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其传播的多级高效、载体的多样多元、信息发布主体的隐蔽自由等特性都给高校的舆情管控也带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和目前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探索面向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是社会、学校自身、学生个体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诱发的,是不能回避亦无法避免的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高校稳定、学生成长。因此,是否能够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模式和策略机制,是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推进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科学化,本文就如何对学生危机事件进行管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校的危机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微信舆情对大学生群体影响越来越大,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热点事件中大学生的微信舆情具有集体偏好、个体性显著、非理性等特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要建立完善微信舆情管理体系,控制源头,积极引导,加强互动沟通.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使高校的危机传播具有了新的特点,同时也凸显出高校在危机应对理念、机构设置、信息沟通方式、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此,高效管理者应顺势而为,从转变传统理念、建立组织-队伍保障机制以及构建高效能的危机应对机制等三个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危机应对体系,以应对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校园突发事件演化成网络舆情,根据其成因概括为四个种类,开放性的网络环境和人们对学校这一主体的过度认识强化了形成舆情危机的风险。当前学校对校园突发事件引发舆情危机存在主体意识模糊、主动作为理念缺失、化解危机能力不足等缺陷。通过强化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意识与水平,构建校园突发事件快速反应与矛盾协调化解机制,完善舆情危机监控等途径,可有效防范和化解校园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高校危机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危机处理应该遵守的原则及预防的措施,并从加强危机教育、完善组织领导、构建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对现实社会及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它形成迅速,社会影响力大,因此,及时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并建立应对机制,对于确保大学生安全和高校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安全逐渐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机不离手"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高校如何顺应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应对手机媒体传播方式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引导高校网络舆情良性发展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舆论人群的多层次与复杂性、舆论环境的共享性与群体倾向性、舆论效应的突发性与难控性是高校网络舆情的的主要现状及特征。碎片化信息的裂变传递、学生权益的自觉诉求与维护、网络法制不健全与道德约束不完善及高校沟通机制不畅通等则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所直面的困境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在给高校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高校的创新管理创造了机遇。高校应在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上与时俱进,积极寻找舆情管理与引导的突破点深入建设,努力创新高校管理。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探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与高校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构建提出了设想,以期高校在解决学生突发事件中通过对舆情的监控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界许多学者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网络舆情治理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创新等几个角度对高校网络舆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为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此后的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引导以及持续创新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3.
网络视域下高校公共突发事件舆情可以被定义成为在不同价值标准、文化背景以及情感状态下,人们利用网络媒介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度、情绪和意见等的总和。与其他网络舆情相比,网络视域下高校公共突发事件舆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高校管理者应意识到网络舆情引导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性,积极运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抓住问题处理的主动权,提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不当,就会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引起高校师生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从而造成不良结局。深入研究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跟踪与管理机制,能够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掌握舆论主动权,对于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下的大学校园中已经基本实现了互联网的覆盖,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在日常交流、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网络舆情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已经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地点,高校网络舆情在引导传播方面十分的复杂,这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工作,所以高校要想正确引导与处置就要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的特点,利用网络弘扬正能量,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发展。因此,本文就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引导与处置网络舆情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加速了数字化发展,"互联网+"深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高校舆论格局日益复杂,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使用频率、使用动机、关注领域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尝试分析利用大数据进行舆情监测,加上专业舆情研判人员的预测分析、能够快速应对舆论危机,主动引导舆论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心理危机形势严峻。为了掌握心理危机发生的规律,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从心理咨询中心获取近十年发生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例信息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要重视家校合作,学生的专业、性别、户籍、年级和心理危机的发生有关;要积极关注发生过重大生活事件的学生;在开学、毕业期、阴雨天气发生的危机是最多的。高校应采取各种应对措施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社会网络分析作为分析社会结构研究的新范式,是对不同个体关系结构的探求。本文以2012年"才力事件"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研究体育事件舆情传播的网络拓扑图、结构特征和关键节点,探寻体育网络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节点位置和相互关系对信息传播路径、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范围的影响问题,揭示体育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动力机制和网络舆情演变规律,为体育事件舆情管理、政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研究发现:体育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互动网状结构,整体网络凝聚力较小,节点间较为分散,而且整体网络度与信息传播速度一般,具有多中心多主体化的结构特征;"弱关系"在信息传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中的群体观点极化效应会产生负面社会影响,公众对事件的极化观点会引发恶性的网络舆情危机,研究微博网络群体观点极化效应的影响因素对于积极引导微博网络舆情正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大数据的背景,构建微博网络空间群体观点极化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客体、本体、媒体四个变量对微博用户群体观点极化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汇聚,激荡传播着各种思潮。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网络舆情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关卡,网络舆情的引导也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参与网络舆论引导,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