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广阔的西部地区迎来了它的历史发展机遇。从今年开始,我国政府正式启动开发西部的战略计划。在给西部地区的经济带来无限发展机会的同时,也给西部高校带来同样的发展机会和压力。本文针对西部高校发展的基础动力,讨论这次区域经济开发对西部高校的影响。本文认为,西部高校发展的基础动力是培育和更新科研优势。高校的科研优势,是指在高等教育市场中某所或某类学校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能够吸引科研成果出台的资源和能力。西部大开发的作用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宁夏、甘肃、…  相似文献   

2.
实施我国西部开发加速农业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中农业将长期占据基础地位和较大比重,而农业开发中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务院公布了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系列优惠政策,为农业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大开发,而科技大开发的基础又在于科技资源的开发。没有科技资源,科技活动就成为无源之水。因此,研究和开发西部的科技资源,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行为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是关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伟大战备决策。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着手,结合对建国之初的156项基础工程建设和东南沿海改革开放的模式分析,指出在西部开发,政府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退耕与生态建设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把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不仅是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存环境,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完全符合西部地区的实际和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西部地区必须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提出的开发重点和地区的实际,把生态建设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生存线和幸福线来对待,切实抓紧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给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西部开发中,切实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资源开发、产业升级和环境整治,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基础,着力研究开发适合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科学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和政策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由于开发环境的变化,目前的西部开发必须坚持不断创新,西部大开发中的创新,基础是观念创新,核心是制度创新,同时也应充分注意搞好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地 《情报杂志》2002,21(10):105-107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图书馆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目前,西部地区图书馆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激励保障机制和智力支撑。面对诸多制约因素,西部地区必须将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纳入本地区宏观人才战略,把图书馆作为当地信息化建设的重地,同时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做好图书馆“增智”和“引智”工程,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使图书馆成为西部大开发不可或缺的信息服务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西部区域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入手,在探讨了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使用比较优势理论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要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有效结合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理论基础。文中针对西部开发的区域特色,首先分析比较优势,然后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体系中关键要素的细分指标进行相应调整,最后结合实证研究详细阐述了区域竞争优势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工作,千头万绪,科技应先行。近观西部各省、区(市)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发展规划和总体思路,无不例外地把依靠科技进步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原因在于:科学技术是驱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科技作先导,西部大开发只能是低层次上的开发、缺乏科学性和理性的开发、没有长远规划和后劲的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首先是科学技术的差距。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人才严重不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是西部发展的瓶颈。振兴西部经济和西部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来讲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