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化学和无机化学教材在论述金属羰基化合物时.常遇到十八电子规则。但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这条规则,下面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也许有助于深入理解金属羰基化合物结构的一些规律性。 18电子规则或称EAN(Effective Atomic Number Rule)规则、稀有气体规则、9轨道规则,它是N.V.Sidgwick于1920年首先提出来的,是一条经验规则。它象路易斯(Lewis)的电子对理论和柯塞尔的八隅律一样,是属于原子价的电子理论的一种表述。18电子规则的最初表述是:元素应该经过化学变化而转移或共享电子,偏向于达到惰性气体的电子构型,对过渡元素有9个属于ns、np和(n一1)d的价轨道,可容纳总共18个价电子,  相似文献   

2.
CO与过渡金属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叫羰基配合物,CO的分子结构式为C≡O,在与金属配合的过程中,C端和O端都具备提供配位电子到金属的空的价轨道中而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的条件,究竟发生在哪一端呢? 要回答此问题,得从CO分子结构上加以讨论。CO的分子轨道是由C的原子轨道和  相似文献   

3.
木犀草素这种黄酮类化合物能与多种金属形成配合物。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木犀草素与Fe3+的配位作用,并研究了木犀草素-Fe3+配合物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在HAc-NH4Ac(pH=4.5)缓冲溶液中,木犀草素与Fe3+形成1:2的配合物,其条件稳定常数为1.9×1011,同时配合物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一个新型单核配合物[Fe(MeCN)_2(H_2O)_4]·HL (1)由FeCl_3·6H_2O、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H_4L)在乙腈(MeCN)的水溶液中反应获得,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在配合物1中,阳离子组分[Fe(MeCN)_2(H_2O)_4](3+)含有Fe(Ⅲ)中心是六配位,呈现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两个乙腈分子互为反向占据Fe(Ⅲ)中心的轴向位置,四个水分子在赤道线与Fe(Ⅲ)配位.阴离子HL(3+)含有Fe(Ⅲ)中心是六配位,呈现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两个乙腈分子互为反向占据Fe(Ⅲ)中心的轴向位置,四个水分子在赤道线与Fe(Ⅲ)配位.阴离子HL(3-)提供电荷平衡,其平面处于近似垂直于两个乙腈分子所在的阳离子轴.有趣的是,配合物1通过水分子、酚羟基与磺酸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和乙腈分子与阴离子上苯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_(10)H_(17)FeN_2O_(12)S_2,M=477.23,空间群为I-42d,a=b=13.304 2(10)?,c=21.484 8(4)?,α=γ=β=90°,V=3 802.85(8)?(3-)提供电荷平衡,其平面处于近似垂直于两个乙腈分子所在的阳离子轴.有趣的是,配合物1通过水分子、酚羟基与磺酸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和乙腈分子与阴离子上苯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_(10)H_(17)FeN_2O_(12)S_2,M=477.23,空间群为I-42d,a=b=13.304 2(10)?,c=21.484 8(4)?,α=γ=β=90°,V=3 802.85(8)?3,z=8,D_c=1.667 Mg/m3,z=8,D_c=1.667 Mg/m3,R1=0.0404,wR2=0.0957.  相似文献   

5.
桥联咪唑盐溴化物[[(CH_3CH_2CH_2CH_2{(CHNCHCHN)}CH_2]_2](2+)2Br-与Ag_2O按照摩尔比2:1在DMSO溶液中高温回流成功合成1,2亚乙基-3,3’-二丁基-二咪唑基四溴化银离子金属配合物[[(CH_3CH_2CH_2CH_2{(CHNCHCHN)}CH_2]_2]n(2+)2Br-与Ag_2O按照摩尔比2:1在DMSO溶液中高温回流成功合成1,2亚乙基-3,3’-二丁基-二咪唑基四溴化银离子金属配合物[[(CH_3CH_2CH_2CH_2{(CHNCHCHN)}CH_2]_2]n(2+)[(Ag_2Br_4)]n(2+)[(Ag_2Br_4)]n(2-).配合物通过了元素分析,1H NMR和X-ray衍射表征.晶体的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化学式为C_(16)H_(28)Ag_2Br_4N_4,化合物晶胞参数为α=90.00°,β=96.363 0(10)°,γ=90.00°,a=0.668 00(5)nm,b=1.873 64(15)nm,c=1.891 35(16)nm,Z=4,F(000)=1 544.00,最终R=0.143 7,WR2=0.374 9.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阳离子是桥联双咪唑离子,阴离子是由Br离子和Ag离子交替形成四元环,再通过Ag-Ag键相互作用将四元环联接起来,从而形成聚合阴离子,其中的阴离子采取扭曲的四面体构型.CCDC:1502864  相似文献   

