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辰意象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它的存在丰富了唐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视角,对唐诗创作的审美塑造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古人既观星、占星又赋于星宿以特殊象征意义等。诗人将星意象引入诗歌创作这一现象及相关的内容,可以按照政治思想与态度,仕途失意与命运嗟叹,爱情、友情、亲情及授时、分野的角度分为四类。唐诗创作中星辰意象的引入对诗歌审美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以诗意化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情景交融之画,其中,灵动、多变的线条为重要的审美对象。它不仅是诗歌构图的关键要素,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饱含着唐代诗人复杂、深邃的情感,也反映了唐人的审美趣味及唐代的历史风情。文章按照从植物到动物再到人的线索来对唐诗中的线性之美进行梳理、分析,植物选取柳意象,动物选取鹭鸶意象,人集中关注女性的细眉意象,借此管窥唐诗的深层审美意蕴,以充分挖掘唐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登高类诗歌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登高意象是体验登高类诗歌意境的前提条件。文章从六个方面剖析了唐诗登高意象,这些意象一方面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心理历程,另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歌中的月亮意象表达了诗人孤独失意、离别相思等诸多情感,展现了晶莹澄静的审美意境,展示了横绝宏大的宇宙意识,具有极为丰富复杂的审美意蕴.文章从唐诗中的"月亮"入手,分析了意象超时空的审美价值,指出了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丹鹃 《文教资料》2006,(17):53-54
本文就唐诗中的“日”意象稍做研究,从其意象的审美形态入手,结合诗人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及个人经历,简要谈谈意象选择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承载了独特历史文化意蕴的意象,唐诗中的“斑竹“典型地反映了诗歌对神话历史典故所进行的诗性审美的重构过程。文章试图从斑竹意象入手,分析斑竹意象在唐诗中的不同类型,剖析其与湘妃神话典故的解构与重塑关系,进而揭示这种重构在文学艺术和文化历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来自西域的天青石是唐代上流社会最奢侈的宝石饰品,在习俗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尤其在唐诗中,"瑟瑟"构成的审美意象和隐喻艺术,更是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期,亦是诗歌意象表达的成熟期。目前,唐诗意象研究成果突出,既有对唐诗整体意象的镜像解读,又有对单个意象的具体剖析;既有对诗人主体意象的挖掘,又不乏同类意象之间的比较研究。然唐诗意象研究仍然存在两个问题——缺乏一个完整的唐诗意象体系,使得意象研究流于形式,另外,对其意象发展的承继性研究亦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9.
月亮是唐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之一,它常用来表达诗人悠闲旷达、离别相思、孤苦失意等诸多情感,展现了晶莹澄净的意境,负载了深刻的文化信息,凝聚着深厚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意蕴。文章以唐诗中的"月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指出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雁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古代文人根据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赋予了大雁很多人格化的象征意义,本文将雁的意象归纳为承载飘泊孤寂之情的孤雁,思乡感怀的愁雁,卓尔不俗的高洁之雁,逆境中奋飞的理想之雁等几组不同的意象,逐一分析挖掘雁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承担的重要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1.
意象在中国诗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学上,意象被认为是中国唐诗的精华,而唐诗的美也正是通过种种的文化意象才得以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唐诗英译中要特别注意文化意象的传达。本文介绍了唐诗英译中文化意象传达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情感常常被诗人和词人通过不同意象表达。而在诸多意象中,大雁突破怀乡思亲的原型意象约束,用语言的陌生化形式表现坚贞爱情和边塞爱国之情。同时诗人和词人也力图用大雁意象实现诗词的个性化。文章的目的就在于对中国古诗词中大雁的意象作一个梳理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歌中,笛声吹尽了文人的心曲,并在不断地演绎中被赋予关塞思乡、伤时感怀、念友怀情、田园清趣等丰富的情感内涵。笛声又与月亮、梅花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成为唐诗中深具味外之味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4.
车马行船是唐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因此,包罗万象、写尽人间百态的唐诗,就不能不写到它们。打开唐诗选本,不时能听到车轮辚辚、斑马萧萧;看到万里行舟,绿浦归帆。仔细品读这一类唐诗,能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许多诗人面对茫茫绿水,几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帆”这一意象,来表达他们的内心的情感。深究其原由,里面蕴含着诗人们色彩纷呈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独有的一个审美范畴。现今学界对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研究着力较多,而对散曲中的意象关注较少,尤其是对于明代重要散曲家薛论道散曲中的意象几乎没有关注。薛论道散曲中的意象,且各种意象的组合方式丰富,营造出各式各样的优美意境。大致可分为自然意象和人生意象两类,它们在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特点有别。  相似文献   

16.
唐诗中涉及牛意象的诗作200多首,蕴含悲情凄凉、爱民刺政、脱俗隐逸、和平悠闲、送别相思等意象。了解其审美意蕴,有利于更深刻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更好体会古典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文学财产,而且是全世界珍贵的文学瑰宝.而唐诗精妙的核心就在于其意象的表达.所以意象的翻译直接影响了唐诗的理解和欣赏.本文提出许渊冲的"三化"论能达到唐诗意象传达的"三美",并提出应充分重视文化的差异.避免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现象,从而促进唐诗意象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唐诗是中华文化繁荣时代的精品,唐诗意象具有象征性、暗示性、衬托性、组合性、通感性等特点,揭示唐诗的这些特点,对于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操和诗歌的精髓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试论杜甫诗歌意象生成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甫诗歌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是与其诗歌意象生成的独特个性密不可分的.这具体表现在:首先杜诗选择熔铸着深厚时代情绪的个性化意象,铸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其次杜诗具有意象密集组合的特点,丰富了诗歌内蕴,克服了近体诗自身格律的局限,使其呈现出迥异于古诗的审美特征;再次杜诗新奇独特的意象构造方式,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增添了审美趣味,生成了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是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这一翻译模式解决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的问题。但是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难题。唐诗具有景物造型的特征,诗歌展现的画面类似于"蒙太奇"效果。文章从唐诗意象的蒙太奇特征入手,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深入分析,从诗画同质的角度,并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论证画能成为唐诗中意象、意境翻译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