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红  刘琼 《大众科技》2012,(7):201-202,22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HIV感染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出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42例为实验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n=33)、健康干预组(n=39)、艾滋病对照组(n=32)和艾滋病干预组(n=38)。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临产妇常规护理法处理。分析各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出血量、产程时间、疼痛评分、满意度、并发症和新生儿窒息等八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艾滋病干预组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疼痛评分、主观感受、满意度、出血量和产程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感染产妇的分娩结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阜康妇产儿童医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使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不同时间的VAS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后不同时间包括(麻醉后10min、30min、60min、宫口全开)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8. 52±2. 31) mg/L低于对照组的(9. 69±3. 57) mg/L;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会降低炎性反应,保证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5,(23)
目的:评价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70例产妇分成两组,一组设定为观察组实施阴道分娩,另一组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剖宫产。比较两组产妇产时出血、住院时间及产褥感染、新生儿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有23例行阴道分娩,有12例产妇由于头盆不称、宫颈水肿、担心子宫破裂等原因改行剖宫产分娩,阴道分娩成功率为65.7%。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住院时间及产褥感染、新生儿评分等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在情况允许状态下,经过严密的各项监测是可以试行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也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6)
观察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110例产妇在尝试采用经阴道分娩后仅60例产妇可成功通过阴道分娩终止妊娠(观察组),其余50例产妇因阴道分娩尝试不成功而转为剖腹产(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生产出血量、新生儿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选择经阴道分娩,不仅有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更有利于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药疗法对初产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产科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瑶药脐药疗法,比较两组产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瑶药脐药疗法配合常规护理可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1998年在我院分娩产程进展缓慢的65例产妇经安定催产素联合使用后有明显缩短产称作用,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5,(5):59-60
目的:通过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430例孕妇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照组432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自主选择阴道分娩方式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05,P0.01);两组医学指征剖宫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P0.05);观察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比率占该组剖宫产总数的48.8%,对照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比率占该组剖宫产总数的8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可有效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严格的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手术技巧。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3~2015年4月接收的97例行剖宫产术中发生娩头困难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手术处理技巧,观察分娩结局。结果:本组97例产妇,剖宫产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胎头取出平均时间均高于正常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例术中娩头困难患者中,子宫切口撕裂4例,经间断缝合处理后,切口愈合级别甲级;93例新生儿中,窒息6例,Apgar评分平均(6.2±0.4)分,均为轻度窒息,经吸氧、吸痰治疗后痊愈,Apgar 5min评分(9.7±0.2)分。结论: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分娩时,术前应科学的评估母婴情况,科学选择切口,熟练开展各项手术操作,进而利于降低娩头困难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褥期产妇心理特点及针对性心理护理临床效果。方法以某阶段在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68例产妇为对象,选择其中34例为观察组,在产妇产褥期予以院外延续性心理护理,另外34例为对照组,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未针对产褥期进行延续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褥期产妇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妇产后不良心理状态,避免产妇产后发生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这对产妇产后恢复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壮医针灸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0名,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名,观察组采用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焦虑(SAS)、抑郁(SDS)评分。结果:(1)护理后,两组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予以综合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指数,增加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肝癌疼痛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QOL-C30)、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QOLC30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8.00%,高于对照组80.00%,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疼痛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疼痛缓解,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探讨了在分娩过程中实施次髎穴位注射配合导乐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次髎穴位手法按摩并配合导乐分娩镇痛,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导乐分娩镇痛。观察两组分娩过程中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于穴位按摩2—3min后镇痛起效,维持3小时左右,配合导乐分娩镇痛,其镇痛效果全面、剖宫产率低。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次髎穴位注射分娩镇痛,操作简单、起效快,能有效控制分娩过程中腰痛,对腹痛镇痛效果欠佳;配合导乐分娩镇痛能缓解产时腹痛,产妇心理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缩短胎膜早破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方法:选胎膜早破计划分娩产妇,断脐后立即排空母体端脐带血或按要求将脐血采集。结果研究组平均出血量159毫升,3例行手取胎盘。对照组平均出血量223毫升,7例行手取胎盘,经统计学处理P<0.0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第三产程时间研究组1分~30分,平均为5分,对照组1~30分,平均为7.51分,经统计学处理P<0.0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非软产道撕裂引起的产后出血研究组2例,对照组4例。结论:脐带血排空法可以使胎膜早破分娩第三产程缩短,胎盘迅速完整娩出,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病人疼痛及焦虑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标准的进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即认知行为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指导、放射治疗皮肤指导、出院指导。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及进入放疗室后播放病人喜欢的音乐,直至放疗结束。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焦虑评分(SA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监测入放疗中心时、治疗中及治疗后的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SAs评分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焦虑及疼痛,提高舒适感,并有利于维持治疗中生命体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8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分成2组。观察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排便情况、血清胆红素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胎便初次排放时间与胎便转黄所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治疗后2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体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儿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为新生儿黄疸患儿提供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排便情况与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认知度的调查及对策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20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0对,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两组的家属的健康教育认知度及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认知度的良好率(92.30%)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认知度的良好率(51.92%),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0.38%)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65.3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及家属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她们的健康教育认知度能够有所提高,也能够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夏晓莉  包理丽 《科教文汇》2013,(12):110-110,114
本文研究探讨了在分娩过程中实施次髎穴位注射配合导乐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次髎穴位手法按摩并配合导乐分娩镇痛,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导乐分娩镇痛。观察两组分娩过程中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于穴位按摩2—3mln后镇痛起效,维持3小时左右,配合导乐分娩镇痛,其镇痛效果全面、剖宫产率低。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次髎穴位注射分娩镇痛,操作简单、起效快,能有效控制分娩过程中腰痛,对腹痛镇痛效果欠佳;配合导乐分娩镇痛能缓解产时腹痛,产妇心理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及纯母乳喂养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选择从孕早期即入院产检并接受正规健康教育至分娩的孕妇18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产检和分娩、但未接受正规健康教育的孕妇1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最终的产前分娩意愿、实际分娩方式、母乳喂养、产后子宫复旧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经干预后孕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孕产妇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术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子宫复旧状况(P0.05),两组自然分娩率、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子宫复旧正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孕期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能加强孕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了解,提高孕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了孕产妇自信心,对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产后子宫复旧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效提高孕产妇、婴幼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28)
目的:探讨胆结石实施小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价值。方法:106例胆结石患者根据电脑产生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分别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6、12h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观察组(3.77%)较对照组(18.87%)低(P0.05)。结论:相较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更高,具体体现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肝硬化住院患者整体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健康调查表评分及临床依从性,计算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前均有所降低,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SF-36各领域评分较前均升高,观察组在多个领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整体生活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