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叶绿体色素、光质(光谱成分)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例1图1表示某栽培蔬菜叶绿体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线的相对吸收量,那么用玻璃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__颜色__(填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八个实验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按照教材的介绍.有关方法步骤是: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相似文献   

3.
学生按高中《生物》课本的实验指导做实验四“叶绿体中色系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往往是含色素少的黄绿色或青绿色的液体,色素分离后的色素带不明显或不齐全。为什么叶绿体中的色素难提取出来?笔者利用暑假做了一些实验,查阅了《普通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书籍进行探索.找到一厂答案。一、实验材料用具1、芥菜(BrasslcaJuncea(L)Lzerl。·1’COS。)的新鲜叶片,使用时除去大的叶脉。2、食盐(加碘盐),丙酮,层析液(按课本的配方配制).清水.碳酸钙,无水氯化钙.无水碳酸钾,氯化钾。3、研钵,漏‘I…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要用到毛细吸管。毛细吸管可以用细玻璃管放在酒精喷灯上拉制而成,但是这种毛细玻璃吸管有许多缺点,比如易划破滤纸(划线困难)、易碎裂损坏(影响使用)和使用寿命短(消耗量很大)等等。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发现自动铅笔才是最好的毛细吸管。自动铅笔有几种规格。0.7mm(笔管内长)的自动铅笔笔管内径略显细小,划线时流不出色素滤液。0.9mm的自动铅笔才是最好的毛细吸管。使用前把铅笔芯抽出,使笔管真空即可直接蘸取色素滤液划细线。滤液细线可以划粗也可以划细。连续划,滤液细线就比…  相似文献   

5.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初探阳新县一中明廷尧(435200)“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是现行高中生物课本的重要实验之一。我对该实验教学进行部分改进,效果良好。方法如下:将每个教学班分为甲、乙、丙、丁四组。计16小组。1.色素提取甲、乙、...  相似文献   

6.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改进陕西西安市第六中学(710002)任延红“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目的在于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性质。此实验是高中《生物》4个必做实验中难度最大的一个。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完全按课本中的实验方法去做,...  相似文献   

7.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光学性质实验中,其成败的关键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是否彻底。若提取液呈深绿色,则观察荧光现象十分明显,分离的叶绿体色素带也层次清晰,否则实验效果将不够理想。我们通过对该实验的进一步摸索,找到了一种更为理想的提取叶绿体色素的方法。1操作方法1.1称取新鲜叶片10克(去掉叶柄),剪碎后放入研钵中。量取20毫升95%乙醇,加热至50℃(加热可增加其溶解性,但不加热也可),倒入研钵中。将叶片研碎后,用纱布过滤(挤干水分)。滤至1号烧杯中,此滤液呈浅绿色,弃去不用。1.2将纱布中的绿色残渣倒回研钵…  相似文献   

8.
李荣 《生物学教学》2008,33(3):74-74
1在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反应吗? 叶绿体中的内膜系统由基粒片层(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片层(基质类囊体)组成,在基质片层(基质类囊体)和基粒片层(基粒类囊体)上都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和电子传递系统,都可以进行光反应。  相似文献   

9.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新法潜江县老新中学苏运仁(433111)高中生物实验器中用滤纸条分离色素、虽然能分出四条色带。但因滤液用的少.效果一般。现根据有关资料.我校实验课中改用“纸滤法”分离色素.效果要好得多.我除用菠菜做实验材料外.还用荷花、白菜叶...  相似文献   

10.
秦春庭 《成才之路》2011,(30):95-I0024
一、实验原理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这些色素易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中,可采用丙酮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扩散得慢,这样就可以用纸层析法将不同色素分离开来。 二、实验改进  相似文献   

11.
题目 图1中,图A、图B为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图C、图D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A)  相似文献   

12.
例1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如图1-1所示.已知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与入射角相差15°,请画出它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度数.错解如图1-2所示,折射光线为OB,折射角为15°.错解原因不能正确理解光的折射规律,不懂得光由透明物质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正确解答如图1-3所示,折射角为45°.例2在图2-1中画出缺少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错解如图2-2所示.错解愿因(1)不理解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2)不懂得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另一侧焦点,而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  相似文献   

