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养蚕、缫丝、刺绣都是妇女操劳之事,妇女与刺绣有着天然的关系.中国历史上,勤劳智慧的妇女辛勤劳作和不懈创造,才使蚕丝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产生了缤纷的丝绸、多姿的刺绣. 以苏绣为代表的江苏刺绣,产生于苏州地区,它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又是一种家庭手工业.历史上,苏州地区人多地少,尽管稻作精耕细作后产量逐年增加,但统治阶级盘剥沉重,下层民众也只能够勉强度日.  相似文献   

2.
我叫裘群珠,196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技艺独特、名扬海外的金银彩绣,一直是宁波人引以为傲的工艺品。金银彩绣技艺历史悠久,与中国传统刺绣血脉相连。现在老人们还常常谈起唐朝时期,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金银绣千手佛,至今还被奉作日本国宝的故事。彩绣发展到明清,宁波城内就出现了刺绣教坊、绣衣和绣庄等商铺。清代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传统刺绣开始分工操作,绘图设计与刺绣分开。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市和鄞县(现鄞州区)都成立有绣品合作社、  相似文献   

3.
吕晓珊 《文化遗产》2017,(3):140-148
传统民间刺绣挑花手工艺产品进入公共文化领域后,作为文化消费品在从"自用"转化为"他用"的过程中面临核心技术、艺术形态的异化和审美观念的娱他性发展等问题,因而提出通过设定相应手工艺标准来保护核心技艺和文化本质特性.对传统民间刺绣挑花手工艺的概念和讨论范围加以界定,并分析其技艺审美形态与文化特性的关系,认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标准应以技艺审美形态的具体内容为考量要素.以湖南隆回花瑶挑花为例,依托田野考察和实践资料,梳理花瑶挑花手工艺保护标准的考量要素,尝试拟建花瑶传统挑花手工艺保护标准的试用样本,并指出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传统手工业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日渐衰落而面临着生存的困境。潮州刺绣以其独特的手工技艺,顽强地生存在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潮汕大地。本文以潮州刺绣为案例,对不同经营体制下的潮绣制作及加工行业进行了田野调查,通过对不同状况的梳理,证明了潮州刺绣在当下的传承与潮绣商品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谢鑫  叶玲 《兰台世界》2016,(11):37-38
澄城刺绣是一种集观赏与实用价值于一身的古老民间手工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但现如今这一传统民间技艺面临濒危的困境,急需各级政府和人员加大保护、传承、开发的力度,使其散发出独有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智沛 《大观周刊》2012,(25):33-33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其在服装上的运用自始自终都保持着新鲜的活力,让刺绣服装在国内外舞台上大蔽鼍韵.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技艺是一种文化遗产,需要从人、事、人与事背后的文化脉络等三个角度出发来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人"包括手艺人的"做人"与"做权威";"事"包括技艺的"流动"与"交流";"文化脉络"则包括围绕着技艺所生发的信仰与体面社会。这三者共同构建了以日本酒手工酿造为代表的技艺的传承场域。  相似文献   

8.
杨建红 《大观周刊》2012,(47):51-52
一、黔东南刺绣简介 黔东南州民族刺绣由苗族刺绣和侗族刺绣两大刺绣体系组成,刺绣风格各具特色。本文以苗族刺绣为例,黔东南少数民族刺绣技艺针法共有挑花、平绣、插花、锁绣、破线绣、锡绣、蚕丝绣、辫绣、疙瘩绣、两针绣、短针绣、堆花、盘线绣、打籽绣 、贴花、针织绣、滚边17大类,其中锡绣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使用金属进行刺绣的技艺,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的321Ⅶ-22苗绣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金线银针绣乾坤,国色天香巾帼梦",这是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对沈寿一生的誉评。的确,沈寿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刺绣艺术大师,一个多世纪以来,她和她的绣品一直蜚声海内外,对中国的刺绣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刺绣是中国古代一项传统工艺美术,经过近三千年发展,至清代成为集工艺、绘画、染织等为一体的独特艺术载体。婴戏图是清代刺绣的典型代表之一,反映了清代刺绣技艺的至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珊  罗靖  章牧 《文化遗产》2010,(4):144-150,161-162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与旅游业的结合与开发上存在着较大障碍,现有的手工技艺类旅游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开发层次低、缺乏创新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对它的保护必须建立在对其历史文化内核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挖掘其文化精髓,最大限度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对广东省石湾陶塑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以综合性的主题公园为开发平台,社区内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式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运作思路,为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找到其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伦敦奥运会即将召开之际,上海京粹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将其精心制作的编号为001的北京奥运珍稀纪念品——刺绣《贵妃醉酒》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杨智敏代表局(馆)长朱纪华向该公司总经理王嘉沐颁发了收藏证书。2008年6月11日,60位绣娘以乱针绣法历经9个多月完成的220幅绣品《贵妃醉酒》移交给北京奥组委。这批绣品在油画的  相似文献   

