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所在比重的增强和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快速上升,中美两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而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则是:双方贸易基础的不同;而中美双方统计口径的不同也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国对中国实行出口管制则更是加剧了双方贸易的不平衡;而最为深层次原因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中美贸易不平衡也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为了有效地进行缓解并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现象,中国也相对推出了一系列对策。虽然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依然在日渐加大当中,但只要中国能从根本上分析导致双方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并主动采取正确、科学的对应措施,那么中美双方经贸关系的友好发展也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密切,双方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同时,日本又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日本企业对华的重新认识,近几年对华直接投资战略发生了显著变化。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战略的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梳理了美国与中国科技脱钩的政策工具,分析了其对中美贸易、投资、人才流动的影响,按照政策目标,将美国的政策工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脱钩”的政策工具,第二类是“市场脱钩”的政策工具,第三类是“人才脱钩”的政策工具。在美国政策工具的打压下,近年来中美在科技领域呈现脱钩态势,主要体现在高技术产品贸易、知识产权服务贸易、高技术领域的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中国赴美留学生以及中美科研人员合著论文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美对华贸易政策及中美贸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美建立贸易关系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国会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关"购买美国货"条款和对中国产油井管与轮胎的诉讼,不仅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而且给摩擦不断的中美贸易关系带来新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既保持着连续性,也有现实性需要的考虑。  相似文献   

5.
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额究竟有多大:1993-2002年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乾  何建敏 《中国软科学》2004,(8):74-78,33
中国和美国对双边贸易不平衡额问题的估计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已逐渐成为双边贸易摩擦的主要根源之一。2002年中国数据显示对美贸易顺差为427亿美元,而美国数据显示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二者的差距高达604亿美元,那么哪组数据是正确的呢?我们认为二者都不完全准确。本文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从计价方法、香港转口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平衡额数据提供了估计。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半导体崛起将危害美国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已经成为一项“华盛顿共识”。美国率先发起对华半导体竞争战略,试图从征收惩罚性关税、加大投资限制、强化出口管制层面来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并从加大投资、推行优惠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来增强美国半导体实力,以实现维护美国半导体领导力的目标。然而,美国对华半导体竞争战略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包括供应链本土化难度大、阻碍半导体技术创新、损害盟友利益等。中美权力转移背景下,美国以提升半导体竞争力作为对华半导体竞争战略的核心,同时对中国展开更加精准的技术脱钩,中美半导体竞争的态势将愈演愈烈。在此基础上,本文为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半导体竞争战略提出三点对策:(1)加强对话交流,减少美国对华战略误判;(2)寻找战略间歇,突破美国封锁;(3)构建国内产业生态,加速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最惠国待遇问题,是当前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在90年代,美国一年一度进行的对华最惠国待遇的审议,是年年得以延长呢,还是会在某一年份中止?要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而又肯定的回答是困难的。我们只能对这一问题可能的未来前景作一些预测性分析。在90年代,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基石,对中美两国关系仍将具有重大意义。如美国一旦中止给中国最惠国待遇,就意味着它单方面撕毁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其后果将不仅使两国的经贸关系遭受严重的挫折,也将严重损害两国政治关系,从而使中美关系发生全面倒退。从经济利益来说,如美国单方面中止对华最惠国待遇,它无疑使用的是一把双刃剑——既伤害中国也伤害它自己。对中国来说,将因中止而遭受异常可观的经济损失。据估计,因关税提高,中国输美商品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日贸易互补指数以及中国通过对日本的直接投资获得该国的研发资本存量溢出额的分析,表明日本对华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弱。根据日本对中国影响的阶梯式理论,对华影响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九省市。基于2004—2015年九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贸易和直接投资对九省市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贸易对九省市技术创新影响呈现正U型曲线关系,在当前时期影响始终在U曲线的右侧;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直接投资对九省市技术创新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日贸易互补指数以及中国通过对日本的直接投资获得该国的研发资本存量溢出额的分析,表明日本对华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弱。根据日本对中国影响的阶梯式理论,对华影响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九省市。基于2004—2015年九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贸易和直接投资对九省市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贸易对九省市技术创新影响呈现正U型曲线关系,在当前时期影响始终在U曲线的右侧;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直接投资对九省市技术创新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蓉 《科教文汇》2007,(12S):139-139,167
美国是对华实施反倾销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入,美国对华实施“两反两保”措施的重心也开始从反倾销向其他贸易救济措施过渡。我国应分析其深层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尽量争取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对华实施反倾销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入,美国对华实施"两反两保"措施的重心也开始从反倾销向其他贸易救济措施过渡.我国应分析其深层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尽量争取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中国开放程度较高的产业之一,是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美国制造企业具有资金充裕、技术领先、管理经验丰富等特点,其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颇为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市场上美国企业的投资状况,并应用ECM模型对其投资影响进行了定量估计。结果表明:美国企业的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074,由美资与中美制成品进出口贸易的交互项系数可知,美国企业的投资亦可以增强中美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作用。本文还借用产业竞争力模型从六个方面定性分析了美国企业的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机制,并解析了美国企业投资变迁的原因,包括价值链分工和收益分配的变化、市场地位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母国和东道国的利益驱动等。  相似文献   

13.
