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核黄素光照法测定了自合成的2.6-二乙酰基吡啶缩3-氧杂戊烷1.5-二胺大环,H_2O、im~-、Ni_3~-及 SCN~-为桥基的双核铜(Ⅰ)配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它们均在10~(-5)~10~(-7)mol/L 的浓度范围内具有50%以上抑制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硝酸铜为铜源,采用水热法和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Cu O的花瓣状Ti O2复合物(Cu O/FTi O2),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铜的含量来调控氧化铜负载花瓣状二氧化钛的吸附效率.当铜含量为9%时,该复合物具有最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率达到了82.7%.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的(ipro)_3PCux,Ph_3PCux(x=cl,Br.I);(ArO)_3PCucl(ArO=Pho,O—O—Tol),Cu(-cac)_2,CuCl_2(pph_3)_2等铜络合物催化剂和 Cu(O_2CCF_3)_2,881—催化剂等铜羧酸盐催化剂.将这些催化剂用于催化四甲基乙烯和重氮乙酸乙酯的环丙烷化反应,其中881催化反应收率达84.4%,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对环丙烷化反应的“诱导期”作了详细的研究,在环丙烷化反应过程中,加入15—环辛二烯(COD),分离得到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一价铜有机络合物(I),经电子自旋共振,红外光谱、酸解后气相色谱测 COD,和分子量的测定,确定了结构.证实了反应活性中心,提出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1,2-二胺氧乙烷和4-羟基水杨醛为原料,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了Salen双肟类配体5,5′-二羟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4L)。以丙酮为溶剂,将H4L与一水合乙酸铜在室温下反应,制备了一种新的Salen双肟类乙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等表征方法得知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Cu(C16H14N2O6)].2H2O。  相似文献   

5.
基于泡沫铜内部大量的三维立体孔状结构特性,采用简单的化学氧化法在泡沫铜表面制备CuO、Cu_2O膜,再用十六酸修饰,制备出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56°,滚动角小于10°,油的静态接触角为0°的超疏水-超亲油泡沫铜。采用智能型拉曼光谱仪(DX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接触角、滚动角测量仪对泡沫铜表面的化学成分、形貌和疏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铜经氧化后,表面同时生成CuO和Cu_2O;增加氧化时间可促进CuO和Cu_2O的生成,形成纳米结构;当氧化时间为40 min时,泡沫铜表面形成均匀的纳米结构;经十六酸修饰后,氧化铜与十六酸发生自组装反应,生成了低表面能物质十六酸铜,具有优异的超疏水-超亲油特性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水压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新型氯桥联铜配位聚合物[(μ-Cl)Cu(BBPY)]+ n [BBPY: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经 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属单斜晶系,P2(1)/c 空间群,由氮、氯原子与铜(II)配位,氮对铜(II)配位形成两个五元环,构成中心铜与配位原子的畸变锥形结构,通过氯原子的 Cu(μ-Cl)Cu 桥联作用形成一维链铜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个单臂氮氧自由基配位化合物[Cu(hfac)2(IM2Py)](hfac=六氟乙酰丙酮,IM2Py=2-(2-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基自由基),并对它进行了结构和磁性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Cu(hfac)2(IM2Py)]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每个铜离子通过与二个六氟乙酰丙酮的四个氧原子、吡啶环上的一个氮原子和咪唑环上的一个氮原子配位而处于一个八面体构型中。变温磁化率表明分子内铜离子与氮氧自由基之间在高温下存在铁磁偶合作用,同时发现分子间存在弱的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Schiff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酮和甲醇(体积比为3:1)为溶剂,1,2-二胺氧乙烷双缩5-溴水杨醛(H2L)与乙酸铜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Schiff碱乙酸铜(Ⅱ)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TG-DTA及UV表征。结果表明,新型Schiff碱是一种四齿配体,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Cu(C16H12Br2N2O4)]2。  相似文献   

