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管理》2007,(4):83-84
《春秋左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春秋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是对鲁国官修史书《春秋》的解释,记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间二百七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史传说.  相似文献   

2.
倪延年 《新闻春秋》2020,(1):4-10,33
本文考察了东周末年春秋时期诸侯封国《春秋》产生动因、名称来源、内容属性、“《春秋》人”的职业秉性及《春秋》发挥社会功能的途径等方面特征后,认为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封国《春秋》已经具有新闻媒介的主要属性,并因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而成为中国古代地方新闻媒介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认识,也可说是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史记》本纪以《五帝本纪》为首、世家以《吴太伯世家》为首、列传以《伯夷列传》为首。《春秋》篇首和《史记》的三种体例,都以“让国”之事发端,表达了一种以礼让精神为内涵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4.
《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史记》本纪以《五帝本纪》为首、世家以《吴太伯世家》为首、列传以《伯夷列传》为首。《春秋》篇首和《史记》的三种体例,都以让国之事发端,表达了一种以礼让精神为内涵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5.
袁步昌 《兰台世界》2012,(36):87-88
鲁国保存着完整的礼制和比较详细的历史记录,因而,孔子编订《春秋》取材于鲁国史书;且鲁国桓公杀死隐公夺取政权,标志着作为道德标杆的鲁国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大潮中也开始沦丧,有鉴于此,孔子编订《春秋》便始于隐公。  相似文献   

6.
《左传》是一部以鲁国为纪元编写年体,记载春秋史的名著。它完整地记载了十余次诸侯之间和诸侯内部争雄争霸战争的胜败。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胜利的一方都是战略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左传》《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记载史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比《春秋》多出十七年,其中叙事更至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为止。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是中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周朝是我国开始有文献史料传下来的第一个历  相似文献   

8.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萌芽于档案文献编纂的最初实践,具体表现于编订“六经”,“六经”是我国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大规模文献编纂活动,其中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典型的档案汇编。一、孔子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产生的背景孔子成功地编纂“六经”,与宋鲁两国特别是鲁国有密切关系。宋是商朝的后代,鲁是周公的封地,春秋末期列国都到宋鲁“观礼”,因为它们较完整地保存了商周文化。孔子是宋国贵族的后代。其七世祖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和宣公,为人谦恭俭朴,熟悉古文献,《诗经》中的…  相似文献   

9.
《春秋》本是先秦时代的编年史,因为每年记上春夏秋冬四季,所以省称《春秋》。后来孔子根据鲁国的《春秋》加以修订,也称为《春秋》。因此春秋笔法有两个含义:一指历史书的笔法,一指孔子修订的《春秋》的笔法。鲁国的历史书,史官在记录时一定也有笔法,只是这些历史书没有传下来,所以它的笔法无从考查。孔子修订的《春秋》,其笔法,《谷梁传》《公羊传》《左  相似文献   

10.
王铭珍 《北京档案》2011,(12):46-47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在《周礼·考工记》中,有"匠人营国"内容."营国"就是建设城邑,凡王国之城或诸侯封国之城,皆建设城池.城池由城墙和护城河组成.护城河也称城濠或濠沟.  相似文献   

11.
范祖禹(1041—1098),北宋中期著名历史学家,生于仁宗庆历元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年五十八。祖禹史学著作宏富,其单独撰述的《唐鉴》十二卷,是祖禹史学的代表作。祖禹参与编修《资治通鉴》十五年,对《资治通鉴》的成书作出了重大贡献。祖禹是一位有成就的著名历史学家,但历来对祖禹的评价,由于材料的分散,多有不一致处,史书和文章谈到祖禹也只偶涉一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最早的传记体史书是《史记》。我国最早的断代史史书是《汉书》。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是《史通》。我国最早的词典是《尔雅》。我国最早的字典是《说文解字》。我国最早的诗歌选集是《诗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早的编年史书是《春秋》。我国最早的传记体史书是《史记》。我国最早的断代史史书是《汉书》。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是《史通》。我国最早的词典是《尔雅》。  相似文献   

14.
柳下惠(前720-前621),姓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始祖,公子展的孙子叫无骇,当时诸侯以字为谥,无骇死后,鲁隐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  相似文献   

15.
李龙如 《图书馆》2001,(6):76-76
近年来 ,笔者因承担省社科课题“湖南方志研究(三国至明初 )” ,对湖南历代方志作了比较深入的考证与研究 ,参阅了诸多的历史文献及有关书目。在此过程中亦发现一些史书对湖南方志记载的错讹。兹举记载武冈宋代《都梁志》一例。嘉庆《湖南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艺文三 ,地理类 :“(宋 )霍、周之瑞《都梁志》八卷 ,《续》一卷 (《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曰 :‘时为郡守 ,之瑞为教授。绍兴元年也。’《续志》嘉泰壬戌郡守耿与义序”)。《直斋书录解题》卷八 ,地理类 ,确有上述记载 :“《都梁志》八卷。郡守霍、教授周之瑞修。绍熙元年也…  相似文献   

16.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献学者.孔子的一生与档案文献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他搜集、整理、自编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为其授业解惑的教材.孔子广泛收集档案、利用档案,编纂出经典著作,创立儒家学说,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其编研、修史的研学精神和严谨态度至今仍值得后入学习.  相似文献   

17.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南武城人,生于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约卒于鲁悼公三十五年(公元前432年)。他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子的祖先曾是鄫国国君,但其曾祖父巫失国,迁至鲁国。祖父曾阜当过叔孙氏家臣,到了父亲曾点,成为薄有田产的庶民。所以,曾参从少年时起就参加劳动,自力更生,用劳动所得孝养父母。其父曾点早年即随孔子学习,深知孔子学问渊博,为了让曾参有所成就,便让他拜在孔子门下。曾参反映比较迟钝,入孔门很晚,但他很有毅力,每天都回顾温习老师所教的内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孔子卒后不久,他也招徒办学…  相似文献   

18.
贞观政要10卷(唐)吴兢撰(元)戈直集论明成化元年(1465)内府刻本民国十九年翟文选手书题记《贞观政要》是一部记录唐贞观年间政事的史书。全书凡10卷40篇,曰《君道》、《政体》、《任贤》、《求谏》、《纳谏》、《君臣鉴戒》、《择官》、《封建》、《太子诸王定分》、《尊敬  相似文献   

19.
《春秋》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类作品,它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重要历史资料。本文将本着史料分析与文本细读的研究思路,对于《春秋》中所体现的先秦音乐美学思想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20.
<正>档案原始凭证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档案安全管理的不容忽视性。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有人为和自然两个方面。一、档案安全管理历史回顾我国古代的周朝就有了保管档案的官员和机构,据史书《左传》记载:鲁国宫廷遭遇大火,负责救火的官员明令迅速搬出档案典章制度文献不得有误,假如档案有损毁将处严刑。1975年在湖北云梦发现的秦律中就有若干有关档案安全方面的规定:"勿敢以火入臧(藏)府、书府中。吏已收臧(藏),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