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均采取各种办法来预防和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其中法律手段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办法之一."9·11"事件以来日本颁布了不少反恐怖法案,我们在肯定它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这些法案背后隐藏的更大威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自9·11事件的反恐怖主义立法,解析其违宪性和军事扩张危险性,这一方面能使作为日本周边国家的中国人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制定反恐怖立法提供更加客观的可借鉴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的沉渣泛起是“9·11”的最直接原因。但“9·11”事件的发生事实上也暴露了狂飙式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中业已存在的诸多问题。即便这些问题不是“9·11”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也是这个突发性事件背后深层的原因。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冷战后南北差距的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是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遂收敛单边主义,寻求全球主义与多边合作."9·11事件"使中美关系出现转机,使俄美两国迅速接近,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变得复杂微妙.  相似文献   

4.
透析国际恐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以后,人们突然发现,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通过对恐怖主义定义及现状的分析,指出它已成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结合当今恐怖主义的成因及新特点,提出了在联合国的主导下、以各国为基础、广泛开展地区间合作的国际反恐怖斗争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孟佳佳 《文教资料》2007,(3):215-216
在美国遭受“9·11”恐怖主义袭击之后,英国近两年也接连发生了自杀性爆炸惨案和炸机阴谋等恐怖主义事件。种种迹象表明,恐怖主义已经出现了在美国反恐战争后的新的特征:恐怖主义威胁本土化;恐怖组织网络世界化;恐怖主义传播手段网络化;恐怖主义战术战略化。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与国际反恐怖主义途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闫瑾 《教学与研究》2001,(11):55-57
今年 9月 11日 ,国际恐怖主义分子袭击了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举世震惊。世界各国纷纷谴责这一惨无人道的恐怖主义行径 ,支持打击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那么 ,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最终消除恐怖主义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9·1 1”后美国的反恐怖措施这次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 ,利用民用航空飞机作为攻击主体 ,选择美国财富的象征“世界贸易大厦”和美国权力的象征“五角大楼”为目标 ,大量地杀伤平民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眼皮底下…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笑阳 《同学》2006,(11)
今年是“9·11事件”五周年。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国民一片悲悼。当各国首脑们纷纷发表演说谴责恐怖主义的同时,平民百姓们也在用另一种方式纪念9·11——玩《反恐精英》。这款射击主题的老游戏最近再度火爆起来。网吧里又能听到不绝于耳的“GO!GO!GO!”了。笑阳是CS莱鸟,却也想赶个时髦。今天,咱就把CS里的武器们拿出来,再加点作料给它烩上一烩。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国际关系,它改善了国际间的关系,重新调整了中美俄三角关系,并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的确改变了人们的思维 ,值得人类长久地反思。“9·1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 ,其实质是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两种极端文化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的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 ,走出“9·1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 ,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然 ,全球联邦的合理建设肯定是一个需要人类大智慧和付出艰辛劳动的长期过程。当务之急是 ,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 ,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 ,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和全球公正  相似文献   

10.
艰难的审判     
“9·11”恐怖袭击已经过去两年多。涉及“9·11”一案的惟一嫌疑,一个叫穆萨维的人,却还没有能够正式展开法庭审判程序。这个由美国司法部长阿希克洛夫特亲自过问的刑事案件,在联邦法庭上搞得司法部头痛之极。穆萨维一开始就表现出对美国司法的蔑视和仇恨,他公开表示不接受美国法庭的审判,拒绝法庭为他指定的辩护律师。他承认他是恐怖分子,忠于奥萨玛·本·拉登,是基地组织派来从事恐怖袭击的。这一点他从来就直言不讳。可是他也从一开始就说,他和“9·11”事件没有关系,和在“9·11”死去的那19个恐怖分子没有关系。和“9·11”事件有没有…  相似文献   

11.
中亚由于其特殊的地域位置,在全球地缘政治中有着鲜明的特点。自“9.11“事件后中亚在地缘、石油、反恐等方面作用日益明显,中美两国由于战略利益的需求,中亚地区对中美两国在21世纪初的世界舞台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恐怖主义问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11事件”为标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进入新阶段。恐怖主义以其复杂性和国际性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成为主导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变量。恐怖主义活动与中国有着历史和现实性的联系,使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面临着新的威胁,外交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反恐合作使中国改善和充实了大国外交,调整和巩固了周边外交,改变了前期中国反恐的被动局面,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了国家形象和影响力。另外在应对海外中国公民遭遇恐怖袭击问题时体现了中国“外交为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东突”恐怖主义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突”恐怖主义是以“东突厥斯坦独立”为纲领,以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为手段,企图将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极端民族主义主张和行为。东突恐怖势力以宗教极端主义为精神支柱,具有目的的政治性,行为的暴力性和危害的国际性特征。新疆地区反对“东突”恐怖主义的斗争,在未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  相似文献   

14.
"何梅协定"是1935年7月时任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的何应钦和日本驻华北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的一个旨在谋求华北政权特殊化,为日本侵吞华北作铺垫的协议.它的出现在整个华北事变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完全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吞灭华北的阴谋,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本文试图从"何梅协定"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国民党对此的反映等方面,对国民党从华北事变到国共合作期间内外政策的转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泛滥,恐怖组织和个人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社会的极度恐慌,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自美国"9.11"事件以来,恐怖活动非但没有收敛的迹象,反而愈加猖獗,至其发动伊拉克战争又触发了新一轮的恐怖袭击高潮.全球各国谈"恐"色变,恐怖主义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与世界和平进程的头号公敌.本文试从国际恐怖主义的含义与起源入手,来深入剖析恐怖主义产生与泛滥的真正根源,并通过对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的分析和对比各国针对反恐所采取的措施而得出的经验,提出合理构建加强全球合作的国际化防治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9·11事件”为契机 ,俄美关系一改从前的分歧严重、矛盾重重的局面 ,步入关系亲密的所谓“蜜月”时期 ,俄美交好成为当前国际局势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9·11事件”之后 ,尽管俄美发展关系具有很多有利条件 ,但是根本改善两国关系还存在许多问题 ,两国成为真正盟友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一段时期内 ,两国关系的这种“既不是敌人 ,也不是伙伴”、“既有斗争 ,又有合作”以及“相互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要方面”的基本框架仍将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在奉命赴粤查办海口事件、在办理夷务过程中及事后都十分重视探访“夷情”,掌握“夷情”,认识“夷情”,根据“夷情”采取驭夷、治夷、筹夷对策和措施。林则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认真,很有成效,具有深远影响。由于掌握、认识了夷情,所以能成功缴烟、销烟,九龙抗英获胜,成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在林则徐的奏折、书函中,虽然没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概括提法,但筹船炮水军以制夷的主张与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脉相承、思路共通的。这一思想成为近代思想界由封闭到开放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是改变传统华夷观念、道艺观念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理论话语,其实质是把日常生活和艺术的界限进一步消弭,此理论的出炉是和当时西方社会语境十分吻合的,它传入中国大陆之后,迅即在学术界掀起一股讨论热潮,文章试着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不同理解而引出艺术民主化,从而厘清中国当代社会审美文化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