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外华侨华人媒介实践在建构国家形象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海外华侨、华人的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海外华文传媒也迎来新的发展高潮。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又先后提出"和平崛起"、"软实力建设"和"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华侨华人的传播实践也因此备受关注。这其间,西方学者对华侨华人媒介的研究呈现出多  相似文献   

2.
<正>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约达6000万人。发达国家的华侨华人数量激增,日本和韩国的华侨华人数量增长最快。北美华侨华人多达530万人,华侨华人是全球各地区华文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这个群体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华文媒体的经济收入和盈利状况。仅以美国为例,目前华人人口总数已达452万。华人成为美国亚裔中最大的族群,也是所有少数族裔中仅次于墨西哥人的第二大族群。在美华人从2011年的401万增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华侨华人纷纷回国,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在经济文化领域贡献良多。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华侨华人与江苏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对祖国和家乡的文化认同感较高,他们以回国投资、参与公益文化事业等方式促进了江苏经济文化的发展。该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华侨华人历史资料的梳理,同时与我国其他地区华侨华人群体的比较研究,分析总结江苏华侨华人对祖国和家乡的历史贡献。研究梳理江苏华侨华人群体特征及历史贡献,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江苏华侨华人群体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及影响,为江苏侨务政策及统战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知识分子移居海外,改变了华人群体的社会结构。江苏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也迎来了繁荣时期。他们兴办华文学校,助力华侨华人后代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做出贡献。华文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面临是否融入当地社会及以何种方式融入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近代以来江苏华侨华人兴办华文教育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江苏华侨华人华文教育的历史特点。在“中国热”和“汉语热”的背景下,研究梳理江苏华侨华人华文教育历史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江苏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人文化是一个大的课题,且各国的华人文化又各有其特色。在海外3000万华侨华人中有90%是在东南亚,东南亚华人与北美华人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两大群体。东南亚华人文化也有其特色。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华侨到华人变化的一个分水岭,华侨国籍身份(政治认同)的转变,引发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其变化的核心是向当地化价值体系的认同。尽管在东南亚诸国,华侨  相似文献   

6.
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历来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关键受众和新闻报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美关系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在美华侨华人近年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国竞争“大环境”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小气候”。本文以美国华侨华人为样本,分析海外华侨华人在新时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社群特点出现的诸多新变化,从而探讨我国新闻媒体机构在对外传播工作中,应如何以更宽阔的视野来关注和报道海外华侨华人群体,从而加强涉侨新闻报道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个侨务大国,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而且实力强大。据统计,海外华侨华人总数有6000多万,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仅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走出去的新移民就接近1000万人。新时代下,如何充分运用这一独特资源,在我国国际传播机制建设、传播内容方面积极谋划,借助这一群体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以保障和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舆论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华侨、华人之间的区分是非常明确的。"华侨"是个严格的法律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泰国往来历史悠久,但两国关系也经历过特殊时期。冷战期间,中泰关系经历了波折变化,双方之间的人文交流也因此受到影响。华侨华人作为置身于中泰人文交流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时又置身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冷战期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这一时期华侨华人在中泰人文交流中的作用,将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泰人文交流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今后中泰两国合作交流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给新西兰华侨华人回信“温总理给华侨华人来信啦!”新西兰中华电视网记者梁铃铃兴奋地说:“总理在信里问候大家呢。”捧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在宣纸上的亲笔信,梁铃铃难掩心中的激动。“总理工作这么忙,还惦记着写信来。而且,他还记着我是从台湾来的,特别用繁体字写这封信……”应新西兰总理克拉克的邀请,温家宝总理今年4月访问了新西兰。在记者会上,梁铃铃代表新西兰媒体提问,请总理向海外华侨华人说几句话。在会见新西兰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的时候,温总理说:“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团结包容、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高…  相似文献   

10.
<正>海外华文媒体在我国对外传播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以"助攻手"的角色,促使国内对外稿件更好地落地,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目前全世界华侨华人已有6000多万,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可以说,凡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传媒。在传统的报纸杂志之外,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形式,给海外华文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国内外宣媒体提供了加强与之合作的新机遇。海外华文媒体的困境与机遇  相似文献   

11.
周丰 《文化交流》2022,(1):32-34
时至1月,壬寅虎年的脚步已悄然迈近. 2022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仍未"退场",对于澳大利亚悉尼的华侨华人来说,原地过年就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花车舞龙、春节集市、赛龙舟庆典……少了许多往年的喜庆,如何才能让这个年依旧不孤单?一起来看看中国驻悉尼文化和旅游机构以及当地华人怎样"变着花样"创新有仪式感的"年味儿".  相似文献   

