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基于加布里埃尔·佐伦的空间理论基础,从地志的空间的层次来比较分析《宠儿》和《喜福会》两部作品中具体空间叙事特征表现形式的差异,揭示作品叙事结构所呈现的空间化特点,并以此来品鉴两位女性作家高超的空间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2.
杨敏 《文化学刊》2024,(3):166-169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家迟子建的代表作品。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酋长的女人的眼光为叙事视角来进行叙事,生动地刻画了鄂温克族的生活境况和历史变迁,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双重挤压下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亦融入了丰富的生命哲学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民族的多维度图景,揭示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世界。整部作品透过富有特色的叙事方式体现了其史诗般的品格,本文将从作品自身的叙事特点深入分析作品运用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作品的审美效果。20世纪80年代,余华的先锋叙事通过对人性、现实的讽刺,对暴力、死亡的描绘,在当代文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开启了先锋文学的时代。本文以《第七天》中的叙事艺术为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作品中圆形的叙事模式、以荒诞击穿现实的叙述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4.
《长日留痕》是当代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长篇代表作。小说将管家史蒂文斯在英国西部6天的旅行经历以日记体的形式叙述。石黑一雄在小说中再现简朴、含蓄与典雅的叙事风格,以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主体视角探寻历史事件背后的个人命运,通过回忆叙事的方式对他职业精神、道德境界的价值追求予以深刻拷问,书写了个人经历所造成的个体创伤和大英帝国衰落现实中的集体创伤。石黑一雄让历史与未来、回忆与现实、府邸与乡村等进行对话,运用矛盾性的叙事策略和精湛巧妙的文字表达为人们审视历史创伤和寻找自我价值提供了独特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社会急剧变化,商品化大潮汹涌而至,这为文学带来了新的书写空间,也影响着作家的创作方式。1993年,同时出版的《废都》和《九月寓言》就是这种商业环境下文学的突破与坚守。贾平凹写出了“废都”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张炜追忆了野地里小村村民自由奔放的生命力。两位作家在都市与乡村的关系对立上,表达了同样的精神诉求:对城市的批判以及对民间乡村的留恋。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2000年出版的小说《盲刺客》以其独特的后现代叙事视角被广为研究。叙事方式一方面有报道新闻故事和记实现实主义的权威,另一方面有讽刺性模仿和公开声明的虚构气氛,呈现出一种文化精神分裂症状态。本文通过对叙事方法中时空压缩的表现方法和大叙事与小叙事的解读来解析《盲刺客》中叙事方法的精神分裂性,从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阿特伍德在作品中所体现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棋王》是阿城的代表作,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自问世以来便被看作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批评者也多从文化和语言角度分析其独特之处。但是,看似简单的叙事背后却隐藏着阿城的苦心经营。仔细琢磨作品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等,便可以发现阿城对人物塑造及情节把握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8.
从《白银河》《大富翁》《形影不离》这几部作品中,可以看出薛涛对于儿童小说多种可能性的尝试。对生命与永恒的追问、对自我价值的找寻,构成薛涛最绚丽的叙事风景,表现出作家对人类精神家园及文学家园的热忱守望。  相似文献   

9.
