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渭及其戏剧杰作《四声猿》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徐渭是中晚明时期新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阳明心学作用影响于文学艺术所出现的第一位卓有建树的文学家、艺术家,是明代后期文艺大转折时期出现的最早和最有新风特色的一员先锋和主将,其艺术创造是明代艺术转折的标帜。徐渭和明代的另一位戏剧大师汤显祖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两人在哲学思想、文艺观点和人格理想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两人同为16世纪新的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伟大剧作家,徐渭的杂剧《四声猿》与汤显祖的传奇“临川四梦”同为明代戏剧的奇葩,它们共同铸建了明代戏剧的艺术丰碑,光耀百代。徐渭之于明杂剧,正如关汉卿之于元杂剧。关汉卿为“杂剧之始”,徐渭的《四声猿》则“代表了明代杂剧的转变”,代表了明杂剧的最高成就,它直接刺激了明杂剧的复兴,衣被后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在汤显祖不到30岁时,曾根据《霍小玉传》作《紫箫记》,但未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身居闲职,又作《紫钗记》。时隔十年的两部作品相比较,彰显了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原则、创作手段、艺术语言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而《紫钗记》在他的戏剧创作史上也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汤显祖的戏剧杰作《牡丹亭》是一部爱情题材作品,歌颂自由幸福的爱情是其主题。这无疑是一种有充分依据和说服力的观点。但《牡丹亭》又决非仅仅为写爱情而写爱情的作品,其题旨意蕴丰富深刻,呈现为多重形态。张扬感性自我,肯定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是作品最基本和最朴素的第一重意蕴,这在作品的各个部分和艺术形象身上都有明确的体现。建基于充分肯定人欲这一题旨上的《牡丹亭》的第二重意蕴才是对美好爱情的深情礼赞,其中显示出的以情反理、崇尚个性解放等文化意义尤具价值。汤显祖和自己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杜丽娘声息相通,《牡丹亭》由此具有了更为深沉的自况意蕴:汤显祖把生命的激情,感怀身世的浩叹全部倾注在杜丽娘身上,他的种种感受、体验都藉人物形象和爱情故事得以传达。肯定人欲,赞美爱情,传达人生况味都是剧作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更深入地追究下来,《牡丹亭》又是一部道德剧和宗教性戏剧,凸显出宗教性观念,是一部仰仗天、地、神、鬼和皇权来追求人欲爱情,感怀人生况味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千古名剧《牡丹亭》,塑造了杜丽娘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围绕这一形象展开的独特的戏剧冲突,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对其戏剧冲突加以探究,并剖析这种冲突蕴涵的社会意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传奇》一书,从汤显祖从政、从事戏剧创作、为人三个方面,塑造了汤显祖的鲜活形象。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是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只是他的诗名为他的扛鼎之作《牡丹亭》所掩盖。汤显祖存诗2260余首。强调真情、卓识、灵性的统一,是他诗歌理论的核心。汤诗清新奇巧、飞灵生动、玲珑透逸,与他的戏曲相互配合,互为表里,理当在明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以其《临川四梦》达到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一些中外学者曾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进行平行比较,认为这两位戏剧大师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都做出了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而因何使其铸造了一峰多秀的气象而使同时代作家只能望其项背呢,笔者以为不单在于其情节结构的离奇、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是杰出的戏剧大师,是东方的莎士比亚。本文从对《汤显祖全集》的分析,论述了汤显祖与泰州学派的渊源关系及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9.
陈小琴 《学语文》2006,(6):4-14
威廉·莎士比亚(1556—1616)和汤显祖(1550—1616),是东西方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中交相辉映的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1598)都产生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高中语文教材也分别作了节选。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分析,可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曲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中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一)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如同整个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剧一样,都是以古代传说或前人著作为题材,以彼时彼地的生活为背景,表现时代(剧作家所处…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不仅是位有着真知卓见的文学家、戏曲家,还是位有见地的教育家。本文首先梳理了人本教育的发展历史,然后以汤显祖创建的贵生书院、相圃书院和作品《牡丹亭》为对象去分析其中包含的人本教育思想,即:主张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贵重;肯定人生而有情;强调依注解书,学生自会;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诗人的悲剧是什么?终其一生的创作而没有代表作品为读者所铭心,为历史所留存。而诗人最大的慰藉,也正在于无论其作为诗人的际遇是得意还是落寞,总有立身入史之作存活闪耀在现时和未来的艺术长河之中——“光荣只有一种:在历史留下你的诗人之名时,也留下了你的作品,那怕只是短短的一首……”①在一篇题为《谁是诗人》的评论中,我曾将诗人分为三类:其一是知其名而不知其诗的诗人。一生没有优秀之作,仅以量取胜,最后皆成过眼烟云,凑了一阵热闹;其二是知其诗而不知其名的诗人,在生命的某个时空,“神灵附身”,挥洒就几首天…  相似文献   