13.
<正>光合作用过程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很多困惑,尤其是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分析是其中的难点.笔者将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光合色素,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场所.由水溶性酶催化的暗反应发生在基质中,基质即叶绿体中类囊体外的部分.大多数类囊体彼此紧密连接,  相似文献   

14.
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鲜叶10g,放入研钵中,加95%乙醇20mL,研磨至匀浆,经过滤后制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一般情况下,用以上方法不能充分将色素提取,往往液体中含杂质多(即使用水清洗过的叶片也如此),溶液混浊,绿色不浓,很难得到理想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影响了实验效果。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将以上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色素的提取效果很好,现作简要介绍:首先取新鲜叶片10g,放入研钵中,加入95%乙醇15mL,研碎后将钵中液体倒掉,保留碎叶(此过程可破坏叶片表面角质层,促进色素外渗…  相似文献   

15.
司德平 《物理教师》2005,26(11):38-38,40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第17题间接考查了垂直入射到直角棱镜斜边的单色光在直角棱镜内发生全反射的次数.首先,垂直入射的单色光在直角棱镜内发生全反射的次数与棱镜的折射率有关,而同一单色光对不同介质的折射率是不同的.我们知道棱镜一般是由玻璃制成的,而玻璃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用途的要求,玻璃可分为冕牌玻璃、火石玻璃、石英玻璃、特殊玻璃和天然玻璃等.其中,冕牌玻璃是用73%左右的纯净石英砂(SiO2)、21%左右的苏打(Na2CO3)和6%左右的纯石灰岩(CaCO3)混合后加高温熔炼而成.冕牌玻璃的特点是折射率和色散都比较低,可以制成无色透明的各种成品,同时生产容易,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6.
1.叶绿体产生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相邻细胞中被彻底氧化分解,这一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至少需要穿过几层膜结构( ) A.3 B.4 C.5 D.6 错解:选D。导致解题错误原因:对有氧呼吸3个阶段的进行场所认识模糊;或解题浮躁,不够冷静,受解题思维定势的影响(如果1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1个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那么这个CO2分子膜结构层数为6层),认为满足该条件的葡萄糖的行为路径为:叶绿体2层膜→1层该细胞膜→1层相邻细胞膜→线粒体2层膜,共6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对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一点改进云南省广南县一中(663300)陈国辉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色素提取液在滤纸条上划出又细又整齐的滤液细线是一个难点。为了获得细而整齐的滤液细线,本人对实验步骤(三)作了如下改进:用吸管吸取1~2滴色素提取...  相似文献   

18.
邓龙 《生物学教学》2001,26(5):15-16
学生按高中《生物》课本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往往难于提取到叶绿体中的色素。笔者于1996年做了一些实验和理论探索。找到了原因:新鲜叶片含有的水分与丙酮互溶,水分子吸引丙酮分子,排斥色素分子使丙酮不能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而提取不到色素。解决办法是烘干叶片除去水分或加入能把水与丙酮分开的盐(氯化钠)。  相似文献   

19.
分离提纯小麦、水稻和玉米3种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上的偶联因子CF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酶促反应生成的无机磷的含量。得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偶联因子CF1的ATP酶活力分别为:333.9μmol(P)&;#183;(mg(ch1)&;#183;h)^-1,358.4μmol(P)&;#183;(mg(ch1)&;#183;h)^-1和485.1μmol(P)&;#183;(mg(ch1)&;#183;h)^-1.结果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3种植物叶绿体中偶联因子CF1的ATP酶的活性强弱不同。但小麦和水稻之间的酶活性差别较小。而两者与玉米之间的差别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营养袋假植苗与一段式漂浮苗移栽后生长发育、叶绿体色素和经济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营养袋假植苗移栽后,生育进程快,大田生育期短;干物质积累量多,干鲜比高;叶绿体色素含量变化平缓,下部烟叶耐熟性好,上部叶落黄好,产量、产值高,经济效益好.提出了移栽时充足的土壤含水量、适宜的干物质量和光合叶面积是促进漂浮苗早生快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