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整个社会输送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岗位上手能力,要是拥有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双料"人才,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根据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高职组土建大类工程造价基本技能赛项的竞赛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对实践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今,高职教育大力提倡"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转变传统"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职业岗位能力出发,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实例、岗前培训实例引入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建筑工程施工”作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逐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必须对高职院校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项目化和模块化的改革,使之更加地完善,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相应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8)
根据人才培养以及现阶段民用建筑发展需要,《建筑识图》目标是培养学生读识图技能,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高职院校推进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在教学教材、教学内容、实训场所、教学形式、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熟悉职业岗位工作,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实现五个对接,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培养施工员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要牢固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适应建筑施工生产一线需要,从事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工作,要具有较强实的践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案,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基于建筑施工过程的分析调研,由校企共同确定施工员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构建基于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8)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岗位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操作技能要求高。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岗位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的学习项目,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开展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活动,以过程性考核改革课程评价方式,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和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岗位对数控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然而原有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企业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要求,致使技校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脱节,因此对传统的课程需要进行改革。文章结合数控加工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探讨数控加工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8.
在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通过采用"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而高职学生就业岗位更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本文试从我国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设置的现状着手,提出项目式教学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的提高进行分析,阐述了课程必须以关注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依据,提出了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的几点恩考。  相似文献   

10.
周丽娜  李世彬 《科技风》2023,(17):38-4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深入分析现阶段西部高职院校“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针对学生岗位能力不足、职业素养不强,创新创业能力欠缺问题,应用实用教育理论,提出以真实项目搭建教学载体,以岗位能力要求和企业设计制造调试标准为引领,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并将课程在生产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融入教学内容,以新技术学习为导向,加强课中创新思维训练,课下创业实践交流展示,改革措施落实在“PLC控制技术”课程实施过程和考核评价之中,明显提升了学生岗位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被省内机电一体化大师工作室兄弟院校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2)
通过分析管理信息系统PBL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以职业能力岗位培养与专业技术能力适应性为主线,研究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PBL教学模式与实现方法,创造性构建出一套可操作性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PBL教学体系,探讨了管理信息系统PBL的实施过程,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实践,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能力的锻炼和职业能力岗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在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中,遴选产业发展前景好、岗位需求量大且具有典型代表的保险营销员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梳理典型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完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再造课程、重构课程体系、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最终实现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丁永灿 《大众科技》2013,(5):195-197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体系是否完善、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文章依据企业的职业岗位设置及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提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改革思路及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4.
建筑企业仍对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有较大需求量,但急需的是有技能证书、综合素质强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紧跟市场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以建筑八大员的岗位技能要求为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时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本文从该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根据资料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调整教学计划,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陈晔 《科教文汇》2011,(10):68-69
笔者根据货代员岗位的核心能力的要求,提出国际货代实务课程的目标,并基于货代员工作流程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改革,以促进学生货代员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工作能力出发,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结构识图能力为主线,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分析了课程设计思路,提炼了教学内容,探讨了"理论—实操—再理论—再实操"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目前《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运用对比方法对前后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经过课程重新设计和实践后,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综合测评成绩也相对提高很多,由此可见,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5,(20)
传统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关系不密切,严重阻碍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采取"做中学"的方式形成职业能力。因此要进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就要突破学科课程,进行项目教学。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就是职业资格证的获得。结合岗位工作内容及过程的调研,总结了中药购销员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的情境化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