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镜湖  李振 《垂钓》2001,(7):15-16
近年来,上海出现了一种手竿钓链鳙的新方法,效果特别好,已引起上海钓鱼界普遍重视,这就是上海鼓浪屿渔具店经理吴国威首创的手竿定位浮钓法。  相似文献   

2.
颜恒 《钓鱼》2004,(21):28-28
就国内大部地区而言,晚秋的天气已呈现出朝夕凉冷的气象,我们这里虽然昼夜温差不大,但总体平均气温降至十七八度,鱼对温度是十分敏感的,虽然不像钓谚说的.“七上八下九归潭”那样武断,但也有“降温一度,鱼退十米”的感觉。所以当我们感觉到手竿近岸不再好钓的时候,不妨把抛竿投得更远更深些,钓得更多更大。  相似文献   

3.
初冬钓串钩     
徐坚 《中国钓鱼》2006,(12):10-11
通常,人们钓鲫大多以手竿为主,一来携带使用轻巧方便;二来钓点移来转去自由,受环境影响较小;第三,手竿柔软,钓鲫鱼这类小型鱼便可充分享受钓趣。而海竿则相反,因而,许多钓鱼爱好者是不屑用海竿钓像鲫鱼这类小型鱼的,觉得没劲。其实不然,海竿钓鲫鱼也是极具趣味性的,尤其是钓串钩。  相似文献   

4.
吕健 《中国钓鱼》2005,(1):26-26
一.首先要有一支4.5米的手竿,收缩长为60~70厘米(这样便于携带),调性一般为超硬;再到渔具店配上小眼不锈钢环(比矶钓竿的环过线孔小),一个不锈钢小轮,50米直轻0.235—0.285毫米强力线,绕在轮上,将轮用不干胶带固定在竿上(距握竿处20.30厘米为宜)。线组与台钓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由威海天洋渔具有限公司举办的“钓性是学问”天洋一瑞浦钓竿钓力巡回赛,继2012年4月15日,在海南省会海口市郊的昌顺轩休闲渔庄内进行了首站比赛后,活动主办方威海天洋渔具有限公司派出负责组织比赛的一干人马,连夜出发,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比赛地——深圳市茂达钓鱼场。  相似文献   

6.
衣善新 《钓鱼》2008,(24):67-67
到渔具店买饵料时,看见一支小竿不错,是光威3.6米的刚细。掂了一下,又轻又挺,心想,钓小鱼时一定很顺手。问价钱时,觉得不算贵,尽管自己早就有几支小竿,但还是买了。  相似文献   

7.
关新铭  周厚庆 《钓鱼》2007,(6X):36-36
近些年,北京的许多传统钓手将原本在海竿上所使用的钓组用在手竿上,在钓取大鱼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像手竿挂飞钩钓鲢、挂组钩钓鲤和挂爆炸钩钓混合鱼等。而手竿挂串钩钓草鱼,效果则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的一个雨天,我和钓友们乘渔具店的钓鱼出租车到50公里以外的顺平县大悲水库去钓鱼。不知什么原因,整个上午我连一条鱼也没钓上来。中午雨停了,我就到其他钓友们的钓位转了转。回到自己的钓位时却发现水面上的浮漂不见了,我心里不由一阵惊喜,心想一定是大鱼将浮漂拉走了。我赶紧将竿抓在手里,一抬竿,虽然感觉有些沉重,可那显然不是什么大鱼。等提上来一看竟是一尾小红鲤,100克上下,浑身通红通红的,鼓鼓的双眼,黑黑的嘴巴,黑黑的脑门儿,  相似文献   

9.
刘健 《垂钓》2004,(7):58-59
岁月流逝,从前的一些钓鱼的招法现在已经很少见了——那都是当年钓大鱼的好方法。好方法谁不爱用?可如今环境变了,在我的家乡,过去能野钓的大小泡子,宽窄稻壕有的已经平了,有的成了养鱼池,河里的鱼儿也星星点点,那些招儿也就没人再用了。  相似文献   

10.
赵丹 《垂钓》2008,8(2):I0008-I0008
2007年12月23日,由武汉天元刚舟渔具有限公司主办,创新渔具、威海宝飞龙渔具、黄石千川渔具、武汉荣东渔具协办的“天元杯”湖北省钓鱼友谊赛在黄石市“南妮园”山庄竞技垂钓场举行,150余位钓手参加了角逐。比赛共进行三场:3.6m手竿钓对象鱼(小鲫鱼)、4.5m手竿钓对象鱼(大卿鱼)、4.5m手竿钓混合鱼。前两场以尾数计分,后一场以重量计分,每场比赛90分钟,分别在六个赛区循环进行。  相似文献   

11.
漆智勇 《中国钓鱼》2003,(10):23-23
钓友在海竿钓时,通常几根十几根并肩作战,上好鱼饵挂上铃铛等待鱼讯,等待中不太可能正好在上鱼的海竿旁,也不太可能几秒钟内提鱼入护;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往往未被重视——铃挡夹紧问题。一般从渔具店新买的铃铛十分好用,但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的缘故,铃铛弹性、紧固性则大打折扣,垂钓时提竿上鱼竿尖剧  相似文献   

