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杨晓辉  余江  楼文娟 《科技通报》2019,35(1):224-231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D形覆冰八分裂导线的气动力特性和驰振稳定性。对D形覆冰单导线和八分裂导线进行了气动力系数测定试验,分析了风速和风攻角对覆冰导线气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及八分裂导线整体与子导线驰振稳定性的关系,并对国内外类似试验结果进行了汇总和比较,最后通过分裂导线舞动非线性数值模拟仿真再现了Den Hartog和Nigol舞动现象。结果表明:风速对D形覆冰导线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影响不大;八分裂导线整体阻力系数小于单导线,整体扭转系数大于单导线且波动更加明显;覆冰表面粗糙度和覆冰形状对导线气动力有一定影响;分裂导线整体Den Hartog舞动存在由部分子导线的舞动激发产生的现象;Den Hartog和Nigol系数均小于零时竖向舞动幅值非常大。  相似文献   

2.
白小燕 《科技通报》2019,35(10):89-92,96
当前研究方法大多针对弱非线性系统,不适于覆冰导线舞动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为此,针对高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导线舞动建立有限元方程,在构造两节点索单元的情况下,分析了导线的3个平动自由度和扭转位移。按照悬链线理论,建立单跨索结构在垂直荷载沿弧长方向均匀分布状态下的曲线方程,将其在平均荷载作用下的求解结果当成初始位形,分析覆冰导线气动力荷载。将D型覆冰导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断准则,在参数平面风速-攻角内得到各阶模态影响下导线的稳定性边界曲线,对导线舞动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覆冰导线舞动轨迹可近似看作是椭圆。观察覆冰导线舞动位移,获取舞动稳定的情况下和开始舞动后,覆冰导线中点位移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导线覆冰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工程造价,合理的确定导线覆冰的取值对特高压输电工程安全运行和降低工程造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列举了内外重大覆冰灾害,总结出实测数据频率计算分析法、覆冰调查分析法、附近工程成果取值法、相似地区类比法、冰区分布图取值法等导线覆冰分析法及其计算公式,并将各种方法应用于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  相似文献   

