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岳麓书社2011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3页第二段说:“直到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皇帝和满朝文武还不知‘英国在中国之何方’。‘俄罗斯是否(与中国)接壤’。”  相似文献   

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西学东渐》一课说:“直到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皇帝和满朝文武还不知‘英国在中国之何方’,‘俄罗斯是否(与中国)接壤’。”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3页小字有这么一段叙述:早在乾隆时期,英国派使者马戛尔尼到中国商讨通商事宜。马戛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火器操法。福康安却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相似文献   

4.
拙文《看一台中国历史的大戏》(《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7期),主要谈了如何从“看戏”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历史。按在中国历史这台大戏中,最富变化与性情者,无疑是“演员”。如果不明个人与人群,不明家庭与家族,不明民族与民族群,也就不能明历史。所谓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人演出的历史;我们出于主观所研究的“历史”,当然主要就是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崇尚俊老师的《这个“有”字不能省》(《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4—5期合刊)认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7页四处提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漏掉了非常重要的“有”字。其实在这一问题上,崇老师引证的材料有些陈旧,教材使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准确的,无须修改。  相似文献   

6.
赵邵俊老师《(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的图片印反了》(《中学历史教学》2010年第8期)纠正了教材上的一处失误。遗憾的是。该文“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把“左衽”与“右衽”又搞错了。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45页“历史纵横”说《红楼梦》“1842年,就有了英译本”,其实早在1830年,《红楼梦》就有了第一个英译本。赵长江、付天军《(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指出,“《红楼梦》的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发轫期从1830年至1846年,出现了两个有关《红楼梦》英译的片断。第一个是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德庇士的翻译,他译了《红楼梦》第三回中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译文的标题是《Chinese Po—etry》,刊登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  相似文献   

8.
北京版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二学期用书)第35页有这样一句话:“肖乾,于1939年9月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国特派员.此后又专任随军记者,是当时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据笔者了解.目前有两套“史话”丛书深受中学历史教师和中学生的欢迎。一套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的《中国读本(中国历史史话分卷)》丛书,另一套便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黎东方讲史(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两套丛书都由相关领域的史学家撰写,文笔史识俱佳,可读性极高。可惜黎东方先生于1998年去世。未能完成“细说中国全史”的鸿业。于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约请学殖深厚的史学家续写完成了这套“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其中,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虞云国教授撰写的《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三版)一书,是继黎东方先生“细说体史书”之后的又一佳作。笔者曾反复拜读,获益良多。但“智者千虑,难免一失”.书中也有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10.
分析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正如英国历史教育学者李彼得(P.J.LEE)先生在《历史教育与历史哲学》一文开篇所言:“公正地讲,英国大多数历史老师认为历史哲学(如果他们有这个概念的话)是一个事不关己,甚至是曲高和寡的活动,与他们实际考虑的事情不相关。”作者所述情况在我国也依然如此。分析的历史哲学对于日常的历史教学难道真的就如此虚无缥缈吗?其实,从现实发展来看,分析的历史哲学曾经指引和改变了中学历史教学及其研究的基本走向;从逻辑分析而言,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也需要接受分析历史哲学的批判和洗练,对于两者的关系实不可不察也。  相似文献   

11.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中讲到:“他(司马迁)决心写一部《春秋》那样的历史书。谁知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残忍的宫刑,关押在监牢中。”(第126页)  相似文献   

12.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曾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也是中学和大学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二课、第四课分别就专节介绍了国际联盟的成立、概况以及它的活动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崇尚俊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012年第4—5期合刊中撰文《这个“有”字不能省》,认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7页四处提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漏掉了非常重要的“有”字,应该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表述。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近年来历史教科书研究的深入,我国近代历史教材(教科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的面世、何成刚著《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发展研究》的出版、徐岩主持的“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的开展、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历史教学问题》“民国时期历史...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彩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有三幅敦煌莫高窟塑像图片:一是封面的背景图(图1),二是第一单元彩页的“敦煌莫高窟内的彩塑”图片(图2),三是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导入框(第38页)中的“莫高窟唐代塑像”图片(图3)。  相似文献   

16.
彭辉老师《对2008年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的几处商榷》(载《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10期)指出:“岳麓版教材第27页,‘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该表述让人生疑。”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111页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2009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67页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10月”。2013年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94页说“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在重庆成立”,三教材存在差异。《中国民主党派史丛书·中国民主同盟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1—15页)载,  相似文献   

18.
孙传胜 《山东教育》2002,(29):33-34
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试验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六章元明清部分中的元朝历史与1992-2001年起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以下简称旧教材)第22章“元朝的政治和经济”相比,不论在内容还是在章节结构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大增加了历史知识的科学性、严密性,更加系统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更有利于学生对元朝历史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教材内容的变化1.调整章节结构,便于师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1)旧教材中第22章用了四节内容专题讲述了元朝历史,而新教材则在第六章中前三节讲述…  相似文献   

19.
【备考提示】以“十年”和“百年”为单位的“周年”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在2008年高考历史试卷中对周年问题的考查多有涉及,如江苏历史卷第20题考查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160周年);对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30周年)的考查,有宁夏文综卷第34题、广东历史卷第15题、上海历史卷第38题“中国的1978”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中外教育交流的加强,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呈现繁荣景象。笔者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篇名中以“历史教科书”和“历史教材”并结合各国国名搜索,相关论文篇数大致如下:1980-1999年10余篇,2000年以来160余篇(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关于著作,20世纪,王铎全、李稚勇出版了《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新世纪,大量历史教育学方面的著作对此多有论及,其中探讨较多的有余伟民的《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赵亚夫的《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李稚勇的《历史教育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历史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李稚勇、周仕德、陈新民的《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长春出版社,2012)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