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虎林 《新闻世界》2006,(10):32-33
经典爱情片《莫斯科情人》中,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情节:苏军中尉沙克夫爱上了女排长佐妮,但他缺少勇气向姑娘表白。直到战争结束几十年后,两人在大街上偶然相遇,才知那时对方也同样爱着自己。而此刻,他们都已经白发苍苍。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怎样才能让爱说出口呢?在上海,一位女白领开办起了“暗恋俱乐部”,专替暗恋者向心仪的人表白情感。没想到,这一大胆创意竞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  相似文献   

2.
《新闻天地》2011,(3):61-62
10多年前,他身家数百万元,是当地利税大户,而她刚从农村进城,儿子被前夫带走了,自己靠打零工维生。他对她说:“我爱你,嫁给我吧。”她大惊:“我配不上你,你太有钱了。”他就笑:“这好办,想发财不容易,想变成穷光蛋很容易。”为了爱,他果然将财产变卖一空,随她回到大巴山深处;栽树放羊、男耕女织,过上。神雕侠侣”般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在他们的绯闻传遍全公司、包括五个分公司之前,他突然辞职南下。 1994年,她大学刚毕业,遇到的第一个上司就是他,这是福分还是劫数。他给过她太多,思路、朗朗的笑声、许多许多的口头禅,比如“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她给过他什么?说不清。  相似文献   

4.
什么也不做     
他们始终不是朋友。 年轻时候,他们相好过一场,还生了个女儿。后来各奔东西,她写自传体小说,对他口诛笔伐,他过了四五十年,才淡淡地回一句:“认定是负心,是人各有见,认定为落后,是人各有道。”她倒霉的时候,人家整她,要他证明她是三反分子,他说:“杨沫同志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思想。”她好了,他们仍然来往不多,她死了,追悼会张中行都不去。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5,(6X):24-24
同样的人生,可以细细品味,也可以尽情挥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不能追问的,追问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给自己强加痛苦,可作者偏偏就是要追问。她追问自己最冷酷的问题是:爱一个人能有多久?因为这追问,她更恐惧她对他的情感所凝铸成的思恋究竟能有多久——她期望他永远是她精神的全部,寄托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在进入正式的话题之前我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女孩儿,她特别喜欢读书,雨后来她长大了遇到一个同样很爱读书的他,这个男生深深被这个女生的做博所吸引,然后他在知乎上面发了一个帖子,男生说“宝贝,你嫁给我吧。”在大家的祝福中,女生就很害羞的答应了,于是他们从此幸福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三份礼物     
王豪 《出版参考》2007,(8):12-12
三个兄弟年少离家,个个都事业有成。一天,他们聚在一起讨论送什么礼物给年迈的母亲。 第一个说:“我要送给妈妈一座大房子。”第二个说:“我要送她一辆豪华房车,还专门配备一个司机。”第三个笑了笑说道:“这些奢侈的东西妈妈是不会喜欢的。记得我们小时候,妈妈很喜欢读《圣经》。现在她眼睛不好了,我要送给她一只聪明绝顶的鹦鹉,它能背诵《圣经》的每一个章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06,(26):8-9
词解 第四者:第三者身边的异性好友,也是对第三者有暧昧情感的人。 背景 最近昆明电视台有部热播剧《靠近你,温暖我》反响不俗,剧情中一个关于“第四者”的说法也引起了大家注意。许晴饰演的丁爱羽总是在无意中陷入“第三者”的怪圈,在她得知她的男友隐瞒了已经结婚的事实而饱受打击的时候,认识了“男友”的好朋友,善良、仗义有责任感的翁立明。面对丁爱羽,翁立明心动不已,但这也让翁成为尴尬的“第四者”…… 现在流行把第三者称为“小三”,称呼上便有了些不屑,可见小三们的感情生活并不为人认可。而在他/她们的现实生活中,除了对别人的那个男人或女人寻死觅活之外,似乎总会有一个在旁边帮助和支持自己的异性好友的神秘角色,听自己发泄,听自己的痛苦和困扰,随叫随到,无怨无悔。 这个神秘人就是第四者。他/她甘做小三的精神支柱,甚至为了帮助和陪伴小三,往往把自己的生活和感情也弄得乱七八糟。是什么力量如此巨大?友谊?或是,爱情?是知己?还是情人?明知小三对别人爱得死去活来,自己爱得无望却依然执着陪伴,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自虐狂? 嘉宾们从感情和心理的角度入手,慢慢为我们解开看似复杂的原因和现象——人人都可能是第四者?其实,了解自己的需要才是营造一段健康爱情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10.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06,(45):34-34
第一名:水瓶座 水瓶座遇到真爱反而会躲起来,宁可跟“次爱”或“不太爱”的人在一起,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一旦付出真心就会失去自我,陷入万劫不复的世界。他很不喜欢失去自我的感觉,喜欢中庸,不要狂热,怕真爱的狂热会把他烧死。因此他情愿躲得远远的,假装没有这回事。  相似文献   

