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籍英译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以及中国文明的精神。译者应树立"文化翻译观",合理使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在典籍英译初期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异化策略有助于彰显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今时代更应被推崇;由于读者对象不同以及典籍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其复译工作十分必要;在典籍英译实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典籍英译理论建设,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翻译理论形态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刘蕾 《海外英语》2013,(23):151-153
赛珍珠在其英译《水浒传》中运用"异化"翻译策略,违背通顺原则,抛弃透明话语,拒绝制造作者在场的幻觉,凸显源语文化的异质性。从翻译动机、文本选择和话语策略等方面探索《水浒传》英译本的"异化"翻译特点,与施莱尔马赫使用的"异化"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赛珍珠的"异化"翻译策略超越前者的"精英主义"和"民族主义"局限性,有助于典籍英译文本为大众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对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近十年发表的古汉诗英译论文进行了量化和可视化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国内汉诗英译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大家、翻译策略和对唐诗、《诗经》和屈原诗歌翻译上,其不足之处在于文化语境建构不足和缺乏体系化研究。本文认为,在新世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要提高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构建文化语境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翻译体系,使西方读者真正了解、欣赏和喜爱中国诗歌。  相似文献   

4.
何英 《考试周刊》2011,(58):26-27
本文采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概念,探讨如何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在中诗英译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原文视觉意象的选择和组合带来的美感。视觉意象的翻译,必须满足读者部分的期待视野,才能使译文为读者所接受,但是又必须打破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引导读者构建新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5.
张延晏 《考试周刊》2012,(72):26-27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就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战略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翻译的文化纬度的重要性也随之显得日益突出。西方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说明中译英并不成功。中国译者的翻译与西方读者之间的矛盾,有语言层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审美标准等文化因素对译作的操控,只有加强文化意识,提倡不同学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中译英的地位,增强翻译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汉语习语的特点,通过对汉语习语英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汉语习语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汉语习语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目的: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如果译者考虑目的语符合译语读者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则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汉语新词的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它关系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汉语新词的准确英译,归化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借用和回译策略旨在使作者向读者靠拢,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来减少目的语言的异域性和有效地把作者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迄今尚无人注意的现象,即在早期英国唐诗英译实践中,存在夸大原诗阴性特质,从而使唐诗英译文本呈现为“阴性化”(femininization)的倾向。这一倾向表现为在选择译介对象时,回避歌颂战争、抒发豪情等类型的篇章;以及在译介过程中通过特定策略弱化原诗的阳性特征。译介唐诗时的阴性化倾向,是要凸显出阴性的东方/中国与阳性的西方/英国之间的对比,从而理顺大英帝国“君主”与东方“臣民”之间的文化关系。或许译者并无贬抑中国的本意,但其翻译策略仍受到无形的操控,在其译作中不自觉地遵循了阳性英国和阴性中国之间的二元对立逻辑。  相似文献   

9.
汉语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在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汉语典籍进行英译是翻译工作者面临的难题。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为汉语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不同的汉语典籍翻译译文为分析文本,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了汉语典籍英译的策略,以期能为汉语典籍译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从而减少文化沟通方面的失误和文化负迁移,实现不同文化之间信息的传递,使汉语参与世界性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典籍英译对弘扬中华文化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显示典籍英译要考虑到社会、历史、文化、译者翻译素养等各方面因素,采取适合的翻译策略。在全球化的今天,典籍英译应保留中国文化特色,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赵枰 《文学教育(上)》2013,(21):110-111
中国古诗向英语世界的译介历经几个世纪,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翻译高潮。本文试图从改写理论出发,运用意识形态和诗学两个因素,以中国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和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从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汲取灵感,大量译介中国古典诗歌为例,来分析中国古诗英译中译者对于原诗进行的"改写",以及这种"改写"所达到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初唐和盛唐的历史变迁后,晚唐诗的总体特征显示出了相对独立性。著名汉学家、翻译学家宇文所安所著的《晚唐诗》英译本,一方面考虑了西方读者的反应与感受,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晚唐诗中的独特美学因素。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分析《晚唐诗》英译本的中英文美学特征,以英语读者的视角辨析宇文所安使用的晚唐古诗英译策略,以期对此类古诗的翻译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当前时代下中国社会文化热词英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作品中文化词翻译的成功案例,并结合相关问卷调查反馈意见,总结评述了几种有效的翻译方法。论文指出汉语社会文化词英译时,在文化上应坚持保留中国社会文化元素的立场,在语言上,应视读者的接受能力,灵活采用不译(音译)、释义、描述、意译、替换等各种转换方法。同一个词的翻译并非一成不变,可以与时俱进,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递真实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减译是翻译策略的一种,也是译者经常采用的手段之一。翻译策略的采取往往与读者的体验是分不开的,在功能对等的视角下,不应单独从文本信息考虑,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文化的欣赏都应纳入考虑范围内。该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英译《儒林外史》中删减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中删减会对读者的体验造成什么样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每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形成,都带着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唐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花园中的奇葩。把唐诗翻译成英文,让外国读者也能欣赏唐诗,这也是中西文学交流的需要,而准确的翻译也是翻译界的追求。本文通过对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英译中的方法及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其唐诗英译中意境美的重要性,要正确地翻译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并将诗意传达出去,就需要译者必须去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使诗的意境和文化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闫瑞峰 《海外英语》2013,(23):175-177
国内许多翻译家和学者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过大量翻译,然而出自国内翻译家之手的译品在西方世界却很少会受到读者欢迎。国内翻译家和西方翻译家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总体策略存在较大差异,以及西方读者对诗歌的审美情趣也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中诗英译实践所存在的问题和差异的分析,以构建合理的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辜鸿铭精通中国国学,熟谙西方语言文学。他翻译的儒家经典以其地道的表达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西方读者所欣赏。虽然辜氏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作品极少,但从这些零星片段中能够看到辜氏译诗的功底及其为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而采取的灵活变通的翻译方法。该文从接受理论角度分析了辜鸿铭英译诗歌的特点、策略以及其为中国古典诗学在西方的传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陕西当代长篇小说是陕西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译活动是陕西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亦承载着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本文考察陕西当代长篇小说英译与接受概况,缕析国内外译介研究现状,发现陕西当代长篇小说英译数量有限、接受效果不佳、研究热度不足,并从文本方面与非文本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译本多样,以杨、霍译本最为著名,从二人英译翻译策略的选择可知,策略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选择什么策略,都会受到译者的文化功底、读者的接受预想以及文化的不对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最终受制于译者目的,文化走出去战略要成功,就要考虑译入语读者对文化的接受情况。根据译入语读者的汉语文化程度,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就会形成不同的译本。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的官称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等级关系,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多棱镜"。由于词汇及文化空缺,官称英译出现了翻译困难。基于《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依据陈毅平及袁庭栋的官称分类与语义探讨,研究各类官称英译在霍克斯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和文化顺应,考察官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运用翻译策略与如何进行文化顺应的。结果发现,对皇室类官称、爵类官称、非爵类官称英译,霍克斯采用语义翻译,而对神鬼道释类、医艺类及其他官称英译,则主要采用语义翻译与交际性翻译结合的策略。官称英译以顺应目标文化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