12.
清初洪升创作的《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剧名著,但对其主题却说法不一。虽然古典文学界目前大多承认了这个剧本的爱情主题,但仅此还是不够的,《长生殿》的真正主题是宣扬具有启蒙思想色彩的“至情”说,此说是对汤显祖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弑》(1988)是诗人海子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诗,是其“大诗”——《太阳》的一部分。该诗努力表现的是人类历史的一种悲剧命运,在人生与诗歌(诗学)两方面都深刻地体现出诗人的理想追求。其在悲剧艺术技巧方面的特点主要为:审美的距离;悲剧人物和情节;面具、舞台布景、灯光色调和音响等戏剧艺术传统技巧和形式因素的运用;超自然气氛或不可测知的命运感;浓郁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牡丹亭》的悲剧性研究主要是从故事情节出发,探讨剧情的悲剧性,其中不乏争议。文章借鉴希利斯·米勒的重复理论,着眼于《牡丹亭》剧本,考察汤显祖写作时重复使用的“寒”、“冷”等词语以及所营造出的寒冷、颓败意象来分析汤显祖戏剧艺术的悲情主义特色,我们认为《牡丹亭》与其说是一部情节悲剧,不如说是一部抒情悲剧。  相似文献   

15.
改编是古代戏剧作品接受的一种方式,本文从改编目的、改编方式、改编得失等几方面论述了汤显祖的《南柯记》、《邯郸记》改编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是杰出的戏剧大师,是东方的莎士比亚。本文从对《汤显祖全集》的分析,论述了汤显祖与泰州学派的渊源关系及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对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评介和研究风起云涌 ,“汤学”广为人知 ,且有颃颉“红学”一争雌雄之势。 2 0年来 ,有关汤显祖的著述汗牛充栋 ,百家争鸣。而邹自振君的《汤显祖综论》(巴蜀书社出版 ,2 0 0 1年 4月 ) ,可谓自成体系 ,独树一帜。《汤显祖综论》并非一本按汤显祖生平事迹编年由作者且述且论的评传 ,而是别出心裁 ,另辟蹊径 ,采取了板块式结构 ,以《汤显祖与明清戏剧史》、《汤显祖与古典文学名著》、《汤显祖与明清文艺思潮》、《汤显祖的诗文创作及其他》、《汤显祖的世界意义》、《汤显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威廉斯剧作的诗意追求--评《玻璃动物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斯在其成名作《玻璃动物园》中自觉地将传统与创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揉合在一起,成功地开创了一种抒情的、诗意的造型戏剧。本从该剧诗样的意象建构、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完美统一的舞台设计、以及富于联想和韵律化的语言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威廉斯剧作的诗化倾向,旨在揭示威廉斯不仅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戏剧改革家,而且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戏剧诗人。  相似文献   

19.
虽说“才学”二字最早被用于清代的小说分类中,但早在明朝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中,就随处可见以炫耀“学问”为主要特征的才学痕迹。《牡丹亭》兼营诸种文体、庋藏经子学问、包罗华美辞章的特点,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才学倾向。  相似文献   

20.
邹自振新著《汤显祖与玉茗四梦》以全方位的视角,开放的思维,来观照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力图高屋建瓴地把握汤显祖戏剧的文化价值。通过全书,人们对于汤显祖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宏观地位,将会有更加清晰和充分的认识。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紧扣汤显祖生平经历与创作心态,将“四梦”融于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汤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汤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