12.
客家人作为汉族民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要了解客家和客家文化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切入,本文从梅州华侨、华人往来海内外的家族信件——"侨批档案"作为切入点,探讨客家华侨在近代历史中从自然形成的草根档案等尘封的记录,通过梳理和剖析,从中挖掘和研究以"客家方言"并无关系的江湖土语——"下市话"从出现、形成、发展和逐渐走向失传的历史过程,我们认为在纯正"客家方言"集中的梅州地区,出现所谓"下市话",对它进行抢救性的挖掘、保护、传承这对研究当代的客家文化、华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14,(3):55-55
正"亲情中华—中原文化海外行"是河南省侨联打造的重点文化品牌活动,其目的是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近日,以河南省侨联主席董锦燕为团长,由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百名艺术家组成的"亲情中华"大型交响合唱团赴印度尼西亚进行慰问演出,并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艺术团分别到印尼华人最为集中的首都雅加达、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市巡演5场,现场观众达万余人,受到当地华侨华人和印尼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4.
正2006年,时年16岁的罗红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她是海外出生的第三代华人,来到北京参加由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夏令营营期并不长,只有两周的时间。两周之后,罗红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经常听到身边人对我们海外华侨说‘回家,回家’。我们海外华侨到中国去就像游子归家似的。起初听到这个词汇,总是很不理解,我的出生地、我的家人朋友都不在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公认华侨对侨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华侨捐资的家乡公益事业推动了侨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侨乡之一,厦门集美区的华侨就对侨乡的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以来集美区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参与的公益文化事业,探讨海外华侨对近代集美侨乡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进而更深层次地认识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的互动联系,领会集美侨乡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83年8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推动成立的"迈向21世纪的留学生政策恳谈会"发表的《迈向21世纪留学生政策之提言》开始,在日本逐步推行教育国际化政策这一背景下,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快速增长。一般来说,在日华人主要包括华裔日本人、留学生、就学生、研修生、中国游客等多种身份形式,而留学生是在日华人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尤其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及中国改革开放后,作为第一代新华侨、新华人的赴日并居留者,多数是通过留学后在日工作而居留日本的。伴随着中国人留学日本的高潮,19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大众传媒开始大量报道  相似文献   

17.
对外华语广播前身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华侨华人广播,它开始于新中国建立前的1949年6月20日,当时使用广州话、闽南话和潮州话三种侨乡方言在当时的北平(现为首都北京)正式广播,1950年4月10日,对东南亚广播的客家话节目正式开播,从此,华语广播正式宣布为对华侨广播。1955年12月25日,对华侨广播正式开办对东南亚的普通话节目,到此,用汉语普通话及四种侨乡方言对华侨广播的华语广播构架正式形成,并一直沿用至今。2002年,原对华侨广播改称对外华语广播。  相似文献   

18.
言论与观点     
《对外大传播》2008,(4):7-7
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3月23日发表题为《"藏独"势力谎言和野蛮不得人心》的声明说:在中国召开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西藏发生针对新闻单位、商店、银行甚至学校和医院的暴力活动。在国际上,"藏独"势力还采取各种暴力手段冲击中国驻外使领馆,鼓动抵制北京奥运会。由此可见,这些活动事先经过精心策划。"藏独"势力逆潮流而动,理所当然会激起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全球炎黄子孙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人士的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19.
《对外大传播》2011,(5):43-44
自2010年4月以来,浙江省委外宣办组织《浙江日报》海外版、浙江广电集团国际频道等单位人员,成立了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的专题调研课题组,先后赴欧洲实地走访了《葡华报》《、欧洲时报》、法国华侨华人会、《欧联时报》、《欧华联合时报》、《新华联合时报》、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威尼斯华侨华人总会等华文媒体和华侨社团,对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或参与经营的海外媒体开展了问卷调查,与来浙访问的侨领、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对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本刊将分两期对调研报告中浙江籍人士参与海外传媒市场现状和面临问题与对策等内容予以刊登,供相关部门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没听过这句话的人,想必已经不多。吴黎明,奥地利杭州华侨华人协会会长、奥地利碧和轩饭店董事长。对他来说,"美食与爱"这两件事正是他这辈子抛却不下的。对中餐的改良和发扬,是一个十多岁便开始下厨的餐饮大师吴黎明几十年的追求;而爱,则专指中国之爱。很多场合,吴黎明都会说一句话:"出国了才知道什么叫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