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安排部署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努力开创全省古籍保护工作新局面,7月25日,省文化厅在云南省图书馆召开了云南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次专门就古籍保护工作召开的全省性会议,标志着全省古籍保护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河北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咨询、论证、评审和专业指导,促进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省古籍保护厅际联席会议的部署下,2009年12月16日,河北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石家庄市召开。河北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王俊海主持了会议,省文化厅副厅长彭卫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3.
地市级古籍保护中心是国家古籍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当地的古籍保护工作有着天然的便利条件.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三年多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加强了各古籍收藏单位的联系和交流,通过积极整合各方古籍保护力量,有力推进了当地的古籍保护工作.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来发动广大民间古籍收藏者参与国家的古籍保护工作,如何激励古籍保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以及如何争取更多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都是地市级古籍保护中心在运行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以省图书馆为依托,成立了黑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该中心建立了黑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对黑龙江省内各图书馆古籍收藏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黑龙江省古籍存藏独具特色,但古籍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重视古籍保护工程;加强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古籍收藏单位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古籍的开发和利用;营造宣传古籍保护的良好氛围;推进古籍修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云南省建构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籍保护体系,即省、州(市)、县成立了相应的古籍保护机构;依靠自身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收藏丰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彝文古籍、藏文古籍、傣文古籍和东巴古籍的修复工作,在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和整理出版,一批珍贵古籍和拓片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围绕寺庙和民间少数民族古籍的普查登记、少数民族古籍修复,论文认为古籍保护涉及多学科知识,应尽快开展古籍保护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古籍虫害防治工作是保护古籍的首要任务。分析古籍虫害的发生原因,介绍破坏害虫的发生条件来保护古籍的各种方法。通过对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防治虫害的各项措施统计,分析古籍虫害防治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古籍虫害防范意识。指出杀虫措施对保护古籍的必要性。呼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古籍保存环境的空气质量,建议成立从事古籍灭虫防蛀专职机构,提供古籍保护的专业产品。  相似文献   

7.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15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结合本馆业务需求在馆藏古籍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根据经验,我们提出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应当遵循3项原则: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推行的业务不交叉;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古籍工作现实,推进古籍保护业务的开展;调动高校图书馆古籍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广泛参与,早出成果。高校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之初应当尽快推进各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倡联合协作,整理编辑出版《全国高校图书馆所藏未刊善本古文献丛刊》;推动各高校利用馆藏古籍开展协同服务教育教学;组织研发适用于各馆实际业务需求的“高校古籍资源服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我国15位资深古籍保护专家和法学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利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籍保护成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研究发现:管理因素和法规因素的双向互动主要通过媒介因素与用户因素加以实现;环境因素为古籍保护提供保障和支撑;媒介因素是联结管理因素、法规因素与用户因素的纽带。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促进古籍管理单位知识资本管理、加强古籍数智化发展、建立多平台融合传播矩阵等建议,促使古籍保护从“小众”走向“大众”。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优化和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古籍保护试点单位修复人员的数量、职称、学历结构等状况的调查和古籍保护工作的需要进行分析和论述,指出古籍修复人才匮乏问题是古籍保护工作的瓶颈,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为他们的成长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做好古籍保护修复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古籍修复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籍保护试点单位修复人员的数量、职称、学历结构等状况的调查和古籍保护工作的需要进行分析和论述,指出古籍修复人才匮乏问题是古籍保护工作的瓶颈,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为他们的成长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做好古籍保护修复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高校系统在古籍特藏普查登记、保藏条件改善、抢救修复、再生性保护、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时代推动高校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化与发展,要进一步扎实做好古籍保护基础性工作、加强古籍数字化和影印出版、加强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古籍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自国办发[2007]6号文件通知以后,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迅速成立并开展工作。本文就该中心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和今后的安排做一个简单的汇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古籍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界在总结出古籍原生性保护和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概念之后,又提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概念。本文认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主要内容是对古籍文本和古籍知识、古籍工艺技能与传统写印材料的研习、传承和传播;实施方式是通过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古籍和古籍保护知识理念的社会传播两个层面来进行;对应发展的学科分别是古文献学、古籍工艺学、传统写印材料学、古籍传播学、古籍数字人文等。古籍传承性保护理念的提出,扩大了古籍保护的主体范围,强化了古籍保护学科体系,有利于建立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促进古籍的有效利用,推动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工作进程。古籍传承性保护与古籍原生性保护、古籍再生性保护三足鼎立的内容架构,理顺了古籍保护各项工作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对古籍保护事业认识日益完善的结果,也是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不断进步的表现,更为构建合理的古籍保护学科知识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精神,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古籍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国建立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制度,并以此带动古籍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自2007年9月开始,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我省在推进建立古籍保护工作机构与机制、开展试点、古籍普查、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等项工作中,进展较快,成绩显著,受到文化部表扬,省古籍保护中心以此为动力,克难奋进,扎实工作,使得安徽古籍普查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小型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若干相关对策。这对加强中、小型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业务能力和提高古籍工作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省级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古籍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鉴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西是文物大省,古籍文献资源也非常丰富,佛教典籍更独树一帜。本文从山西全省古籍收藏现状、古籍收藏特点、古籍保护体制建设、古籍修复、古籍培训、古籍安全、古籍宣传展示、珍贵古籍名录及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山西省古籍收藏及保护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目的是希望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古籍文献的整理开发利用、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古籍修复以及古籍保护网站和blog的建立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转变,研究这些新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开展古籍普查工作,促进古籍文献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作为发达国家,对古籍保护十分重视,不仅在古籍保护的制度和管理上延续了部分欧洲传统,也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和创新机制,建立了符合加拿大国情的古籍保护体系.本文将从加拿大古籍的定义与来源、管理制度与机构、人才培养和数字化管理等角度,介绍加拿大古籍保护现状.可使我们深入地了解该国政府的古籍保护工作,并对我国古籍保护工作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6月21-22日,由文化部社文司主办,省文化厅、南京图书馆承办的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会议暨古籍保护技术交流会在南京召开。文化部社文司巡视员刘小琴出席会议并讲话,介绍了古籍保护工作的进展及今后的工作安排,对下一阶段古籍普查和《中华古籍总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2月5日,贵州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贵州省图书馆隆重召开。贵州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全省古籍收藏单位负责人、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各市州图书馆馆长和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王宝麟主持。省文化厅社文处吴桂红传达了今年10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贵州省图书馆副馆长、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钟海珍作了《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报告》,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