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设计理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本课依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文中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运动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一时之间,"教学内容、方法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成了广大一线教师常挂嘴边的"热点话题"。任何事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近日,笔者拜读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7期"观《投掷—原地侧向投掷轻物》录像课的启示与建议"(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文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描述"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就需要立足学生怎么学的立场进行教学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目标之一,并能够找  相似文献   

4.
本刊在2009年第一期刊登了《体育教学中左右脑并用促进学生协调发展》一文,倡导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左侧肢体的锻炼(以右利手为例),本文作者在实践对学生进行左侧肢体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具体可行的经验,现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及七年级教材为依据,突出《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渗透式教学层层递进实现本课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示范引领、设疑、介绍规则、自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改更加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不仅重视教师教得怎样,也更加重视学生学得怎样,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以此评价教师的教,促进教师教法的改进。学法指导的提出进一步彰显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课改理念。一、理论辨析《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强调"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7.
<正>备课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体育教师课前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学情、场地、器材等情况,通过系统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的过程,以保证在课堂实施时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然而,实践证明再完美的首次备课通过实践后仍有美中不足,因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呼唤教师要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是指体育教师课后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次  相似文献   

8.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理念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书用书》(以下简称《教师用书》)要求,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充分关注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确定耐力跑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并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有效策略。整节课始终围绕少先队队旗这一教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其实,在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阶段,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教师的教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如果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体育",仅仅是一些技术动作,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更多需要教师培养的是体育学习中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们真正能够自主学习,能够和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执教的三年级《"8"字跳长绳——进绳时机与动作游戏》一课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现场展示资格。现将展示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与大家进行交流。一、课的设计1.设计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并将动作技能分解并融入游戏中。通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课标》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目前选项教学内容建构中存在的困惑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省重点高中必须实行选项教学,以模块为单位进行选修,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需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提供了保障。但同时《课标》和《意见》也给教师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黄立忠 《精武》2012,(15):31-31,33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目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要使学生认真的上好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提高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而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使之对体育与健康课“好之”、“乐之”,进而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正>"微课"是指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及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形式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  相似文献   

15.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理念为指导,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课时目标统领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技能教学的同时渗透体能教学,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蹬地提膝进行设计并开展教学,即所有的教学设计为主教材服务。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学生练习采用参与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与《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施"技术、能力、体能"相融合与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法的选择上,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  相似文献   

17.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理念,本着寻求适合儿童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开发与运用器材的思想,设计了水平一(二年级)"趣味投掷"教学单元。本课为本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体验练习中掌握基本的抛投(竖抛与横抛)方法和用力原理,提高抛投技术的运用能力及对运动物体的判断能力,并懂得安全、有序地进行投掷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本文结合水平一《篮球——多种形式拍球的运用方法4》的设计与实践(课的设计详见本期36页),例举篮球课堂落实"学会学习"课程理念的策略,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是构建体育兴趣化课堂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捕捉学生的兴奋点,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二年级《攀爬与爬越:攀登绳架》一课中,执教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爱绳梯、喜攀爬,已有一定的手脚协调爬行能力,"攀登绳架"这一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四年级《足球:守门员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体育教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重视"健康"教学理念。在教给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理念、健康学练、健康交往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让他们享受健康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