4.
在冬季湿冷环境下,导线表面极易生发覆冰现象。覆冰形成的不规则形状在风载荷作用下使导线发生舞动,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首先介绍了导线覆冰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线覆冰机理,重点分析气象因素对导线覆冰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目前应用于导线除冰方法的优缺点,为输电线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风雪灾害天气覆冰导线在风作用下容易发生驰振导致破坏,建立了悬垂导线的结构模型并推导出导线运动微分方程;建立了准椭圆形截面导线的截面模型并推导出非线性气动力表达式;求解出了导线的自振频率和阻尼系数并求出了导线发生驰振响应的临界风速;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并绘出导线在各种来流风速下振动的相轨图;经过对相轨图的分析求出在各种风速下振动的周期,速度和平衡位置.结果表明:运用该研究方法可以很好的了解导线驰振发生的机理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架空输配电线路冰雪过多,线路导线、避雷线上出现严重覆冰时,使导线弧垂过分增大,从而造成混线或断线;当导线、避雷线上的覆冰脱落时,又会使导线、避雷线发生跳跃现象,因而引起混线事故。笔者对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及防冰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齐齐哈尔地区在1983年发生过很严重的导线覆冰,在以后设计计算覆冰厚度时应考虑运用气象站的实测资料,也应考虑当年覆冰的调查资料,综合两方面的资料最终确定工程导线覆冰的设计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大跨越工程为背景,用大型商业软件ANSYS/LS-DYNA对输电塔线体系覆冰和无冰工况断线进行了全过程数值模拟,并计算不同位置的冲击响应,结果显示横担端冲击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地理环境与覆冰现象的发生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贵州省这样典型的山地地区体现得更是明显,常出现相邻地区覆冰量级相差很大的特点。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贵州省冰区分布与海拔、地貌、坡度、坡向四个地理环境因子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并引入了信息熵原理计算出覆冰与其的空间相关性系数,结果表明贵州区域内覆冰厚度与其空间相关性的排序依次为:海拔地貌坡度坡向,分别为0.1108、0.0614、0.0020、0.0011,覆冰厚度与海拔、地貌显著相关,覆冰厚度与坡度、坡向相关性很低。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开合结构的风洞试验;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FLUENT 6对其风压系数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该类开合屋盖表面的风压分布特性;将数值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风压分布的规律上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局部区域风压系数上有差异,证明了数值模拟技术可用于实际结构平均风荷载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江巳彦 《今日科苑》2009,(23):133-135
重冰区500kV线路因冰荷载较大,导线弧垂较大,导致铁塔基数较多,增加工程投资成倍。本文尝试对导线的截面和分裂型式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推荐出满足技术要求且经济合理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为提高线路抗冰能力,节约投资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如何对覆冰接触导线进行融冰、除冰以及降低冰灾损失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通常的融冰措施分为热融冰、机械除冰及自然脱冰。该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接触网除冰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接触导线覆冰的危害、覆冰的性质。根据铁道机车和接触网的特殊结构,本文提出采用机械除冰和热力除冰相结合的接触网除冰方法,详细阐述了除冰装置的结构原理和安装方法,并指出了接触网除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输电线路覆冰监测中,为保证传感器测量的精确性,故引入导线运动状态识别概念,实现在稳定状态下对输电线路力学参数进行采样的目的。本文通过模拟导线运动状态试验,分析导线运动状态,判断导线运动状态是否满足传感器的采样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导线倾角参量采样策略,从而保证采样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严重覆冰不仅会造成500kV输电线路和杆塔的损毁,而且会导致导线对地线、导线对导线的短路以及绝缘子闪络等重大事故。由于500kV输电线路覆冰导致的电力事故多发生在严冬季节,维修人员开展抢修工作的环境非常恶劣,长时间停电容易给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500kV输电线路抗冰融冰技术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圆截面导弹的小扰动线化理论为基础,引入形状修正因子,利用部件组拆法,针对给定外形的非圆截面导弹,建立了亚声速非圆截面导弹气动力系数的工程估算方法,并分析了不同飞行环境对气动力系数的影响。最后使用CFD方法对工程估算的结果进行数值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非常接近,说明本文的工程估算方法的正确性,可以为非圆截面导弹总体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提供空气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6.
当架空输配电线路冰雪过多,线路导线、避雷线上出现严重覆冰时,首先是加重导线和杆塔的机械负荷,使导线弧垂过分增大,从而造成混线或断线;当导线、避雷线上的覆冰脱落时,又会使导线、避雷线发生跳跃现象,因而引起混线事故。此外,由于瓷瓶或横担上积聚冰雪过多,进而引起绝缘子的闪络事故。对输配电线路覆冰及其消除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5年2月,贵州东南部的黔东南州和铜仁地区遭遇了持续低温的覆冰灾害天气。覆冰比较严重的220KV铜黎216#塔实测导线上每米冰重达11.36kg,相当于54.47mm的覆冰厚度。覆冰导致了凯里电网的220KV、110KV等输电线路发生多起倒塔断线事故,农网10kV等输电线路发生多起倒塔断线事故,农网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倒杆1884基、断线7369处,21万用户受停电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FD)已经成为与风洞试验、工程估算互为补充的三种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飞行器设计之中,明显缩短了研制周期,显著降低了设计成本。本文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用ICEM CFD生成非结构网格,用FLUENT进行计算求解,对飞机纵向气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以风洞试验数据为参考,对数值计算结果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证明,使用CFD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进行飞机气动力特性研究具有高效性和高度可信性。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3)
电力系统作为最重要的国民生命系统之一,一直遭受着覆冰灾害的威胁。开展相关的输电线路覆冰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易覆冰区域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滑动灰关联分析方法用于覆冰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毕节局110kV威龙线现场覆冰的监测数据,确定了线路覆冰与微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并与灰色关联分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覆冰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温度,其次为相对湿度,影响最小的是风向。  相似文献   

20.
是否考虑气象因素的线下场强估算值存在差异,为此进行气象因素对线下场强的影响研究。以模拟电荷法为基础,结合matlab仿真,研究了温度、湿度、覆冰厚度、风以及雾霾等气象因素作用下,输电线路线下场强的变化情况。仿真分析表明:升高温度、覆冰厚度增加都会增强线下场强;湿度增加不但影响设备测量准确度还会引起导线电晕放电增大线下场强;大风使场强分布曲线随风向偏移;雾霾会降低输电设备的绝缘性致使线下场强增加。此外,为减缓气象因素对线下场强的影响,提出相关措施:增加杆塔高度、架设屏蔽线、涂抹防电晕涂料、防冰、除冰、更换绝缘子以及加设重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