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大省是<永远有多远>中一个仁义善良、真诚热情、饱含悲剧因素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是男权话语主体下两性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也是她女性自身主体性消解,沦为"第二性"的必然结果,她的人生悲剧也即是她的"仁义"悲剧.  相似文献   

2.
魏明伦忽视了主人公潘金莲作为“女人”的存在,这一片面性使该剧的艺术价值有所欠缺。爱应当是灵与肉的交融,而潘金莲与武大郎婚姻违背了自然的人性法则。潘金莲欲求的合理性与武大郎婚姻的合理性产生了冲突。她被安上永世的骂名,在文学文本中最终被男人杀害。这的确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3.
魏明伦忽视了主人公潘金莲作为“女人”的存在,这一片面性使该剧的艺术价值有所欠缺。爱应当是灵与肉的交融,而潘金莲与武大郎婚姻违背了自然的人性法则。潘金莲俗求的合理性与武大郎婚姻的合理性产生了冲突。她被安上永世的骂名,在学本中最终被男人杀害。这的确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4.
潘金莲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女性形象。她的悲剧遭遇,虽有其因追求个人爱欲走向毁灭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与当时不合理的等级制度、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背景有关。我们不能武断地给她定性为“淫妇”,而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不谈爱情是萧红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萧红在小说中展示的女性爱情悲剧,凝聚了她的审美情感和生命体验,婚恋的不幸,源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尊严和价值的漠视,源自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所造成的女性自身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金瓶梅》中潘金莲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收集近20年来学界对于该形象的研究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主要从潘金莲悲剧命运成因,潘金莲与国内和国外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比较,潘金莲性格和心理的分析论以及为潘金莲正名论等四个方面入手,力求还原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个觉醒而且叛逆的女性。她一生都在努力冲破传统文化束缚,追求女性自由、理想的生存空间。但传统的压力和女性悲剧的生存现状,以及自身的坎坷遭遇,使她的女性意识和传统观念互相矛盾、冲突,这种情感的纠葛呈现在她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之中。  相似文献   

8.
丁玲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倾注了她一生的心力,她描摹千姿百态的女性生存本相,探求思考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她认为女性的悲剧是时代社会的悲剧;是传统男权思想意识与性别观念的悲剧;是不合理的体制制度的悲剧;是女性自身尚未建构自我主体的悲剧.她进而思考女性的命运,寻求女性的解放道路.她认为要改变女性的悲剧命运必须改革社会,更新制度;必须投身社会实践,进行文化改造;必须建构女性自我主体,"强自己".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坎坷曲折的经历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通过抒写东北乡民死寂的生存形态和生命价值,表现了她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命运的深沉的思索,从而使她的作品中充斥着生命悲剧和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潘金莲和博提拉克夫人分别是《水浒传》和《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这两部优秀作品中的经典女性角色。作为封建社会时期东西方女性的代表,她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个人经历,但她们都有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并勇于付诸行动,然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种种桎梏导致了她们悲剧的命运。封建制度禁锢下潘金莲和博提拉克夫人的悲剧命运是封建制度对女性命运消极影响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11.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的短片小说。他在小说当中刻画了一个浑身散发着悲剧气息的女性角色。而造成这一女性角色命运悲惨的原因,以女性主义视角来看,是因为当时社会由于受父权制的影响而忽视且压迫女性,此外,人物所处而的阶级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因素。通过对爱米丽这个悲剧角色的描写与铺展,福克纳在自觉与不自觉当中透露着他对爱米丽这一女性角色的关注,关注她的生活状况,关注她的爱情,也关注她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12.
潘金莲荡妇的形象,数百年来受着人们的唾骂与指责。长期以来,她更成为贤妻良母的反面教材,“淫妇”“贱货”等词语伴随着她流传至今。其实,潘金莲为爱情而斗争,为爱情而丧命,在她的身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抗争性、鲜明的悲剧性,是一个令人同情,值得肯定的反抗者,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3.
古典小说《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自古以来一直是众矢之的,千古骂名陪她走过几个世纪。而同样遭遇但不同命运的另一位女性——美国作家霍桑在《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则一直被认为是温柔善良、自强不息的女性代表,海丝特最终得到了人们的理解。文章通过对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分析和对以上两个女性命运的比较,试图寻找出中西方女性悲剧命运的共同性成因。  相似文献   

14.
玛丽生活在扼杀正常人性的殖民制度统治下的南非,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妨碍着她对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蒙蔽的主体意识使她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动承受”是她性格的内核.“逃避退缩”是她隐匿的方式。她的人生悲剧其实正是挣扎于男性传统樊篱下女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韩美娜 《丹东师专学报》2002,24(Z1):71-72,81
繁漪的悲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了深刻的悲剧意义,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从女性角度来看繁漪的悲剧,把繁漪看作一个普通的女性,写她的不幸遭遇,写她的反抗精神.她性格中的"魅惑性",使我们看到了她对人性、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包法利夫人》,它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感情生活和悲惨的命运。爱玛的悲剧,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原因在于她过于幻想、虚荣、极端的爱情观,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在走投无路中死去。本文从女性视角出发,解读爱玛人生悲剧原因,从而达到对我们世人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扭曲的女性自由意识——《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在这部作品中,她已经触及到了女性如何实现自身自由这一主题。作品中的玛丽就是一个深受家庭关系束缚最终崩溃的女性形象,童年的不幸家庭生活给她带来的阴影使她不能与男性、与他人建立正常的关系,由此引起的在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挫折将她推向分裂和死亡。通过对玛丽一生经历进行梳理,探寻玛丽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第一奇书的《金瓶梅》,是一部写"恶"的小说。作者笑笑生用写实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而被塑造得最成功,也最典型的人物就是第一女主角潘金莲。这里的潘金莲是直接从《水浒传》中移植过来的,通过作者的加工整理,将之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加复杂。在作者笔下,潘金莲是一朵成长在恶社会中的恶之花,最终又被恶社会摧毁。本文试从分析潘金莲的形象着手,揭示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中玛格丽特这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她的故事感人至深,其悲剧人生催人泪下,历代以来,人们总是从客观环境方面去寻找她的悲剧成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方向找到导致她悲剧的根本原因,她自身的人生态度,将美引入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文玉是澳大刺亚当代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小说《呼唤》中的一个小人物。文玉经历家庭悲剧、生存悲剧,最终走向了生命悲剧。对于像文玉这类处于异域底层的女性来说,悲剧缘由既有大环境的殖民压制,又有具体的个体压迫,诸如男性占有、同类女性歧视,加上文玉自身被内化,这些因素铸就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