12.
刘定龙 《垂钓》2002,2(10):38-40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钓饵。人们对它的用法已经有许多认识,以我个人的经验,带斑马状横条纹的红蚯蚓可钓绝大多数淡水鱼,通常用作手竿和海竿串钩的钓饵。渔具店出售的所谓大平二号红蚯蚓形体普遍较小,钓手竿还好,用于海竿则嫌太瘦。还有种竹筷粗的大绿蚯蚓,用于手竿或海竿钓鲇是首选之饵,钓别的大鱼效果也不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杂鱼的骚扰。用它钓黄鳝,效果远远好于红蚯蚓。  相似文献   

13.
三招钓马口     
徐国刚 《垂钓》2003,(3):16-17
马口鱼身体呈流线型,身披细鳞,通体白里泛红,极具个性的头部上颌下弯成钩状,乍一看挺像马嘴模样,这也正是马口鱼得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于文福 《钓鱼》2006,(13):46-47
这一钓法,在渤海的金州湾别具特效。这个地方海的底质有一明显特征.那就是泥质加平坦。是夏天洗海澡的天然场所.是让随波逐流法于此在钓胖头鱼上大显神威的好地方。在7月15日前后,不要说立于岸上可以眼看条条胖头鱼闻声逃窜的情景,就说人站在水中的两脚,也时不时躲逃不掉被啃咬的感受。可见胖头鱼多、密度大。面对胖头鱼不管大小、下钩就咬的实情,猫了一冬的海钓迷,早已是磨刀霍霍,迫不及待的背海竿携手竿.去钓胖头鱼。他们逐潮的退流.直追钓到枯潮底还不善罢甘休.感觉手竿这时已是“江郎才尽”,马上改为海竿在搜寻深处的胖头.继续捕获。惟有钓鱼人自己才能领教到钓鱼的快乐。而到了潮水向岸边滚滚涌来之际.  相似文献   

15.
《垂钓》2012,(6):86-86
(本刊讯)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天洋渔具有限公司主办的“钓性是学问”天洋--瑞浦钓竿钓力巡回赛陆续在各地上演。4月15日,天洋渔具有限公司“钓性是学问”钓竿钓力挑战赛在海口打响了巡回赛的第一枪。随后,深圳、惠州、广州、桂林也陆续拉开战幕。  相似文献   

16.
刘汉初 《钓鱼》2007,(9S):33-34
我们知道,鲢鳙是上层鱼,同其它鱼种相比,对水温的要求更高,在22℃以上水温时,浮钓的效果最好。它们摄食的方式和特点也与众不同,不是直接咬饵钩,而是像滤食浮游生物一样,将雾化的饵料连钩一起吸入口中。但是,去年五一前后,我在水库用手竿挂蚯蚓钓鲫鱼时,却意外地钓上来1尾白鲢,今年6月,在另一不准浮钓鲢鱼的钓场,又以同样的方式钓获了鲢鱼。  相似文献   

17.
孙晶 《钓鱼》2006,(8):13-13
我来解释怎样手竿底钓鲢鱼,但不是所谓的“蒙鱼术”。我们在正常钓鱼中,如在池塘或水库垂钓时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窝子打的很好,水面的鱼星很多,明显是鱼进了窝,可就是没有正常漂汛,左等右等就是钓不上鱼来,可把人急坏了。其实,不仅是一般初学者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连许多钓了好多年的高手在钓鲢鱼时也是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提竿不小心会蒙上一条或两条鱼的也有,其实道理很简单:首先手竿底钓鲢鱼的饵必须是雾化很好的。在这里请注意,它并不是颗粒状的雾化,而是几乎肉眼很难看得清的白色的像豆浆般的雾化,所以基础饵一定是非常细的。其…  相似文献   

18.
矶竿钓鲫     
渔夫  张天林 《垂钓》2001,(12):27-29
两年前,我到昆明参加钓鱼比赛,从花鸟渔具市场买回一支叶影牌4.5米矶竿。正值金秋9月,我在一个双休日,携此新竿来到听湖试钓。在钓滑的这片水域。惟独我使用带漂远投(20米~30米远)的战术,擒获大鲫和半斤野鲤达10余尾,而手竿近钓的数十位钓友竞无一人创造比我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老钓手新传     
陈潇健 《垂钓》2005,5(7):60-61
讲起钓鱼,我可是个老手:柴河水库职工,养鱼、打鱼、钓鱼、织网,样样精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水库精减职工,我就在水库边开了个鲜鱼馆。后来因为我懂得钓鱼,拴钩绑线都不在话下,于是租个门市开了个“潇健渔具商行”。赶上钓鱼的旺季,前来买渔具的人络绎不绝。人一多,就纷纷议论起钓鱼的趣事,大家那兴奋劲儿就甭提了。阔别水库好多年了,一听说钓鱼,我心里就痒痒,总想抽时间再过一过钓瘾。  相似文献   

20.
余华峰 《中国钓鱼》2006,(11):16-16
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是额尔齐斯河钓鲫鱼的黄金时间。这段时间,鲫鱼从上往下回游,在较深较大的水域聚集成窝,结成大群。这时的鲫鱼个头都比较大,往往是三四百克的银鲫,500克以上的也是常见的。深秋农田用水减少,额河水位比七八月要略低些。鲫鱼为了越冬,要储备更多的能量,吃食也就特别积极主动。秋季两岸牧草已收割完,路也比较好走,蚊子也没有了,在这样秋高气爽的时节钓鱼,鱼爽人更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深秋手竿和海竿串钩钓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