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国时期经学走向终结。此时经史之学的紧密联系依然存在,对古史辨派尤为突出。古史辨派在学术思想上受晚清今文经学疑古精神的影响,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也汲取着今文经学的营养,二者之关系体现了近代转型时期中国学术之特点。  相似文献   

2.
古史辨(第一册)顾颉刚主编,北平朴社,1926年初版一自1920年至1923年,胡适、顾颉刚、钱玄同及持不同意见学者展开了为时九个月的古史讨论,讨论内容于1926年结集为《古史辨》第一册出版,标志了"古史辨派"的正式产生,  相似文献   

3.
田露 《兰台世界》2013,(Z3):150-152
<正>顾颉刚(1892—1980),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古史辨"是一场辨伪疑古运动,是当时中国史学界一场"深沏猛烈"的"革命",是新文化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顾颉刚受胡适倡导的  相似文献   

4.
清代经学是我国经学最为繁盛的阶段,名家辈出.<清吏稿艺文志>是著录清人著述最多的目录,是研究传统学问者不可缺少之书,但其中有不少讹误,前人未有条辨.笔者在利用该书的过程中,就曾发现经部讹误十六条,现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导致了史学"公共领域"的形成,同时也为古史辨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近代史家的职业化走向亦是促进古史讨论的一个重要原因;职业性史家与报刊的结合意味着史学研究与现代传播机制结合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顾颉刚(1893~1980年),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顾老毕生从事中国古史研究,尤其是中国上古史的研究与文献史料的辨伪工作。顾颉刚先生从中国固有的汉学里秉承了疑古的精神,又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学习了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一生治学研究小心谨慎,更是在档案文献史料的收集与鉴辨过程中呕心沥血,极大地助推了中国史学与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学术发展史上,西汉后期的刘向、刘歆父子占有重要地位。具体到易学领域,他们也提出过许多颇有价值的思想理论,做出过较大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从文献学、经学、史学和文学的角度去关注刘氏父子,而对他们的易学成就却少有涉及,更谈不上什么系统研究。这不利于全面了解和认识刘氏父子,也不利于中国易学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刘向、刘歆父子的易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8.
刘国华 《历史档案》2007,(2):133-136,F0003
顾颉刚(1893-1980年),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他对古代史料的大胆怀疑,使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由他发起的疑古辨伪运动,使对古史资料的批判利用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李琼 《兰台世界》2014,(9):120-121
邵雍是北宋的哲学家和易学家,他不仅是“百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象数学派的开山之人。他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客观的唯心主义,在对经学的研究中,他还提出了“经有因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邵雍是北宋的哲学家和易学家,他不仅是"百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象数学派的开山之人。他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客观的唯心主义,在对经学的研究中,他还提出了"经有因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文在考察了晋代史家的玄学背景之后,提出晋代史学之所以出现追求简约的风气,除了受经学简化之连带影响外,更受到魏晋玄学特别是玄学中的言意之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湖南图书馆藏有顾颉刚致罗根泽亲笔信函十通,写作年代大致为1932年至1935年间。信札中顾颉刚就《古史辨》的选题内容、编纂体例、校稿审核、出版发行、经费来源等诸多细节与罗根泽往复讨论,如是否选入章太炎、胡适治经治子之方法异同,是否摘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等书中有关诸子研究的代表性观点等等,既表明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编纂中重视鉴别和吸收晚近兴起的哲学、史学、社会学新知识理论的现代性史学思想,也反映出国难当头、时局纷扰下学者苦心孤诣,延续学术文脉的勇气和艰难情形。  相似文献   

13.
张慧 《云南档案》2010,(5):32-33
顾颉刚先生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他不仅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他开创了"古史辨"派,提出了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在对档案史料的搜集、考证、辨伪及应用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独到和宝贵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向所撰书录是后世提要体目录学著作的开山之作、不祧之祖,其中有关图书评价的内容最具学术史意义。刘向在评价图书之时,既考虑到著者的学术渊源,又注重其学术个性,开创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批评传统。书录评论群书的主旨和价值,往往以儒家经学作为诠衡的基本标准,并从而融"子"入"经";又在强调以经治国之余,更多地考虑到吸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权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朴社是顾颉刚、郑振铎等一批文人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集资创办的出版发行机构,旨在通过出书赚钱,打出一个专心治学的境界,维持近15年之久。它的出版物,如《古史辨》,对中国现代史学影响深远。顾颉刚是朴社的灵魂人物。本文首次对这一出版史上颇具个性的出版社作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内最近出版的有关《易经》研究的著作,令人瞠目。笔者最近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大致有30余种。主要有:《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周易古史观》(上海古籍)、《周易论疏》(中华书局)、《易小传·周易通解》(文物)、《周易消息》(文物)、《船山易学研究》(华夏)、《易图的数学结构》(上海人民)、《周易纵横录》(湖北人民)、《易学哲学史》(上册北大)、《周易讲座》(吉林大  相似文献   

17.
符思毅 《大观周刊》2012,(41):25-25
鉴于目前学界对“经学”定义尚有争议,对民国“经学”概念又关注不够,文章试从近代历史学、治世学、传统学术三个角度对民国“经学”概念进行分析,以探究民国时期“经学”概念研究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8.
顾颉刚与编辑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霞 《出版史料》2004,(2):58-62
顾颉刚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他不仅是“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顾颉刚生平有一突出特点,即喜欢办刊物,为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顾颉刚每到一个学术岗位,毫无例外要创办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19.
朴社是顾颉刚、郑振铎等一批文人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集资创办的出版发行机构,旨在通过出书赚钱,打出一个专心治学的境界,维持近15年之久。它的出版物,如《古史辨》,对中国现代史学影响深远。顾颉刚是朴社的灵魂人物。本文首次对这一出版史上颇具个性的出版社作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心激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辨伪学家,受顾颉刚《古史辨》的影响编纂《伪书通考》一书.该书主要是汇集宋濂、胡应麟、姚际恒等前人的辨伪成果,其编纂大致始于1926年,完稿于1937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39年.《伪书通考》所辨之书共1,105部,以数量衡之,确实是规模很大的一部辨伪专书.郑良树因之作了一部《续伪书通考》,续编则起于1940年,止于20世纪80年代初.两书体例大致相同.郑氏还有一部辨伪学理论专著《古籍辨伪学》,很有新意,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