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智慧为内核的学校文化建设,将执著求真、倾心向善、着意致美这一智慧精神作为师生人格的理想境界和学校发展的核心追求,灌注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致力于在环境文化中渗透智慧;在制度文化中注入智慧;在行为文化中彰显智慧;在精神文化中凝聚智慧。实现学校智慧文化的整体构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2.
顾云辉 《江苏教育》2014,(11):41-45
<正>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6年,前身是"能仁学堂",校训是"能仁致远"。近年来,学校以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以"能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研究》为抓手,坚持继承与创新同行,努力培塑师生的"能仁人格",把让每位师生拥有"不断生长的道德和带得走的能力"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懈追求。学校把文化追求落实到课堂研究、课程建设、队伍管理等实际行动之中,让师生共同享受文化建设的芬芳,使百年名校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特有、师生共同认可的一套价值体系。我校在"合·团"特色文化建设时采取了一系列建设性措施,包括:扎根校情,使之有"根";有效渗透,使之向思想层面、制度层面、教学层面、活动层面等全面渗透。基于我校的实践,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在策略上应当注重这样几点,即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要结合校情;要尊重"人",切忌目中无人;要注重特色文化渗透的全面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是人一生的舞台,学校仅是舞台上一幕话剧。人生还有不同的话剧等待上演,或悲,或喜,在于话剧中的主角——我们自己。陶行知先生将"社会"视作最好的"学校",呼吁思想品德教育要敢于走出校门,脱离学校的桎梏,让学生经历社会的锤炼、磨砺,见到世间百态,道德之"善"与"恶",从中汲取营养,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魅力人格。  相似文献   

5.
正我校地处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邓尉山下。独特的地域文化积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在众多的教育资源中,我们经过思考实践和论证,最终确定了学校走"内涵﹢特色"的发展之路:从邓尉山之精灵"梅花"入手,坚守梅花精神,构建文化课程,打造教育品牌。我们感到这是一条伴随着鲜花和清香的充满激情的办学之路。她将以厚重的文化滋润师生的心灵,以鲜明的特色给力学校的发展。一、坚守"梅精神"的思想动因思考之一:用梅花精神孕育学校精神,让这种精神推动学校可持续和强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水的品质与精神。我校依托长江之水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生发点,从"尚水之德""若水之智""乐水之态"三个层面来培养具有"若水"品质的师生、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水育"文化、建成"上善"之校。  相似文献   

7.
张喆军 《甘肃教育》2014,(16):30-30
正新时期,在大力倡导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校园特色文化的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要求更高远、竞争更激烈的环境。学校能否在激烈竞争的高地上占有一席之地,脱颖而出赢得先机取得主动,为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笔者认为打造具有核心凝聚力的精神文化,让文化建设"接地气",才能使学校在特色发展之路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能创造出一种潜伏的、弥漫的、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精神风范,激励着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品牌。让校园文化建设"接地气",就是不脱离学校实际,不脱离学生这一群体,贴近师生生活,提炼传统文化,用科学的育人理念引导、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人校合一,凝神聚力,使学校充满催人奋进的人文魅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诠释了一所大学的个性,是学校精神面貌的缩影。物质文化的全面渗透、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价值认同缺乏影响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以人文精神的传承为着力点,以人的能力发展、人格完善、信仰和精神的内化和升华为重要使命,激发大学师生追求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正>人文校园建设,是从精神文化的层面规划学校的发展,营造一种师生都认同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树立师生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在人文校园的育人环境中,师生的行为举止得到修正,人格得到提升,知识得到丰富,潜能得到发展,实现了师生的同步成长和学校的内涵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人文性校园逐渐成为一所学校提升办学品位、放大办学效  相似文献   

10.
一、凝炼学校文化内核,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就是学校的"魂"和"根",是学校师生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规约,是学校师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与表现。  相似文献   

11.
姜晓华 《江苏教育》2014,(11):21-23
<正>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在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蕴藏着一股巨大的隐性教育力量,师生正是在"崇尚美好人性,塑造完美人格,追求幸福人生"的学校文化的熏陶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科学和人文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  相似文献   

12.
“悲鸿之所以为人敬仰,不只在于他的艺术魅力,还在于他的人格魅力。” 年逾7旬的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谈起共同生活过多年的徐悲鸿时,仿佛又回到昔日,仍是激动不已,眼睛也有些湿润了。在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她追忆起一些往事。 “悲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国难深重、民不聊生的时代,他始终用画笔为祖国服务,在抗  相似文献   

13.
<正>余秋雨曾对文化作如下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学校文化落脚于人,落脚于校园日常生活的点滴,悄无声息地去影响师生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的积累和引导过程中,以学校绿色理念为目标,让学生体验面向心灵的校园生活,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让每一处布置润泽师生的言行。希望每一个师生具有健康、阳光、乐观的外在气质,具有端正、勤勉、创新的内在品质。一、"儿童立场",彰显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从大学师生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发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注重理论传播的新实际,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影响力和感召力上多下功夫。要注重从大学传统中进一步提升大学精神,使得大学文化根植于大学精神的浓厚底蕴中,使广大师生在历史传承中感受到大学文化的厚重。要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构建大学文化发展战略,建立大学文化评估体系,将文化融入学校整体工作系统中,形成大学文化建设的常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刘步宏 《教育》2015,(10):4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精神世界,让走进校园的每一位师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熏陶。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注重精神文化引领,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落实"教育以人为本"首先,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要素之一。其次,学校精神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它反应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16.
田利云 《甘肃教育》2014,(18):29-29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学校文化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发展的精神底蕴。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文化重在建设,它主要包括制度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一、完善开放民主的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常胜小学"CS"课程,基于"女排精神",从精神追求、文化意识和奋斗过程三个方面,确立了学校"常升、常生、常盛"的成长期待和"常胜"的发展目标。构建"CS"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倡导每天有进步,亮丽每一个,尽可能让所有师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一所学校是一部历史,沉积着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可视为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2000年初,中山大学党委决定开展"中大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目的就是要在世纪之交做好学校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传承,使广大师生对中山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有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推动新世纪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收藏     
徐庆平 《科技文萃》2004,(6):187-188
父亲徐悲鸿有一方收藏用章--"暂属悲鸿".意思是艺术珍品属于民族,他收藏的画只是在他手里暂时存放,不是他的私有藏品.  相似文献   

20.
加强学习,凝聚全校师生共识 当前很多农村学校,不仅一般教职工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知识知之不多,就是管理层也欠缺理性认识.为全面了解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构建内隐体系和开展外显体系建设的策略和方法,首先应在教职工中开展有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