6.
配合物(一)     
下面是有关配合物的一组试题。关于配合物的知识可参看大学无机化学的有关章节,为便于解题,这里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配合物是由金属离子(或原子)为中心,以配位键结合若干个配位体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在中学化学中熟知的银氨溶液,其分子式可写成[Ag(NH_3)_2]OH,就是一种配合物。它的中心离子是Ag~ ,配位体为NH_3。 作为配合物中心的,通常是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的离子,但也有金属原子。这些离子和原子叫做配合物形成体。作为配位体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中至少有1个原子具有孤  相似文献   

7.
(CLSiMe_2O)_2SiMe_2l与环戊二烯基钠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C_5H_4SiMe_2O)_2SiMe_22,通过2与nBuLi反应,再和M_0(CO)_6作用产生双钼负离子3Me_2Si[(η~5-C_5H_4SiMe_2O(CO)_3M_0]_2~-,3用Fe~(3+)/H_3~1O处理产生氧化偶联的M_0—M_0键新络合物4,4与Ⅰ_2反应产生M_0—M_0键裂解的六甲基三硅二氧撑桥联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碘钼)新络合物5。经元素分析、IR、~1HNMR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VSEPR理论 (ValenceShellEiectronPairRepulsionTheory)是根据自旋相关和电荷相关的概念提出来的 .用它来解释主族元素共价化合物的分子构型是成功的 .把它用于过渡元素配合物构型的判断鲜见报导 ,这是因为过渡元素d电子也是价电子 ,如何考虑d电子对配合物构型的影响是问题的关键 .作者在晶体场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配合物中各种d电子组态对配位体的影响 ,应用VSEPR理论判断了各类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得到了和文献一致的结果 ,并得出了在配位数为 4或 6时 ,必须和其它…  相似文献   

9.
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了Cr(CO)6的成键情况,揭示了金属羰基配合物的键合特点及其稳定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7,3’,4’-三羟乙基芦丁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羰基等官能团,能和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研究了7,3,4-三羟乙基芦丁-钯配合物的合成条件,探讨了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机理.结果表明:7,3,4-三羟乙基芦丁与钯的物质的量比为2 1,溶液的pH 2.0,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 h,这些是7,3,4-三羟乙基芦丁与钯形成配合物的适宜条件;推测7,3,4-三羟乙基芦丁4位上的羰基氧和5位上的羟基氧参与配位反应形成配合物.  相似文献   

