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准扶贫"理念提出以来,相关部门都在探索更为有效的扶贫方法。本课题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精准扶贫"的指导性思想,通过资助工作挖掘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他们将来可能会继续贫困的内在原因。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如何让学生自身掌握和拥有摆脱经济困难的能力。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在资助工作中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依靠自身能力彻底摆脱经济、思想上的贫困,从而更好地带动一个家庭乃至群体摆脱贫困,达到"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切实提高贫困学生精准资助水平,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精准资助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精准资助,应以"精准认定"工作为核心,从帮扶、管理、培育等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实现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将于2020年前完成脱贫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全社会参与,高校作为人才、智力的聚集地,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具有自身的使命和担当。本文通过深刻领会习近平扶贫与高校思政工作重要论述,结合新时代高校双创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现实需求,以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对相关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职能,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贵在精准,“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面临的扶贫任务依然很艰巨,要求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对扶贫开发作好定位,积极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建档立卡生精准帮扶是依托扶贫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学生资助政策和资源,对农村建档立卡家庭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子女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扶,以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校要以建档立卡生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为资助导向,以物质帮助、德性教育、能力拓展和情感支持为帮扶内容.以进入建档立卡生社会系统、评估其问题需要、改变其认知、连接其资源、温暖其情感为帮扶路径,精准帮扶建档立卡生.  相似文献   

6.
精准资助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立足于大数据背景,从我国当前高校精准资助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出发,剖析其主要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文章以大数据时代发展为契机,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了客观公正的衡量指标,为资助评价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有利于让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赢得更多贫困学子的点赞。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时期高校精准化资助育人功能导向的思考,是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为资助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援助,精确管理和精确指导,达到精神帮扶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因材施教引导受助学生全面成长和教育扶贫削弱贫困代际传递等育人目的,并通过拓宽贫困生资助渠道、关爱贫困生成长等建设作为保障,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精准识别是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前提,只有建立了精准的贫困生认定机制,才能为后续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资助工作的公平与公正,切实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本文对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立高校精准识别机制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资助资助与贫困生的准确对接。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能够丰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但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高校贫困生识别和认定、帮助和扶持、管理和资助等方面。为改进这些不足,应该把握精准扶贫的背景,进行精准识别和认定,推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开展精准帮助和扶持,提升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并注重精准管理和资助,确保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大数据为时代发展提供新的契机。高校的资助工作目前存在资助对象识别不准、无法进行差异化资助等问题。将大数据和资助工作相结合,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资助对象。文章提出依据大数据建立适合学校的资助模型,实现资助的精准化、差异化,根据数据的变化动态更新贫困生数据库,将有限的资助资源用在真正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