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杨天庆 《新闻三昧》2008,(1):107-107
怎么也没料到,退休十载、年近“古稀”的老汉我,写了一篇小言论,题为《可否“厂误公开”》,投给长庆石油报,发表后(文章署名:天光)竟连获三个奖,先被中国企业报协会、长庆石油勘探局新闻中心联合评为2006年度长庆百优新闻奖,后又被中国石油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2006年度中国石油新闻奖,再后又被评为陕西省企业报新闻奖。  相似文献   

2.
怎么也没料到,退休十载、年近"古稀"的老汉我,写了一篇小言论,题为《可否"厂误公开"》,投给长庆石油报,发表后(文章署名:天光)竟连获三个奖,先被中国企业报协会、长庆石油勘探局新闻中心联合评为2006年度长庆百优新闻奖,后又被中国石油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2006年度中国石油新闻奖,再后又被评为陕西省企业报  相似文献   

3.
1994年10月5日,我在陕西日报《学习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行政“三陪”也堪忧》的评论稿。但没想到这篇稿子,不仅荣获94年度“陕西新闻奖”新闻言论一等奖、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二等奖、全国党报新闻奖三等奖,而且还被中宣部新闻局办的供领导同志参阅的《新闻舆论动向》摘要转载。这篇千把字的小稿子,为什么能获如此殊荣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稿抓住了当前在各级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下级对前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陪会、陪吃、陪玩这个焦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为什么会想起写这篇稿子。这是由于在《机电日报》和《半月谈》杂志上看到的两则消息触动了我。一则是安徽省人大代表、朱庄矿矿长苏德鑫,成年累月不断有人前往他们单位检查参观,他既要接待、汇报,又得陪吃陪喝,有时一天就有七八次,这使他见酒就发抖。万般无奈,只好在酒杯上做文章,出钱请人将酒杯钻了一个小洞。一则是安徽某乡政府为了从应酬  相似文献   

4.
《长安报》从1987年复刊以来,有2300多篇稿件被全国、省、市新闻单位转载刊用,135篇稿件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其中,l篇稿件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陕西报界的第一个中国新闻奖,8次获得陕西新闻奖一等奖,5位同志被破格转干,7位同志被选拔为乡镇、部局领导干部,向省、市新闻单位输送了2名企业骨干。、近年来新闻竞争愈来愈激烈,新闻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谁就必须重视新闻人才。11年来,长安报社历届领导注重新闻人才的选拔培养,下功夫造就了一批优秀新闻人才。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1996年度河南省新闻奖评选中,我撰写的新闻评论《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荣获一等奖。拿到鲜红的获奖证书时,我的心情是不平静的。《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篇文章,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在《商丘日报》一版头条位置发表后,被评为本报精品二等奖。当时我认为能在本报评为精品就不错了。年终,报社领导从精品中筛选文章,将此文推荐参加河南省新闻奖(报纸系统)评选。在填写推荐表时,我心里并没有底,总认为地市级报纸推荐的言论作品,与省级大报竞争,获胜的把握不大。结果这篇文章不但获了奖,而且还获了个一等奖,出乎我的预料…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5,(6)
行政“三陪”也堪忧赵德铭这是一篇通讯员写的读报札记,先后获得陕西省好新闻言论一等奖、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二等奖、全国党报新闻三等奖,并为中宣部新闻局办的《新闻舆论动态》摘要转载。可见,佳作美文不仅文化名人、报坛大手笔能写出来,通讯员照样可以写出来...  相似文献   

7.
《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通迅(刊登在《陕西日报》1985年2月4日1版)。陕报负责同志在一次全社大会上表扬这篇通迅“具有陕北特色、生动具体、反映问题深刻。”此稿被评为1985年全国好新闻2等奖后,《新闻知识》编辑部多次约我写点经验体会文章,实感盛情难却,再推就实在说不过去了。我是新闻战线上一名新兵(1983年7月大学毕业分到陕报),写不出什么经验,只能说说自己采写此稿的一些感想。我大学毕业改行当了新闻记者,一到报社  相似文献   

8.
短消息《不请明星请专家,不办晚会办讲座》,继今年3月被评为浙江省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后,日前又被省记协评为浙汀省新闻奖一等奖:可见这篇佳作的新闻分量和新闻价值之高,回想起采访这篇佳作的过程和体会,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广播情感语言的魅力,正是这  相似文献   

9.
东海县的穆道俊,从 1984年以来,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农民日报》和《连云港报》等多家报纸上,先后发表了700多篇新闻稿件,其中,有18篇被市级以上新闻单位评为好新闻。六年来,他年年被连云港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等奖,去年又当上了市劳模。穆道俊是东海县平明乡人,今  相似文献   

10.
10年前,我写的言论《脑子笨更应刻苦学习》,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文章.从此,我写言论的兴趣愈加浓厚,不少言论被中央、省、市报纸和电台、电视台采用,至今已发表500来篇,有的还获了奖.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1.
张素梅,1994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现任《新晚报》时政要闻部副主任。在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新晚报工作14年来,中国新闻奖、黑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黑龙江省报纸奖一等奖、哈尔滨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种新闻类奖项以及各种专业奖项拿了个遍儿,有“获奖专业户”之称。先后被评为市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多次荣获哈报集团最佳敬业奖等奖励。  相似文献   

