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投掷是小学三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投掷教学中最常见、最常用的教学内容。本次课是水平二(三年级)投掷单元中的第2次课,选用的教材是《原地侧向持沙包掷远》。从课的设计上来看,既遵循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又结合了水平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课的练习中,安排了比较多样化的原地肩上屈肘和侧向背后过肩的投掷练习与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认知,其目的是为了让90%的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侧向投  相似文献   

2.
<正> 在体育教学大纲中,投掷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一项准度较大的项目。正规地进行投掷教学,需要标准的投掷器材、场地,这对一般农村学校来讲是十分困难的。为克服场地器材的困难,提高投掷教学质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土器材、土办法,形式多样地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在野外利用石块、树枝、竹鞭进行投掷教学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有山、有水、有石、有树,上体育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山上,以石块当投掷物练习投远、投准。对投掷的关键技术——鞭打用力,可以用小树枝、竹鞭等作辅助器械进行练习。也可用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投掷项目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投掷兴趣、发展投掷能力、提高上肢力量,此阶段投掷项目各单元之间的衔接是否科学、有效,能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投掷项目的兴趣,掌握好投掷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水平一到水平三对技能目标的要求,对小学水平一到水平三投掷项目的单元教学间的衔接有如下分析与安排。一、《课标》关于运动技能的描  相似文献   

4.
投掷教材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之一。教材要适合儿童特点,材和内容更应贴近他们的所见、所闻和所玩,在保障教学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在活动中运用各种姿势的投掷,推动投掷教学向实用性和趣味化方向延伸和扩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术语和方法,发展投掷能力,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练兴趣,从而达到《小学体育课标》中提出的“在投掷或球类游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知道田径动作的术语;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的基本目标。一、以双手为主的重物投掷(一)器材的使用从单一的实心球向多种类别的代用器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建顺 《体育教学》2012,(11):56-57
器材太小、太少、太差,是很多学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是怨天尤人、坐以待毙,还是另辟蹊径、自寻出路呢?本文就以笔者执教的常州市小学一年级《妙用彩绳趣学立定跳远》展示课(《体育教学》杂志2012年第7期"实案选登")为例,谈谈就器材开发与使用的想法与做法,仅供同行参考。一、器材开发返璞归真现在的一些公开课、评优课等,器材开发种类越来越繁多,不考虑课的需要及是否经济实用,总会给人以  相似文献   

6.
<正>投掷是小学基本教材之一,它对小学生上肢力量与肩带灵活性有较好的锻炼价值。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投掷教学内容的衔接经常出现"脱节"现象,同一内容、教法、组织形式在不同水平段中多次重复出现;或是因器材老套,学生对此学习兴趣不高。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进行小学投掷教材衔接的有效性研究是很有意义和必要的。在此,笔者就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技能形成规律、器材开发等方面进行探讨。一、从身心特点出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较快,从一  相似文献   

7.
<正>一、有趣味的身体练习是前提有趣的身体练习,往往与有趣的器材、背景音乐、充满童趣的教师等相关。如,二年级《攀爬与爬越:攀登绳架》一课中,执教教师设置了多种有趣的身体练习,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愉悦感。其兴趣化的着力点在于用欢快的音乐作为练习背景,采用多样的、学生一看就能练习也乐于练习的器材,选择组合式的、富有趣味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在分组中、相互交叉中循环练习。再如,五年级《投掷:交叉步投掷》一课中,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点评:投掷教学很重要,全面锻炼不可少,学生喜爱高兴投,飞来飞去兴趣高。教师耽心事故出,伤了学生不得了,只有动脑巧安排,才能享受乐趣到。备好投掷器材物,一轻二软三要圆,首先,注意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在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其次,注意在教学安排上要周到。重量适宜到年级,碰到人体伤不了;划好场地标志明,投掷、预备两条线,左右间隔预留好,投掷方向标明了;准备活动要有趣,方法灵活乐首要,关节、肌肉动全身,上肢、腰腹最重要;投掷之前细交待,谁1.设定好安全的投掷区.。投掷区最好为v 型或梯形。2.在进行徒手练习之…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在本届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现场展示了水平二(四年级)《正面双手投掷与游戏》一课,教学中将正面双手投掷的动作,创设在"真实"运动情境的结构化内容中,发展学生基本动作能力,取得积极效果。现将教学设计分享如下。一、教材分析《人类动作发展概论》中将基本动作技能分为移动技能、非移动技能和操控技能([1]),正面双手投掷属于操控技能,在操控技能中足球的掷界外球、篮球的双手头  相似文献   

