,通过两年多的整合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科技情报与生产力促进事业均得到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15.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演进过程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结构与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演进过程分为开创探索阶段、协同整合阶段、网络成熟阶段和网络衰退阶段,并剖析不同阶段的网络特征,提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机制,以加速其平台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开发验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量表,阐释影响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而结合资源配置市场化分析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模式选择,角色定位、目标选择、发展路径与实现手段,最后提出市场化资源配置下区域科技中介服务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丽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4):131-139
在构建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体系对我国30个省(区、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模型对地区宏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对微观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正向激励作用,且主要通过科技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发生作用;(2)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存在所有制差异和研发强度差异,非国有企业和高研发强度企业获得的科技金融支持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娄雪  耿子健  刘成立 《情报科学》2021,39(6):103-107
【目的/意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起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区块链作为 变革互联网的新力量,将对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和信息服务机构带来巨大改变。【方法/过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兴 科技,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建设系统信任机制,具有开放、透明和不可篡改等技术特点,将该技术作为实现系统数 据存储安全、使用安全的关键,本文针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区域经济信息共享进行了框架设计。【结果/结论】利用 区块链技术设置区域经济信息双链式存储方式,并利用P2P实现了区域经济信息共享。【创新/局限】在接下来的研 究中将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应用。区块链及其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区域经济信息共享仍需克 服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并发挥共生效应是推动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首选战略。结合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相关数据,利用共生测度模型计算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并进一步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与科技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整体呈“U”型发展特征,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间差异较大且下降幅度尚显微弱;短期内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共生单元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而长期内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的正向驱动效应明显放大,且共生单元呈负向抑制作用;地区科技创新的累积效应明显,共生基质、共生平台和共生环境始终对科技创新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共生网络的正向驱动效应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