13.
<正>"扬州写意绣"的命名源于该绣种是以中国画中的写意画作为刺绣的主要题材。与传统的工笔技法相比,"扬州写意绣"的写意技法着力追求写意画的笔墨情趣和文化内涵。2007年,笔者陆树娴作为"扬州写意绣"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荣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对其绣品给予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刺绣技艺已有千年的历史,这其中汉绣是早期著名的三大名绣之一(苏绣、汉绣、粤绣),洪湖汉绣源远流长。相传元朝末年,农民领袖陈友谅在洪湖峰口镇大公村驻扎练兵,他的妻子和当地农妇每日刺绣战旗、军服,以待出征,洪湖汉绣得以发源。清政府成立绣局后,集中各地有名的绣匠,专门为宫廷服务,洪湖的吴文琇兄弟七人都成为被雇之列,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吴氏形成了汉绣世家。  相似文献   

15.
旧时,长沙绣和浏阳夏布、君山茶被称作“湖南三宗宝”,那色彩鲜艳、风格豪放、“色簪花,迹灭针绒”的神奇技艺的确无愧于此地位。起源于民间刺绣的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清朝时,湘绣遍及湖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欧洲礼品瓷器汇集了欧洲现代高档日用瓷和陈设艺术瓷的世界顶级品牌,代表了欧洲现代瓷器工艺的最高水平。欧洲瓷器最初只是仿制中国瓷器,后来从造型图案到艺术风格都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近代以来,在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浪潮的推动下,欧洲瓷器在工艺技术和生产品质上不断取得突破与进步,已位居世界高端瓷器的行列。欧洲瓷器注重对精湛手工技艺的传承,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和设计的创新。他们与知名科学专家和设计大师合作,提高科技含量和整体设计水平,并始终坚持把品质放在品牌经营的第一位。如此打造的欧洲瓷器集历史、文化、科技、设计和品牌等多方面附加值于一身,奠定了其在世界瓷器中的高端地位。  相似文献   

17.
民间艺术的传统手工技艺一直被奉为需要我们固守的一片圣地,但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遭遇机械工艺、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变革的冲击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社会上乃至学术界悲鸣之声不绝于耳,大都倾向于以消极的态度看待民间艺术中的新技术运用。但是,如果从民间艺人的生活状态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来理解的话,可以看到民间艺术的机器生产是具有两面性的,在被否定的另一面,机器生产的挂门钱与手工生产的挂门钱同样被社会所接受;并且,在被市场淘汰的浪潮中,仍然坚守挂门钱手工技艺的民间艺人,其目的从为了生计手段转向于为了艺术传承。也就是说,一直被研究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民间艺人,今天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个艺术创造者――这就是民间艺术的"艺术"再发现。  相似文献   

18.
1 访谈意义 土家族挑花是土家妇女世代相传的一种优秀传统女红技艺,其图案繁复多样,内涵丰富,反映了该民族的图腾信仰与风土民俗,对探寻土家族传统文化基因具有重要价值.但在社会转型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土家族挑花面临被替代、失传和消失的危机,图书馆理应担当起传承与研究此项技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徐秉一 《大观周刊》2012,(20):29-30
荷包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设计玲珑,刺绣精美。常常被昔日农村青年男女作为传递爱情的信物。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姑娘或已出嫁的妇女都有绣荷包的习俗。  相似文献   

20.
手工刺绣在中国有超过7000年的传统.是古代广泛流传的民间手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刺绣作为中国传统女红似乎己逐渐式微.但是作为欣赏和时尚趣味却留存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