12.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13.
尊重·幸福     
王荣是个女孩儿。她曾像一只快乐、可爱的小鸟一样,不知什么是忧愁,在乡间自由翱翔、嬉戏。很像“男孩”的王荣突然离开了那片她熟悉的土地,只是为了那座县城的一所重点中学。她如愿以偿上了重点中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王荣再也没有了夜里疯玩到12点的记录,再也没有爬了十几分钟才爬到一棵树上的经历。这些都还可以忍受,但别人对于她的胖的评述却……本来王荣心里并没在意:胖有什么?可偏偏就有什么。她班上的一些男同学一见她就做鬼脸。有几次,她遇到高兴事儿激动地跳了起来,几个男生嘲笑道:“不知道自己胖吗?还跳。再跳…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8,(3)
“他”字错用何时休文/雷智勇长期以来,不少作者甚或是一些青年编辑同志,对第三人称“他(他们)”的字义,掌握和理解得不全面,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屡屡出错。信手拈来三例,以资佐证:①笔者又问道:“如果她(他)只生得一张好脸蛋,而无才能呢?”这位饭店老板略怔了...  相似文献   

15.
记得刚开始当报道员那阵子,我老是感叹:一日生活平平淡淡,周围的事司空见惯,上哪找题材呀?3个多月过去了,我仍是两手空空,没有一篇稿子变成铅字。走投无路之际,我去请教团新闻干事。他给我讲了一刊占代寓言:楚人和氏有一块木雕琢的玉石,献给楚后王和楚武王。可他们不识宝,先后把和氏的双脚砍去了。后来楚文王继位,派工匠把那块玉石凿开,发现果然是一块真玉。我听后细细品味,不觉茅塞顿开:不是基层没有“宝”,而是不识“宝”。不久,我到连队采访遇到这样一件小事:上级机关对某连进行考核,连长弄虚做假,被战士“”了一顿…  相似文献   

16.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如巫山不是云”能够撩动我们心扉.刻骨铭心的——这世间,也许就属爱情了,即使沧海桑田,只要人类还继续存在.体验爱的痴男怨女就会飞蛾扑火.生生不息,由此,我不得不惊叹于爱情力量的伟大。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一个劣迹斑斑的男人,青梅竹马的童年,使他们笃定了那份至死不渝的爱情,她痴痴守候了14年,为着那还在狱中的他,因为她始终坚信.爱能够驱散他心中一切的罪恶.爱能够让他重生……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生活中,“小入物”敲诈“大人物”的事时有发生,可“大人物”敲诈“小人物”却极为少见。在繁华的大上海,一家大型综合性度假村的总经理竟然敲诈前台接待员,向她勒索10万元。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钱,是要求对方能“分期付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2007年5月28日,笔者应邀到苏州出席“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到了苏州,来接站的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一见面就对我说:“你是金建陵吧?你写的汪家兄弟的文章在苏州反响很大。”他提到的拙文便是《档案与建设》2006年12期刊载的《汪氏两兄弟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19.
老百姓的代言人左安龙□王恬在上海,我问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你最喜欢的主持人是谁?”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左安龙。”“为什么?”“他替老百姓说话呀!”左安龙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的主持人,也是第二届全国广播“十佳”主持人。左安龙的长相极具...  相似文献   

20.
古都安阳有座编制只有200张床位的驻军151医院。医院虽小,但报道工作成绩斐然,已连续6年被分部、军区后勤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他们报道工作为啥搞得好?兄弟单位负责新闻工作的领导前来取经。该院政委王玉峰的一番报道“人才观”,使众人颇受启发。立足本土育人才王政委说:“搞报道工作得有报道人才,人才哪里来?天上掉下来,地下冒不出,关键靠培养”。王政委1989年调到这个医院任政治处主任,一上任便开始着手培养报道骨干队伍。他认为:“医院是一块沃土,科技人员多,文化层次高,80%以上人员都是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