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以<斩鬼传>闻名的山西作家刘璋曾经创作了四部才子佳人小说,即<飞花艳想>、<凤凰池>、<巧联珠>、<幻中真>.以其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刘璋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对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言小说<任社娘传>和韩国汉文小说<丁香传>、<芝峰传>、<钟玉传>、<乌有兰传>在情节结构上颇有相似之处,可称为"美人计"小说.作者从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立意主旨等方面论述了中、韩小说的文化渊源关系和各自不同的特点,并指出韩国这组汉文小说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在提及自己的文学师承时,盛赞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声称自己对小说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来的.<情人>充满诗意的语言、流动的韵律、精致的结构、适度的篇幅以及对小说创作完美化的追求,对王小波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在文体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吸收并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这些被移植的"小说"成为<金瓶梅>有机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表明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意图.  相似文献   

5.
残雪以极具个性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座座小说迷宫,这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巨大困难.要揭开"残雪之谜",解读和剖析残雪谈论自己小说创作的访谈录<为了报仇写小说>就显得必要而有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残雪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6.
老舍留下的宝贵文学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小说和话剧.受创作过程中的文体身份无意识心理影响,老舍不可避免地沿用小说的某些经验来创作话剧.话剧<龙须沟>在戏剧结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方面都表现出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小鹂 《文教资料》2008,(19):23-25
<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用来演示后现代叙事理论的一部杰作.卡尔维诺在该书创作中进行形式上的实验与创新,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中嵌入十部不同类型的未完成的小说片断,形成多维叙事视觉的元小说框架.卡尔维诺通过设置作家、读者等一系列人物来展示并讨论作家、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表述了小说阅读与写作理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小说中的小说",即元小说.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收录古代小说以及创作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时,始终以自身的小说观为指导,执着地实践着自己对小说的一贯艺术追求.他的小说观概括讲来大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反映生活的内容方面,坚持真实是基础,虚饰是点缀;二是在创作目的方面,以神道设教,有益风化劝惩为目的;三是在艺术风格方面,以赏质黜华的笔记本为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山海经>神话思维的二元对应模式,来揭示明清神魔小说创作对它的继承与发展,进而说明<山海经>对明清神魔小说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说选刊>是中国作协主办的刊物,从1980年10月创刊到1989年停刊,历经新时期文学的盛况,是一部缩写的新时期小说史.作为权威性的刊物,<小说选刊>引导着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航向.<小说选刊>在发展中,努力突破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向文学本身回归.<小说选刊>以"选精拔萃,不拘一格"为宗旨,其开阔的视野、兼容并包的气度为新时期文学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鲁羊是多元文化的接受者.他由冥想引发创作,将小说提高到诗的境界.他迷恋干寓言制造.他的<鸣指>走上了对抗世俗重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向真向善求美是张虹小说创作的基调和底色,她的小说显示了作者对生活中诗意和美的向往与追求.从<黑匣子风景>、<魂断青羊岭>到<等待下雪>无不体现作家的使命感和比患意识,凸现出回归精神家园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美国最早的流浪汉小说传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而真正标志着美国流浪汉小说达到第一座艺术高峰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到了20世纪,美国流浪汉文学的声誉,又主要是建立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杰克·克茹亚克的<在路上>和威廉·肯尼迪的<流浪汉>之上.这些作品继承了欧洲流浪汉小说的艺术传统,同时也反映出了鲜明的时代风貌与独特的美国精神.  相似文献   

14.
对于20世纪中国小说家来说,"<红楼梦>情结"已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进行创作时普遍摆脱不掉的"梦魇",<红楼梦>对巴金与张爱玲家族小说创作影响甚是深远,巴金和张爱玲同是封建大家庭的逃离者、叛逆者、书写者,两人的身世阅历、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不同,创作个性也不同,因而对<红楼梦>的取法又呈不同侧面.  相似文献   

15.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用西洋歌剧创作手法创作的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实验性作品.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在结构上均可用奏鸣曲式的音乐结构来诠释,其音乐的陈述与小说的叙事方式相吻合,在爱情主题的描绘中,抓住了小说中的"紫藤花"这一物象特征,进行了音乐主题创作.文章旨在将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进行对比,发掘二者的共性,从而达到细致而完整地演绎歌剧女主人公子君的形象;同时能更好地理解整部作品,把握其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略论“实录”理论对古代小说创作和小说批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史传理论中的“实录”理论主张对古代小说创作及小说批评的巨大影响.“实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发愤著书”说与“春秋笔法”“说作为”“实录”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明清小说创作与小说批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录”理论并不完全排斥虚构与想象,这对小说创作和小说批评中的写实思潮及人物形象塑造理论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但“实录”理论中的“劝戒说”的影响则主要是消极的.研究“实录”理论及其对古代小说创作和批评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不是从<小说月报>2009年第4期发现铁凝还有另一篇小说近作<咳嗽天鹅>(原载<北京文学>2009年第3期),是不想再说铁凝什么的了.前不久,我在读了铁凝发于2009年第3期<人民文学>上的<伊琳娜的礼帽>,有感于凝重新开始小说创作之后,最先的选择不是国内题材,由此生发开近于苛求的一些评论(见拙作<人性的勘破与修复>).  相似文献   

18.
吴趼人是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期为数不多的与梁启超有过直接交往的新小说家.他是<新小说>杂志中后期的总撰述员,在创作思想方面与新小说社的理论倡导有着许多吻合之处,尽管深入一层来看不过是貌合神离.他所主持的前期<月月小说>,秉承了<新小说>的办刊宗旨和体例.在创作实践方面,他所创作的历史小说、写情小说、理想小说、社会小说等,都是晚清时期这些小说类型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体现着"小说界革命"的创作实绩.吴趼人与新小说社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当了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9.
卢新华是一个前后创作风格变化较大的新移民作家,从早期的"伤痕文学"开山之作<伤痕>始,经历了一个写实到写意的过程.本文想结合卢新华影响较大的<伤痕>、<细节>和<紫荆女>,对他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演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以天才之笔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其一生创作颇丰,当时所有的体裁他几乎都尝试过,但其中成就最高的还是小说.这里对其后期作品<远大前程>的创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