10.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理念,本着寻求适合儿童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开发与运用器材的思想,设计了水平一(二年级)"趣味投掷"教学单元。本课为本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体验练习中掌握基本的抛投(竖抛与横抛)方法和用力原理,提高抛投技术的运用能力及对运动物体的判断能力,并懂得安全、有序地进行投掷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从场地器材运用安全性的视角,结合教学案例对小学体育课堂中器材的运用安全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引发教师对教学安全问题的思考。一、展示课案例分析案例1:小学四年级《快速跑》课例。(一)案例呈现王老师在本课"快速跑"教学中,采用绳梯和自制体操棒作辅助器材,利用绳梯来提高快速跑的步频;利用体操棒摆放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材简介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选择水平二阶段四年级部分,以《投掷》单元《原地肩上投掷》第4次课为主教材,这是在学生掌握了原地肩上投掷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和练习投掷中出手角度和力度问题,为下一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冉崇云 《中华武术》2006,(11):24-24
原地双手掷实心球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投掷教学内容之一,是部分省市中考体育内容之一,也是部分省市体育术科高考项目之一,也一直是教学和训练中的重点、难点,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来看,学生存在以下几种错误动作及应纠正办法。  相似文献   

14.
<正> 投掷项目的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项目本身枯燥无味,危险性大,难组织。另外,器材笨重与学生身体(上肢力量和协调性差)也不相适。因此,学生怕学,教师难教。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根据运动技能迁移的原理,大胆地采用了代用器材进行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使用代用器材进行投掷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对投掷项目教学中代用器材的使用等问题谈谈看法。所谓代用器材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投掷项目教学时,为了有利于学生学习或克服器材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投掷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时存在着诸多的错误动作,如,持轻物掷远时不向前上方投出,而是用力砸向地面。当笔者绞尽脑汁地运用讲解法、示范法、图解法、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时,部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和掌握快速用力向前上方投掷轻物的动作。一、场面描述在二年级的一节投掷课上,我组织学生自由地抛掷纸球,让学生充分体验多种姿势的投掷动作。过了一会,我发现小李离开投掷  相似文献   

16.
投掷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不容易开展,很难实现大纲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学生人数多、器材少、场地小,练习的次数不多,运动量与蜜度不够,而且危险性大,容易出伤害事故。因此教师不愿教,学生亦觉得投掷项目简单无味,兴趣不大。中学投掷项目的教学困难比较多,但采用轻器材或代用器材教学,效果良好。一、采用轻器材进行投掷教学,适合中学生年令特点:中学  相似文献   

17.
由于年龄特征的制约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二年级学生的上肢力量普通较弱,从而增加了投掷轻物的教学难度。笔者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与实践,认为“投掷轻物的技术要领两个年级三步走”的办法,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本次四地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研讨活动中,笔者代表蔡景台名师工作室,承担了水平三投掷单元第二课时《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课堂展示。课堂上,笔者在传统投掷教学基础上,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层次性、科学性,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以及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都得到了展现,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进行了点评,对《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三维度"作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校投掷教学相当单调。掷手榴弹被淘汰后,从初中、高中到大学,长达八、九年时间,投掷一般只有铅球一项。有的学校虽辅之以实心球练习,但仍然不一能满足学生生理、心理和兴趣的需要。 学校投掷器材之所以单调,主要原因是:照搬竞赛的标准器材,不适于中学生  相似文献   

20.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又是锻炼身体、增强力量的锻炼手段。但是,课本中有些单纯的技术动作枯燥乏味,标准的投掷器材(标枪、铅球)学生投不远,掌握技术动作困难,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不爱上投掷课。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投掷教学教出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我用跳绳设计了一节有兴趣的投掷课。教学内容为《绳趣》——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