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湘军是由被清政府称为“中兴之臣”的曾国藩所建,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迅速崛起.曾国藩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针对清朝正规军八旗、绿营兵的积弊,在浓厚的封建意识、勤王忠君和捍卫封建礼教的指导思想下,改弦更张,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军思想.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曾国藩本人也被称为近代军阀的鼻祖.  相似文献   

2.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代名臣,他的成功与湘军是分不开的。以湘军为跳板,曾国藩登上政治上的显赫位置,与此同时,在湘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曾国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略管理思想。这种战略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近代湖南文人从军参战肇始于王船山,到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集团崛起和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形成而趋于大盛。王船山不仅亲自参加和领导了抗清农民起义,而且通过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军事思想,所有这些,对近代湖南投笔从戎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湖南近代人物群体军事思想的提出和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创建湘军使晚清军营风气为之一变,构成了晚清社会风尚渐变的史前镜像。恪“道”的文化品格、重在函商的沟通机制、私谊至上的组织安排和军功阶层的兴起使得晚清军营风气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湘军的发源地在湘中大地。湘军中产生的十大巡抚、总督,有八位属今娄底市籍。“无湘不成军”,今天的正确表述应是:“无湘中(包括湘乡市)人不成军”。湘军有铁的军纪,湘军将帅著作等身,湘军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他们及其后代的文化传承,对中国革命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发掘研究湘军集团,筹建湘军陈列馆,有利于推进娄底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的文化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晚清颓废不振的政局成为曾国藩文化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独特的曾氏家风对曾国藩文化思想的萌芽成型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与同时代的理学复兴成为曾国藩文化思想最终形成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倡行船山学,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之后,船山学便走出湘学地域,成为近代中国的一种“显学”。曾国藩力倡船山学,是出于“保卫中国传统文化”和树立湘军思想旗帜这样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足以评价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可了解到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组织的湘军,始终是在清廷要君主集权,与湘军将领要扩张地方势力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就曾国藩个人来说,由吏部侍郎组织湘军,到1860年总督两江、1861年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事,其道路是曲折的。清廷长期猜忌曾国藩,害怕他兵权太大,易成尾大不掉之势;然而又不得不用他,所以,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压制他、打击他,遂使曾国藩几起几落。但曾国藩在忠君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以曾国藩等湘系将帅为榜样,毕生勤奋,功效突出.在修身方面,写日记三百多万字,著作数十本;在齐家方面,李德全曾任卫生部长,冯理达曾任海军总医院院长;在治军方面,冯军名将辈出,战功辉煌!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代娄底、湘勇团练、湘军崛起和湘运之兴四个方面,概述娄底湘军文化发祥的社会土壤、历史背景、人文特色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名臣曾国藩使用拍卖功牌、劝挟捐资、征收厘金、盐务充饷、高薪半饷等方略筹集资金,维持湘军运营,保存湘军实力,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今天,应该用科学的态度看待曾国藩的筹资方略,从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拓展多元化筹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成为湘系人物中最早有真正施政条件的疆吏大员。这是当时清廷对新兴湘系势力既利用又限制、既予又夺的两重性态度和政策的产物。它既与特定的客观背景因素密切关联,又离不开胡林翼个人的"相宜"条件。此事的政象要旨和标志性意义在于,它可以视为湘系势力崛起过程中一个划阶段的界标,标志湘系势力由基本单一的军事力量过渡到分掌清朝省级政权,部分地实现了军权和地方事权的一体化,满足了湘系势力赖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一个最急需、最关键、也是最起码的条件,并且使胡林翼在实力地位方面于此特定阶段一度超越了曾国藩。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的发家,主要靠湘军,他的功与过,也大多和湘军有关.在长期治理湘军过程中,曾国藩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力,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和统帅,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别树一帜、另建新军的建军思想;勤字为先的治军思想;稳健进取的战略战术;厚饷养兵,确保供应的后勤保障思想.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周围荟萃四大弟子与近百人作家,号称湘乡派,应运时代需要而生。《欧阳生文集序》是湘乡派创建的宣言书,它提出“文章与世变相因”理论,添加“经济”之学,发挥文学社会功效。曾氏死后,湘乡派在五四运动口诛笔伐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