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宁夏大学研究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宁夏大学研究生体育消费的动机、特点、消费水平和趋势,以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和参与体育消费。研究表明宁夏大学研究生体育消费水平低下,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健身需求和消遣娱乐,主要特点是实物型和观赏型,并具有逐步向参与型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现阶段在杭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在杭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特点及消费水平和趋势,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参与体育消费。研究结果表明:在杭大学生体育消费总量上有所增长,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流,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群体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对新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旨在揭示新疆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特点、消费水平和趋势,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参与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4.
盛加利  王欣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99-101,1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地区8所普通高校2000名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场馆有偿服务及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劳务型体育消费所占比重较低;外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普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国祥  叶亚云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631-632,63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普通大学生体育消费目的明显,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实物消费高于其它消费,消费水平较低,消费方式单一;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并针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我院150名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及其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目的明显,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但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并针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驻济高校研究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济南市在读研究生体育消费的动机、特点、消费水平和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和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因本文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湖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湖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可支配收入低、体育运动动机缺乏、体育消费认识不足和体育消费项目少。建议:加强体育宣传力度,提高体育参与积极性、加强学生体育消费意识培养、增加学生的每月可支配收入额度,提高体育消费能力、注重体育消费群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认识、动机、水平、类型以及影响他们网络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等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结论表明: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节约时间,消费水平以低、中级消费水平占主体等,并结合体育消费和网络消费的相关研究,得出影响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包括经济情况、消费观念、个人感知风险等。客观因素包括体育商品的价格、体育商品品牌、网络平台、商家诚信度等。通过本研究促进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健康发展,为网络体育消费的经营者提供可参考的经营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福州市三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消费水平、消费内容以及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在甘肃省第六届"高校杯"暨校长杯羽毛球比赛中获得前六名的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大学、兰州二院和举办院校西北民族大学,以及天水师范学院和第七届高校杯的承办院校陇东学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羽毛球专业教师中通过体育院校专业培养的人数只占8%、短期培训的占12%、绝大多数是通过自学获取羽毛球技术的;无一人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或更高级别的运动员等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的方法,探析了现阶段河南省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目的、功能、意向和促进因素等。认为:河南省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由不屑一顾到逐步认同,再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实现了认识上的两次飞跃。“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正在形成,但对个人体育消费需求的评价仍持谨慎态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影响河南省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升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预测体育消费需求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需求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市场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小康社会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需求及特点,并就小康社会体育健身市场开发的战略思路及措施、满足小康社会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需求的途径等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后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消费文化发生了变迁,也带来了体育消费领域的一些新变化,休闲体育出现了较快的发展。休闲体育的较快发展除了其必要条件——空闲时间和物质财富得以满足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即消费文化的改变。人们消费观念、审美观的变化以及消费的符号化特点,使人们参与体育运动不再单纯为了强身健体,而更加注重的是参与运动所带来休闲、娱乐和享受的这种心理体验,休闲运动将会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文章就后现代主义影响下消费文化的特征以及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对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利于休闲体育今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思想,对优秀冰雪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症候进行调查、分析,制订出一套“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方法,并提出各型疲劳症候的诊断标准,以及“运动性疲劳”、“虚劳”与“脏腑虚劳”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赛事的公共产品性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公共产品的存在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提供公共产品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在列举著名经济学家关于公共产品定义的基础上,论证了公共产品的两个定义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关系,并证明它们互为充分必要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体育赛事的公共产品性质。认为:体育赛事的基础性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衍生产品中绝大多数属于私人产品,从而指出体育赛事属于具有较大公共产品性质的混合产品。  相似文献   

17.
运用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郴州市城区消费性羽毛球运动参与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调查,通过与相关文献数据做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对抗性、竞争性和大运动量的特征是消费性羽毛球运动性别差异远大于非消费性羽毛球运动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由于中西部城市与东部发达城市在经济结构、就业市场等方面存在差异,高学历、有闯劲的年轻群体倾向于在东部发达城市就业,导致后者的消费性羽毛球运动参与者主体人群呈年轻化特征,且年龄分界线比前者提前10年出现;收入与消费性羽毛球运动参与程度因果关系不密切,主观需求、余暇时间规律、充裕等原因使得企业一般员工在消费性羽毛球的职业占比中名列前茅;调查研究中对问题的分类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学术研究的相互比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艾东明 《冰雪运动》2007,29(4):87-9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牡丹江市城市居民冬季体育消费行为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居民体育服务消费水平;缺乏完善的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是制约体育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消费价格、余暇时间、兴趣爱好以及文化程度都对体育消费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旨在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城市居民冬季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足球彩票消费者构成与消费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揭示了足球彩票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收入等构成特征,购买地点、时间、方式、强度与频率等消费行为特征;以及购买动机、对足球彩票的认识、对玩法的态度、对足球彩票前景的判断等消费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小康社会富裕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小康社会富裕城镇居民不同人群体育消费结构及其走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服装、器材等实物类消费仍是苏州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内容,不同人群的体育消费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参与型体育消费成为多数居民未来增加投入的首选.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