《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当代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一部代表作品。其叙事结构颇具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分层和叙事时间上:作品有两个主叙述层和众多的次叙述层,主叙述层塑造故事框架,次叙述层深化作品内蕴;作品的叙事时间方面,故事时间是模糊处理的,多处采用倒叙、预叙手法,并多次采用更为复杂的时间交错处理。作品精巧的叙事结构服务于作者对东西方文明、传统与个人才能冲突之主题的展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克拉拉与太阳》是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推出的一部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模糊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严格界限,将机器人与人类共置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后人类时代,作品采用“非人类”叙事,以克拉拉这一独特的机器人AF视角观察后人类时代高度发达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与问题。该文旨在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叙事艺术,石黑一雄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叙述声音、不可靠叙述、陌生化叙事、概念隐喻等手法,探讨爱与人心、自私与欺骗、阶级、人类命运等文学中的永恒主题,警醒人类思考科技进步带来的人际疏离、伦理道德、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以"风会"之变为依据,将宋代文学史划分为宋初、盛宋、南渡、宋末四个时期,并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坛风貌都进行了宏观的勾勒。从以变开运、振衰起弊的宋初复古文学到波澜壮阔、朴雅畅达的盛宋元祐文学,从理学渐染、平易啴缓的中宋南渡文学到学为门户、诗变江湖的宋末衰弊文学,《总目》从作家群体、作品风格、文学流派、文体衍变等多元角度为我们描绘出宋代文学由弊而兴,又盛极而衰的发展历程。《总目》以"风会"为视角的分期标准是以政局变革为主导、旁及士风、世运与文风的一种综合性的划分标准。《总目》以通变的进化史观审视宋代文学史的演进,注重对宋代文学史风貌阐释的理论性与系统性,呈现出一种近代的史学意识。对《总目》宋代文学史分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总目》文学史观的理解,明晰《总目》对宋代文学的评价与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学史生成、演进与转型的历史进程,也为今天的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红高粱》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新篇章。莫言作品具有鲜明的文学特色,本文主要从语言口语化、文章叙述角度新颖化、修辞手法多样化,以及视觉色彩语言化四个方面来分析《红高粱》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充满信心和自豪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接受和信任。海外华裔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着无法抹去的中华文化烙印,展示着传承民族历史和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美国华裔文学既有西方文化的元素,更有中华文化的显现,其中所反映的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海外华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追求和在异域文化下对自身中华文化的自信、坚守和传承。该文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关注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性,以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中国佬》和《接骨师之女》两部著名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从戏仿的写作方式和“小历史”的叙事手法入手,聚焦文本中的华裔历史重构和中华文化传承,以此建构中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文学史中,苏童是个具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的《我的帝王生涯》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展现了浓厚的新历史主义色彩,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人性的丑恶和存在的荒谬。小说中的虚构历史叙事、内聚焦叙事和换位的叙事方式,充分反映了小说的深层寓意和苏童高超的创作水平。本文将通过对苏童《我的帝王生涯》的分析,研究其主要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琳琳 《文化学刊》2023,(3):101-104
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对后世戏曲《西厢记》的创作有着极大影响,二者在叙述视角上有很大改变。《莺莺传》看似“全知视角”的叙述模式并未深刻细致地展现人物的情感、性格、心理变化和故事发展背后的促因,而是以冷静理性的语言陈述事实,更大程度上属于“内聚焦”叙事。与此不同,《西厢记》的故事叙述更加细致入微,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细致,故事发展轨迹清晰,叙述模式属于“零聚焦”叙事。二者不同的叙事模式对作品的风格和思想内涵表达都有很大影响,也影响着作品在读者中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分析《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叙事艺术。《史记》中各叙事单元严整的逻辑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内容安排使其结构既完整有序又参差变化。通过灵活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表达了司马迁的思想倾向和情感,体现出司马迁对历史的客观态度及丰富情感的统一。同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史记》的叙事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文女作家严歌苓的小说《芳华》将文工团中男性团员和女性团员的生活展露无疑。不同于以往对生活表现的作品,小说《芳华》将以往遮掩的年轻的身体以各种符号叙事的方式表现出来,运用细节将身体的美感、病态与特定时代的心理联系在一起,从而做到将性别、政治、权力三者统合,淡化了政治苦难和战争苦难,不仅表现出作家对已逝去的芬芳年华的追忆和怀旧,更是用青春包裹了对时代、权力、政治的隐喻。  相似文献   

18.
李碧华以其怪诞诡谲的小说风格和凄美独特的语言模式成为我国香港文坛中不可忽视的一章。《青蛇》作为其代表作,是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为蓝本而进行的饶有新意的重写,李碧华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女性叙事视角,特殊性别叙事有助于构建她亦真亦假的爱情幻世。本文通过对《青蛇》文本的性别叙事分析,发现其在叙事过程中展现在人物形象和主题上的性别意识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电影《悬崖之上》是一部具有显著文艺属性的优秀谍战题材作品。该片以卓越的拍摄手法,综合运用多种符号表达形式,通过深刻的情感书写、复杂的逻辑关联及细腻的心理表达在“雪一直下”所隐喻的特殊社会语境下为广大观众呈上了一部经典的光影符号叙事作品。本文从语境符号、结构与功能层面分析影片中的叙事情感,从话语符号、行为与物叙事角度开展叙事逻辑分析,从表情符号、叙事空白与观众参与视角分析叙事心理,以期探讨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以精湛的叙事才能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救赎的故事。本文将从文学原型批评理论和文学伦理学的双向维度,对《灿烂千阳》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进行解读,分析了她的替罪羊形象和伦理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