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网络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为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更是受到了网络带来的深刻影响,因为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网络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占领网络阵地,引导中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知识,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加强中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心理素质,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而现代网络的盛行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既有积极影响,又要消极影响,本文在分析其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的前提下,从严格规范对商业门户网站的管理,加强网络道德的建立和完善,建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利用网络工具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俞翠 《甘肃教育》2011,(15):65-65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可以说信息技术已深入到了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网络也随之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对学校教育而言,网络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给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失衡,直接危害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并加强中学生心理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5.
充分肯定中学生利用网络优势求知的同时,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迷恋网络和网络不良信息已对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迷恋网络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提高上网学生的鉴别能力要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及不良信息面前,能够自觉抵制诱惑。有人指出,不能简单地禁止中学生上网,因为这样做既不明智,也不一…  相似文献   

6.
一、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1.价值观念模糊 网络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构成潜在的威胁。网络内容丰富,但庞杂、良莠不齐,而中学生好奇心强,在网络上容易接触到各种反动宣传论调,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冲击,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优秀传统观念及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特别是价值取向,容易产生偏斜。长此以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将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人们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中学生是网络生活参与度最高的群体。在“健康网络”、“绿色网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的情况下,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带来前所未有的迅捷与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一、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中学生之所以成为上网成瘾的高发人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每一个成瘾者来说,其症状与成因也是千差万别的。一是中学生自身特点决定其容易对网络产生痴迷。中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完整、独立、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新生事物更…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社会环境中的网络材料对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在良好的网络材料中,中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优化网络材料对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网络材料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及如何优化网络材料,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从五个方面提出一些见解。第一部分:网络、公民意识的概念及中学生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网络材料下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网络材料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第四部分: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第五部分:通过营造良好的网络材料来增强中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试论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育途径,占领网络阵地,加强正面教育,丰富内容形式,帮助青年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吴赐龙 《中学文科》2009,(18):109-110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主要阶段,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随着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  相似文献   

11.
折俊 《甘肃教育》2007,(10S):15-15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工具,网络文化的风起云涌,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群体。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敏感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必然给中学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易受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家庭、学校、社会作为“道德文化植入者”,在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预防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首先是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其次是加强法制教育、养成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国际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不仅拓宽了中学生的求知途径和知识的来源,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影响。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情况的实地调查,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规范中学生的网络活动,使其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给中学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多元化的价值观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对传统的中学生道德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不良信息的泛滥、网络综合症的出现,以及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弱化又对中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网络环境下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占领互联网这一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在虚拟空间中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的有益资源,以克服互联网的负面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作为青少年中上网的主体,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沉溺于网络而产生了心理负担过重、价值观发生扭曲和人际信任危机等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创建优质的网络心理知识资源库、加强对中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开展网络心理健康的咨询与治疗以及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也快速融入到了网络世界。互联网让学生扩大了视野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一、网络负面因素对农村中学生的影响1.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影响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互联网给农村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另一方面,一些带有反动、迷信、色情、暴力、凶杀等倾向的不良信息也夹杂其中。许多自制力较弱的农村中学生出于好奇,在网上游览一些不良信息,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生活模式,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政治的高度,加强对网络德育工作的认识,未雨绸缪,用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在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扬弃和发展,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中,它对中学生的影响也引起了各方关注。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案例设计背景: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却充斥着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这给中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高中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如何引导他们体验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奋斗观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