以2002年-2018年中美食用菌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利用Grubel-Lloyd指数和Brülhart贸易指数测度中美食用菌及主要类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特征,并对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食用菌产业内贸易水平仍处于较低状态,不同时期产业内贸易对贸易增量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人均收入差异、贸易平衡度和对外直接投资阻碍中美食用菌产业内贸易发展,而经济规模和经济开放度则是驱动中美食用菌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成为美国对中国采取多种科技限制政策的直接原因。梳理美国对华实行科技围堵的动因和具体表现,旨在明确美国对华科技战略逻辑重点并针对此制定应对之策。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发起科技围堵的根源在于美国对自身霸权衰落的焦虑。美国通过出台系列法案限制中国科技企业技术出口、拉拢盟友建立“技术联盟”、加强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资产审查和严格限制敏感技术对华出口等一系列围堵手段,导致中国进口尖端科技产品的难度加大,科创产品外企着手撤出中国。此外,需要特别警惕中美科技竞赛外溢到其他领域的风险。为此,中国可从三方面缓解美国对华科技限制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建立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科技发展模式;利用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留住和吸引外资科创企业;扩大两国技术领域的合作增长点,主动塑造中美科技竞争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94-2011年中美两国实体经济变量季度数据,采用施加过度识别约束的SVAR模型,分析了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美国对中国出口和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是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传导渠道;与美国对中国出口渠道相比,基于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渠道的传导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孟斌  李寅洁  包玉 《科研管理》2023,(9):182-192
航运是全球经济贸易的生命线,研究中美贸易战对航运市场的时变影响,对于全球经济走势的研判、航运市场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时变和结构性突变的视角,构建中美贸易冲突对航运市场影响的LT-TVP-VAR模型,对中美贸易战下的航运市场动态时变反应机制进行分析,从脉冲响应幅度与响应持续期这两个维度刻画政策贸易变化对航运市场的时变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航运市场对美方净出口额的响应强度大于中方净进口额,对中方外商直接投资的响应强度大于美方外商直接投资,二手船价格指数、集装箱吞吐量和全球运价指数的响应强度均大于新造船价格指数和全球海运贸易。(2)中美双边进出口额和中美外商直接投资对航运市场变量的影响均在3年以上,滞后3年的脉冲响应强度最大,中美双边关税对航运市场的影响更多体现为短期。(3)美方外商直接投资、中美双边关税对新造船价格指数影响具有周期性特征,中美双边进出口额、中美外商直接投资和中美双边关税对集装箱吞吐量影响呈现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各个国家都融入到了这场汹涌的经济大潮中,中国与美国作为两个贸易强国也不例外。然而,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却使美国的一些势力不断在中美两国的贸易中制造摩擦,并且在一定阶段内持续升级。本文探讨了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和摩擦的问题,并对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9日至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重点对中美两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所关心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沟通。本文试图分析经济危机对金融、贸易、投资、货币和科技等中美核心经济关系产生的影响,并对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1-2019年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调查事件,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出口管制、进口竞争和市场压力的影响,贸易调查涉案企业会选择在下一期减少研发国际化活动。进一步检验发现,上述负面冲击在遭受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的企业,在美国或发展中国家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中更显著。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冲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贸易差额的增大,两国之间的摩擦也不断加剧。从五矿化工到食品土畜,从机电产品到中国轻工艺制品,两国间发生争执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近段时间,纺织品贸易在中美之间引起的纷争越来越大,从两国之间相关领域高层领导人频繁的互访便可见一斑。文章试图分析纺织品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并就美国对我国纺织品采取的限制措施提出一些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