12.
由全国25个省、区的109家地市报参加的“潍坊华光杯新闻言论”征文,于8月30日在北京评定揭晓。在评出的获奖新闻言论作品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0篇,三等奖45篇;另有160篇言论被评为人选作品。这项由各地市报挂统一徽记的新闻言论征文活动,是为配合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山东省潍坊日报社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加强党报新闻言论”(理论探讨性)征文,而开展的新闻言论写作实践性活动,时间也是从今年2月1日开始,到5月31日结束的。之后,则由地市报对各自刊发的新闻言论征文进行评比,每家推选3篇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比。截至7月底,共收到全国24个省、区的82家地市报社推荐参评新闻言论  相似文献   

13.
《农民陈行忠创办华夏现代农业研究所》获2010年度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桐照渔民清退2.6万只养殖网箱修复海洋生态》获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在县市报从事记者工作以来,我有6件作品被评为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有3件作品被评为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回望采访之路,我深深感受到,新闻“活鱼”无处不在,要想抓住“活鱼”,就要沉下去、钻下去、挖下去,  相似文献   

14.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以下简称《考上大学》)这一新闻,去年8月8日在《江西日报》第一版刊登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新华社8月14日向国内外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全国30多家报纸转载了这条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转播了。新华社《新闻业务》周刊去年第35期和36期连续两次对此稿进行了评述。又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王求晓夫妇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多封赞扬信件。在此稿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后,应贵刊之约,谈谈自己的采写过程和一点体会。我1968年大学毕业,196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新闻战线度过了22个春秋。其中在江两日报驻九江记者站工作了14年。长时间在记者站工作,使我养成了“爱动、好走”的习惯,一有机会就到基层走走,遇到好的报道线索就深入采访,抓点“活鱼”回来。《考上大学》这条“活鱼”,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下面碰上的。  相似文献   

15.
我是江苏《苏钢报》记者。11年来,我初步探索到讴歌工人有“十招”。由于我运用了这“十招”,每年约有100多篇稿件被市以上新闻单位录用,我也多次被《冶金报》、《江苏工人报》、《苏州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招数之一——逢年过节写现场新闻。过年过节是万家团聚合家欢乐的时刻,坚守在生产岗位的工人都有思乡思家、思亲之情。为了感谢这些工人们放弃休息坚持生产,各级领导上炉看望、慰问是一种形式,作  相似文献   

16.
我与晓帆同志相识大约是在1989年年底.那一年,湖北省县市报好新闻的评选活动在仙桃市举行.我作为县市报的顾问,被邀参加了这次评选工作,而负责接待我们的,正是仙桃市报的负责人吴晓帆.在预选优秀稿件的过程中,一篇署名晓筱的杂谈《挨骂·褒扬·考迹》吸引住了我.我为县市报能有这样的言论文章而欣喜,但又料想晓筱可能是笔名,于是便打听作者叫什么名字.有人告诉我,晓筱就是吴晓帆.这似乎让我略感意外,因为作为一个基层党报负责人的文章,竟没有板着面孔说话的架式.结果,这篇文章被评委们评为全省县市报一等奖.这篇文章以《浅层思维方式的隐忧》为题,发表在湖北日报的《大家谈》上,又被评为当年湖北优秀新闻作品二等奖和全国县市报一等奖.从这时起,晓帆同志在我心目中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赵勋  周骏 《新闻知识》2000,(9):27-28
我们合作完成的《她,背起妈妈上大学》一文,被评为199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和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并且被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的角逐,这篇不足千字的通讯受到省内新闻界众多资深评委的青睐,这使我们感到莫大的荣誉,同时也激励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 一、用真情去采访和写作 《她,背起妈妈上大学》一文的发表是在1999年11月4日,发表后一些同事就说,这篇文章很能打动人,为此我们也颇有点“沾沾自喜”,因为我们是用自己的真情去采访、去写作的,这也是我们在采写这篇文章中获益最…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抗击非典的报道中,《“让我听听女儿的哭声”》(原载《邯郸晚报》2003年4月29日一版,作者肖丹)脱颖而出,先是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后获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抗击非典新闻作品一等奖,之后又摘取了全国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我一直在想,这篇在当时并未引起  相似文献   

19.
我是从一九七零年开始为党报写稿的。十多年来,我先后向路内外各级新闻单位写稿七百多篇,被十七家报刊电台采用四百多篇,被《陕西工人报》吸收为特约通讯员,被评为《西安铁道》、《中原铁道》报优秀通讯员。回顾十多年来坚持为党报写稿,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提高认识努力写一九七一年,队党支部让我担任通讯员,为报纸、电台写稿。热情一来,我一月内就写了十五篇,却石沉大海。我没有气馁,认真找原因,终于明白了写稿不见报,主要是自己没有抓准问题,稿件质量低。从此,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白天上班生产,晚上坚持写稿。这样见报稿件就慢慢地多起来了。一九七二年,我队二班担负咸铜线庄里至梅家坪  相似文献   

20.
由全国25个省、区的109家地市报参加的“潍坊华光杯新闻言论”征文,于8月30日在北京评定揭晓。在评出的获奖新闻言论作品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0篇,三等奖45篇;另有160篇言论被评为入选作品。这项由各地市报挂统一徽记的新闻言论征文活动,是为配合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山东省潍坊日报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