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需充分认知当前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为此,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内在价值及困境,从认知层面、技术层面、平台层面及制度层面寻找大数据发展的突破路径,进而发挥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具有实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备内在性、实践性和延续性,对其进行有效检验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检验仍存在检验方式经验化、检验内容复杂化和检验成果长期性等问题。大数据技术能够打破实效性检验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拓宽实效性检验范围。因此,应通过加强大数据赋能实效性检验宣传、确立大数据赋能的内容和方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库等措施,助力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大数据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问题是信息化时代继续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地位的必然选择。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意识,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并维护好数据安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及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大数据技术为教育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资源,使得教育过程更为精确和科学。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技术,选取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发文量、研究机构、论文期刊来源、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总结这一领域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加强学术合作与跨学科交叉的研究形式,推进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5.
新商科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高校推进立德树人的应然选择,已具备一定的思想、制度和实践基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尚未成形、各要素协同不足、新技术融合不够、新商科特色缺失,通过目标赋能、资源赋能、制度赋能,构建以校本特色为立足点“、一核多元”育人主体参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2013年是全球诸多领域开启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的伊始,我国也是最早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本国各行各业进行探索与相互融合的国家之一。高等教育领域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既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中的侧重点,又是高等教育领域自我发展的新兴领域,研究有其时代必然性要求。分析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是研究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前提与基础。所以文章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研究现状与趋势、运行目标与价值、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与特点等方面做深入剖析与研究,以期提炼出符合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方案。这将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还将加快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进程,优化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完善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的研究,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与教育者对新技术、新领域的运用与探索能力,这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我完善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近年来,持续迭代建设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育人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但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资源供需失衡、评价结果失准、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高校应对未来信息化赋能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局性顶层设计、深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治理、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机制。基于此逻辑进路,高校信息化赋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搭建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化底层环境、建设场景化教育数据中台、打造数据化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完善技术支持与保障体系。同时,高校还需着力提升教师数据素养、创新优化建设体系、探索精准思想政教育模式和重视数据隐私安全,以期系统性推进未来信息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更好地深化落实“三全育人”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必须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融合发展。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效果和水平,又要坚持以人文关怀理念、思想和精神反过来规避大数据运用带来的各种弊端,以化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数据的隐忧。为此,我们应牢牢把握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其实现路径,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数据时代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信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分析素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预判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数据处理难度增大、西方网络信息霸权冲击及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支撑等问题。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强化数据意识,创新数据传播方式,转变研究范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思想导向和意识形态安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必然要做好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研究范式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可以改变教育环境、优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包括教育工作者缺乏大数据应用意识、复杂的网络环境冲击大学生思想、数据处理过程相对滞后、学生隐私安全受到威胁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正确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学生隐私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生存成为普遍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人的思想引导、价值观塑造为价值旨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系统变革、智能升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动态过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融合中的潜生风险、内在张力以及进阶逻辑等,遵循“问题驱动+目标引领”、“伦理限度+功能效度”、“系统进化+迭代升级”的原则,在理论研究、基础建设、实践探索方面系统谋划、持续发力,以数字化赋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主旋律短视频紧扣时代主题和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弘扬社会公平正义、传递拼搏奋斗正能量,又符合大学生社交、学习需要,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可能。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阵地、创新育人范式、提升育人效果,培养大学生国家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主旋律短视频可通过推动“单一视听”向“全身沉浸”变革、“情感脱域”与“角色共情”融合、“价值引导”与“行为生成”共生来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为实现主旋律短视频高质量赋能,可从内容辨析、主体联动、情感共振、价值塑造等四方面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精准思维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精准思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供需错配”“供求失衡”等问题的积极回应,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应然之法.大数据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力量,能够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从理念到行动全过程,实现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教育内容、精准开展管理服务、精准评价教育成效.当前,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仍然面临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限制、信息茧房与技术异化挑战、精准化评价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应当从搭建精准思政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加强精准思政过程管理、构建精准思政评价体系三方面探索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手段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背景下,亟须提升教育手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构建互联网平台教育研究体系,推进教育工作符合新时代学生特点。结合新媒体教育平台,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制定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教育工作模式,应用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新媒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终端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教育新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广泛的手段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元宇宙是通过多项新兴技术融合所创造的可与现实世界平行运行并融合的虚拟网络世界。元宇宙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全面升级,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机遇。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价值意蕴层面,具有催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思维,优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话语,实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环境优化,促进教育资源分布均衡,优化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战略意义和深厚潜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联合多元主体共同发力,积极利用元宇宙技术赋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引导灌输,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路径;利用元宇宙技术优势发挥仪式教育的“沉浸式”育人效果。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得舆情监测数据,对不良信息来源实时检测处理,必要时采用法律手段,从而牢牢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主导权,铸魂大学生政治信仰与国家安全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兴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海量的数据信息和快速便捷的生活理念,更是对人们思维认知、教学模式、学习习惯的冲击与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分析其引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与挑战,最后阐述大数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和重要推动力。当前,推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践尚面临着思维、技术以及伦理层面的现实困境。系统思维方法立足于要素耦合,旨在形成相互联结的整体合力,通过系统思维的目的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和动态开放性原则能够从新的视角拓展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立足系统思维,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应始终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目的,找准技术在融合过程中的边界与尺度;加强多要素之间的有效联通,打造全域协同的技术应用环境;突破思维桎梏,积极推动开放型的跨学科学术团队建设,打通融合实践“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智能科学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但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隐匿着伦理风险,呈现出主体地位消解与情感疏离、算法推荐与学生个性发展异化、个人隐私泄露与权责不清等多方面的伦理风险样态。其生成原因在于其与相关主体的技术素养欠缺、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自身的局限、伦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的滞后等有着密切关联。为防范和规避这些风险,需要“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师生伦理空间、“以术为用”增强智能思政的技术治理、“以法为界”构建智能思政大数据责任伦理规制,推进做好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而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无疑是受到大数据时代影响最为深刻的群体。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强化大数据意识、提高利用大数据的能力、完善利用大数据技术制度保障入手,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