9.
硫酸铜和均苯并菲三酸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溶剂中反应获得一个新型铜-氧簇合物(Me_2NH_2)_2[Cu_6O_2(SO_4)_5(DMA)_6]·5DMA(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该铜-氧簇合物属正交晶系,结晶于P21212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a=10.0008(2),b=19.8176(2),c=24.5598(3),α=90°,β=90°,γ=90°.簇合物1中的Cu(2+)离子通过SO_4(2+)离子通过SO_4(2-)和O(2-)和O(2-)离子连接形成基于六核铜-氧簇基,DMA作为终端配体与Cu(2-)离子连接形成基于六核铜-氧簇基,DMA作为终端配体与Cu(2+)离子配位.簇合物1是阴离子配合物,其抗衡阳离子为DMA分解的二甲胺有机阳离子.簇合物1中存在N-H…O和C-H…O氢键作用,通过这两种氢键作用,1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簇合物1为单一纯相,热重测试结果显示簇合物1能稳定到600℃.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个新的Schiff碱大环配合物NiL(SCN)2·H2O(L为5, 12-二甲基-7,14-二苯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镍(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1.
由格氏试剂与4,5-二氮杂-9-芴酮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17H12N2O·H2O,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在每个不对称单元中包括两个有机分子和两个水分子,每个分子中两个4,5-二氮杂芴环几乎在一个平面上,4,5-二氮杂芴环平面与相应苯环平面的二面角分别是80.49(6)°和76.57(7)°。并且,由于桥联溶剂水分子的存在,使得整个晶体通过O—H…N和O—H…O氢键堆积而成为三维的网状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衣康酸、邻菲啰啉和硝酸铜在乙醇-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新型Cu(II)-邻菲啰啉-衣康酸三元配合物,即[Cu(C5H4O4)(phen)2]·(H2O)1.5·(C2H5OH)0.5(C5H4O2-4=衣康酸根),并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啰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衣康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2O2.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NH3-NH4Cl(pH=9.0)缓冲介质中,铜(Ⅱ)对H2O2氧化偶氮胂Ⅰ的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加入活化剂α,α′-联呲啶形成稳定的三元配合物,催化作用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体系在500nm处,吸光度差值与铜(Ⅱ)质量浓度在0.012-0.15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318×10-9g.mL-1,样品回收率在98.8~103.6%之间。表观速率常数k为5.22×10-3S-1,表观活化能为81.10 kJ.mol-1。该方法可用于自来水或工厂排放废水中痕量铜(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四氮杂大环冠醚配合物{Me6[14]N4Cu(SCN)2}·2H2O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氮杂大环冠醚配体L(L=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和Cu(ClO4)2反应生成{CuL(ClO4)2}.2H2O,再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Me6[14]N4Cu(SCN)2}.2H2O,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在强场的作用下,2-甲基环戊酮离子会解离成各种产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UB3LYP/6-31G(D,P)方法研究了2-甲基环戊酮离子的一个解离通道.找到过渡态、中间体和由此生成的产物C4H5O++C2H5.  相似文献   

16.
《氮族元素》中硝酸的性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而硝酸与金属铜反应是硝酸的重要性质,它们的反应类型有如下两种情况:铜与浓硝酸混合,方程式为①Cu 4HNO3(浓)=Cu(NO3)2 2NO2↑ 2H2O或Cu 4H 2NO3-=Cu2 2NO2↑ 2H2O;②铜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3Cu 8HNO  相似文献   

17.
新制备的Cu(OH)2·yH2O加入到溶有2-甲基苯甲酸、邻菲咯啉的C2H5OH/H2O(1∶1,V/V)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一新的铜配合物[Cu(phen)2(C8H7O2)]·(C8H7O2)·4H2O(1)晶体.化合物结构经单晶X-衍射及红外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878(2),b=11.218(2),c=16.178(2),α=72.74(3)°,β=75.54(3)°,γ=78.72(3)°,V=1 809.8(6)3,C40H38N4O8Cu,Mr=766.28,Z=2,Dc=1.406g·cm-3,F(000)=798,最后残余因子R1=0.055 5,wR2=0.133 9.晶体结构中的中心Cu(Ⅱ)原子六配位模式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通过分子间O-H…O氢键及芳环$-$堆积作用构筑成超分子框架.  相似文献   

18.
以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大环配合物LCo[Co(SCN)6]0.5.H2O(L为5,12-二甲基-7,14-二苯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钴(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1-(4-硝基苯基)-3-(5-溴-吡啶)三氮烯(NPBPDT)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在NP-10的存在下,pH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铜发生显色反应,铜与NPBPDT形成摩尔比为1:2型的黄色配合物,在440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峰,在540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40nm为参比波长,540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91×10^5L·mol^-1·cm^-1,铜的浓度在0-12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铝合金中的微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例题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O2.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填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