11.
7,3’,4’-三羟乙基芦丁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羰基等官能团,能和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研究了7,3,4-三羟乙基芦丁-钯配合物的合成条件,探讨了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机理.结果表明:7,3,4-三羟乙基芦丁与钯的物质的量比为2 1,溶液的pH 2.0,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 h,这些是7,3,4-三羟乙基芦丁与钯形成配合物的适宜条件;推测7,3,4-三羟乙基芦丁4位上的羰基氧和5位上的羟基氧参与配位反应形成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以2-羰基丙酸-4-硝基苯甲酰腙、1,10-菲啰啉为配体,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与硝酸镨反应,制备出镨与2-羰基丙酸-4-硝基苯甲酰腙和1,10-菲啰啉的混配体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了在25℃和37℃时,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考查了铜离子对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的影响,分析了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在25℃和37℃下,镨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19×106L·mol6L·mol(-1)、3.48×10(-1)、3.48×106L·mol6L·mol(-1),铜离子存在会影响配合物与BSA的结合能力;热力学分析表明,配合物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3.
以4-(3-吡啶基)苯甲酸(4,3-Hpybz)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镉(Ⅱ)配位合成一个新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Cd(4,3-pybz)_2(H_2O)]?8.5H_2O(1).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及单晶X-衍射等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三重穿插的金刚石三维结构.配体4-(3-吡啶基)苯甲酸采用三齿配位模式即一个螯合羧基上两个氧原子和一个吡啶基上的氮原子与金属离子Cd(Ⅱ)配位.配合物1包含有游离的水分子占据空穴,但是热重和客体交换导致配合物1的骨架不可逆塌陷.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具有强烈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4.
以Nd(NO_3)_3·6H_2O、C_6H_5CH_2N(CH_3)_3OH和浓HNO_3为反应试剂,通过溶液挥发得到一例新型配合物[(C_6H_5CH_2)N(CH_3)_3]_3[Nd(NO_3)_6](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No.2)空间群,晶胞参数a=9.779(1)?,b=10.857(1)?,c=22.412(3)?,α=78.064(3)°,β=81.766(3)°,γ=65.596(3)°, V=2115.5(5)?3, Z=2.配合物1中Nd3, Z=2.配合物1中Nd(3+)与6个NO_3(3+)与6个NO_3-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阳离子之间通过非共价库仑力以及范德华力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新的环状金属配体4-甲氧甲酰基-6-(4-甲基苯基)-2,2‘-联吡啶(HL)及它的单核与双核Pt(Ⅱ)配合物[Pt(L)PPh3](ClO4)(1)与[Pt2L2(μ-dppm)](ClO4)2(2)(dppm=二(二苯基磷)-甲烷),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及光物理性质.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离子Pt(Ⅱ)呈扭曲平面正方形构型,桥配体dppm连接两个金属中心,0.3375 nm的Pt---Pt距离表明双核配合物中存在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两配合物在~450 nm处的肩峰归属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在固体及溶液中均观测到强烈的光致磷光发射.配合物1在固态时620 nm的低能发射归属为3(π-π)跃迁,并暗示配合物1晶体结构中存在分子间配体-配体相互作用,然而在溶液中仅观察到3MLCT发射光谱,但配合物2在固态及溶液中都观察到明显的金属和金属相互作用到配体的电荷转移(3MMLCT)发射.  相似文献   

16.
运用G98W,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eta^5-C5H4Si2Me5)MoI(CO)3]进行从头计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特结构在能量上是稳定的,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为茂金属配合新的合成、分子组装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合成一系列关于Eu(Ⅲ)/Gd(Ⅲ)与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对这配合物进行元素、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_(1-x)Gd_x(BA)- (TTA)_2Phen(x=0~1),配合物Eu(BA)(TTA)_2Phen比配合物Eu(TTA)_3Phen具有更宽的激发带,且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_(1-x)Gd_x(BA)(TTA)_2Phen的荧光增强非常明显,最佳Gd~(3+)离子浓度为0.4(摩尔分数).配合物Eu_(1-x)Gd_x(BA)(TTA)_2Phen荧光增强的主要机理是Eu(BA)(TTA)_2Phen与Gd(BA)(TTA)_2Phen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两种铜(II)配合物[Cu_2(l-HCOO)_4(Ph NHpy)2](1)和[Cu_2(pic)_2(μ1,3-H2_NCO-N-CN)_2(H_2O)_2](2),配合物1是由羧酸根离子桥联的笼状双核铜结构,配合物2是有机含氮配体桥联的双核铜结构,并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理论计算与研究.本文选择的配合物1和2为双核单元,采用混合密度泛函B3LYP方法,选用6-31G(d)、Lan L2DZ和SV/SVP不同的基组,并结合对称性破损态理论计算其磁偶合作用常数J值,对配合物1和2的两个磁中心原子Cu(Ⅱ)自旋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计算表明配合物1和2的磁偶合作用常数(J)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d电子在配位场谱项间的跃迁产生的配位场光谱和从配合物内中心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电子的跃迁产生的电荷迁移光谱,分别说明了d~5构型的Fe(H_2O)_6~(3+)或Mn(H_2O)_6~(2+)的颜色和Fe~(3+)不同配合物颜色深浅的原因。并依据群论方法表述的光谱选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运用G98W,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eta^5-C5H4Si2Me5)Mo-Br(CO)3]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局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结构在能量上是稳定的,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为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组装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