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领生活:德育评价的重要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同时,良好德行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因此,引领生活是德育评价的重要尺度。但在德育实践中,德育评价却漠视学生的生活,存在着重社会生活、轻个体生活,重校内生活、轻校外生活,重道德知识、轻道德能力,重现实生活、轻虚拟生活等诸多误区。因此,分析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提出应对之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职校学生道德问题调查及德育误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误区,如重规范传授、轻主体需求,重解决问题、轻日常教育,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重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轻德育素质培养,由此导致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本文从调查职校生的道德现状入手,分析了上述误区产生的原因,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走出误区,增强实效。  相似文献   

3.
何勇 《教育导刊》2013,(11):71-73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是,目前德育的实效性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目标“高大空”,脱离生活实际,比较理想化:德育内容只关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对学生道德能力形成过程的关注;德育方法陈旧,重灌输轻体验、重防范轻赏识、重说教轻实践,难以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4.
社会实践活动能使青少年学生走出较为封闭的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认识、感受并且适应社会,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传统德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纸上谈兵”,重说教轻实践,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导致德育低效甚至无效。青少年学生必须在丰富而真实的道德实践中去体验与感悟,才有可能形成道德认同甚至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5.
一、中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德育认识存在误区 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等与德育直接相关的因素对德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如有的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的功利思想;如社会上认为"德育万能",德育效果能一蹴而就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6.
许耀辉 《教书育人》2007,(12):44-45
一、中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德育认识存在误区 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等与德育直接相关的因素对德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如有的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的功利思想;如社会上认为“德育万能”,德育效果能一蹴而就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更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仁爱诚信、崇义重德的德育内容;因材施教、重体悟轻灌输的德育方法;注重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德育观念等。因此,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儒家道德教育的智慧以创新高校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讨课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解决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孔子与苏格拉底德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但不同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不同的德育思想,在德育内容上体现为道德规范与道德理性的差异、在德育知识教学的取向上表现为内生性与外生性、在德育目的上表现为权威下追求民主与民主下追求权威、在德育体系构建上表现为重“立”轻“破”与重“破”轻“立”。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仍有其现代意义,其基本精神引领我们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规范德育行为,并实现“宏大价值”到“生活价值”的转向,以整体德育促进个体道德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本科教育评价过度重视师生外显的智力成就,忽视其内隐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追求,这种"重外轻内""重智轻德"的评价导向与中国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偏离,引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空心人"等诸多育人悖论.针对本科教育评价中德育维度缺失的问题,应当从"师德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三个方面构建德育过程测量指标,从"私德、公德、大德"三个层面构建德育成效测量指标.利用大数据的方法提取德育评价数据,形成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评价的德育之维.涵盖德育的本科教育评价必将更为全面地引导和激励大学落实"立德树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多德育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国家非常重视中学的德育教育,把思想政治课摆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现实中,一方面是学生的道德水平普遍下降,各种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在中学生头脑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重成绩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没有根本的改观。因此,中学政治教学应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