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企业管理创新、整合与精益六西格玛实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质是持续改进和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在对企业管理创新特点和精益六西格玛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精益六西格玛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法,并给出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创新实施的成功案例--宝钢六西格玛精益运营、中国一航精益六西格玛和戴尔BPI.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精益生产为重点的生产质量管理,对许昌卷烟厂质量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根据许昌卷烟厂易地搬迁及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运用精益管理思想为基础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并将六西格玛、生产制造管理信息技术、统计过程控制等先进的生产管理理论和技术与精益管理进行结合,对许昌卷烟厂新厂的质量管理工作予以改进完善,最终提高许昌卷烟厂的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在企业中开展精益六西格玛经验,从DMAIC五个阶段介绍了精益六西格玛在锻造行业中应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使精益六西格玛在锻造行业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管理科学的集成创新--六西格玛管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玉麟 《科学学研究》2005,23(6):754-757
本文论述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内涵,从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属性、管理方法及工具的演进和管理学及管理实践的发展等角度揭示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集成创新并成为管理发展新阶段的标志,提出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简介六西格玛管理法含义、理念及其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理念的CALIS联合目录管理的升华、转变、改进和优化对策,研究了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CALIS联合目录绩效管理模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CALIS联机合作编日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介六西格玛管理法含义、理念及其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理念的CALIS联合目录管理的升华、转变、改进和优化对策,研究了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CALIS联合目录绩效管理模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梁力东 《科教文汇》2008,(15):153-153
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着量化科学管理的思想理念。在中国推广六西格玛,对众多企业来说,传统的经验式管理与现代理化管理形成明显的观念冲突。所以,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六西格玛是企业走向精细化科学管理的一个质量目标,这个质量目标是企业内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够整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精确化管理“精、准、细、严”的特征内涵,指出精益六西格玛可以从组织结构、战略选择、流程方法、过程控制与评审,以及整合与标准化等五方面,将精确化管理落到实处.提出了以精益六西格玛实现服务运营精确化管理的技术路线,包括界定问题、细化问题、确定原因、制定措施、监控结果等五阶段.以上海电信降低话费异议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本文所提观点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六西格玛管理在服务性企业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项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正在兴起,并在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索尼、菲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获得了成功,引起了欧、美、日等各国企业的高度重视,就是六西格玛管理法。六西格玛管理充分整合了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资源和工具,成功地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企业业绩与竞争力提高的管理模式,用数据和事实说话,“零”缺陷生产、降低成本和能耗、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这就是六西格玛的实际内涵。六西格玛管理起源于制造性企业,并已在一些国内外的大型制造性企业、少数服务性等企业得到推广、运用,本文阐述了服务性企业如何开展六西格玛管理及运用六西格玛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六西格玛质量一直是企业追求的完美境界,然而企业在实施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五西格玛墙"等问题,导致不能实现六西格玛的质量目标。在这篇文章中组合了六西格玛和TRIZ相关原理设计了一个企业创新模型。这个新的模型在分析了六西格玛改进和六西格玛设计的基础上,针对现在实施六西格玛管理企业的创新模型创新力度不够的情况,将TRIZ理论应用于企业的创新模型。新提出的集成六西格玛理论和TRIZ理论的创新模型能够引导企业在TRIZ理论的帮助下更好地实现六西格玛质量目标,尤其是随着TRIZ理论的发展,它将大大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质量"与"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六西格玛虽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了诸多的不足,将TRIZ理论注入到六西格玛进程中有效的改善了其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用TRIZ理论改进六西格玛的必要性,综述了六西格玛和TRIZ理论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六西格玛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TRIZ理论来修正六西格玛。  相似文献   

12.
姚凯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4):88-93,137
探索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高科技企业降低员工离职意愿中的应用流程和方法,以一家典型的生物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BM公司为案例建立了高科技公司导入六西格玛降低离职意愿的流程和应用模型.进一步展望了六西格玛管理在降低内部顾客不满、薪酬体系设计和绩效评估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在精益六西格玛一般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质量管理改进模型(PDAIC),并利用PDAIC模型对X公司的质量管理进行改进;针对该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应用顾客满意度调查、过程能力分析、帕累托图、失效模式分析、对比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方案,又用假设检验法对改进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最后,通过改进前后的效果显示,证明PDAIC模型对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建筑业生产效率低下、信息化水平落后以及管理方式粗犷的现状,提出发展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为信息化手段、精益思想为指导思想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首先鉴于装配式建筑的精益建造模式要求对信息处理能力高的实际,提出BIM技术是实现项目管理过程信息化的关键,分析基于BIM技术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建立BIM信息化平台,为精益管理的实现提供技术手段;然后以精益思想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运作;最后得出BIM技术保证装配式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信息流的传递无阻,使得精益建造的实现成为可能,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缩短工期、减少浪费。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七大浪费中的等待浪费,引了六西格玛管理概念。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全面使用ERP程序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SAP系统作为世界应用最广的ERP系统,如今已拥有数量众多的生产企业用户。利用JMP的强交互和强数据分析能力,与SAP系统的高效管理能力相结合,对某生产企业的印刷板生产线进行六西格玛改进,缩短设备换型的时间,从而提高产线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精益生产。  相似文献   

16.
在军工科研事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精益思想管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管理模式,能够加快科研队伍适应军工研制需求的反应能力,增强军工科研队伍的竞争实力。本文着重分析精益管理理念下军工科研队伍建设的具体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基础设施正在不断的建设当中,其中常见的是使用统一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我们成这种生产模式为车间。车间的工作的种类多种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车间的生产模式一直沿用至今,通过车间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保证了生产产品的质量。所以现阶段我国对于车间的管理非常重视,车间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样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精益管理由精益生产而来,最初起于汽车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管理哲学,精益管理由最初的生产实践成功后,逐渐的应用到车间的管理当中,下面针对车间精益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精益生产作为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研究对常州某楼梯扶手厂实际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梳理,拟通过精益生产的现场改善方法体系,包括动素分析、标准化作业(SOP)、精益质量管理(LQM)、5S管理法则等为该厂实施精益生产提供可行方案,利用动作研究使得作业过程更加协调、省力、省时,提高该厂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为其在精益文化建设上提供指导。同时也能为同行业企业推行精益生产提供可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六西格玛管理已成为管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以京唐钢铁公司一酸轧张力计压头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张力计压头带来的非计划停机时间逐年递增的情况,公司成立精益六西格玛改进小组,通过对张力计压头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运用大量先进的工具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因果矩阵分析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评价。经过项目组的努力,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业务流程重组和六西格玛管理的比较与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业务流程重组和六西格玛管理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两者的主要区别,论述了它们的联系,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和六西格玛管理两者结合的方法,为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