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进入初中后,感觉数学越来越复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使学生主动学习,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是我的尝试. 一、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教师必须具有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思维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设疑"是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设疑过程中,应善于根据数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适时地巧设"疑问",有疑则必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一个恰当而又引人入胜的问题,常常可以掀起学生的思维波澜,扬起探索的风帆,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创造发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职业高中课堂改革和"轻负高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很大的作用.一、导入新课时激“疑”导入新课时设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启动思维…  相似文献   

4.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疑启思,寓思于疑——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与“思”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学贵有疑.以疑启思.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产生疑问,那将有助于通过释疑解惑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从疑问开始,教师教学则应该从设疑、激疑开始.本文试图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疑惑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1设"疑"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适时创设"疑"境,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互动和推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流程进展的情况、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精心设疑,使教学过程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下,向充满悬念、令人激动的未知旅程挺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展开积极的探究,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8.
陈传标 《成才之路》2012,(27):19-19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设置的启发点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数学知识的疑难点,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将学生领进思维的岔道口,促使他们在疑惑中思考。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从而在解决疑惑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兴趣是学生探究事物奥秘的心智系统,是促发学生思维开展的有效动力,更是保持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条件。如果学生对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的预设 有位教授说:"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而把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这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我们日常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疑来打通学生思考的"脉络",教师是否给学生机会来表达他们头脑中存在的疑问.教师的预设主要是指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内容加以精心设疑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裁体,设计好一个问题则更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设疑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再通过释疑、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徐翠菊 《语文天地》2015,(10):53-54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思维训练,但是语文教学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呢?一、教师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在疑问上下功夫。有了疑问,学生才会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可以说,教师的疑问是学生思维的源动力。1.激发兴趣,鼓励思考学生在面对感兴趣的问题时,最容易积极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设疑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素质的保证。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在“疑”上下工夫.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故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有"疑"可质,不但要激发学生积极质疑,还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而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最有效工具,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平衡"问"和"讲"的地位,合理地运用"以问代讲"的教学方式。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本身的复杂性,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设疑的技巧,真正起到设疑引思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课堂设疑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 ,恰当的课堂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教学实践证明设疑的时机选择直接关系着启发的效果 ,为问而问 ,信口开河地随意设问 ,都不能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那么如何把握设疑的时机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处设疑 .1 于无疑处设疑数学教学中有些地方貌似无疑 ,但却蕴涵着智力因素 ,教师要从中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 ,激发疑问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例如 ,教材上有这样一个例题 :已知 :空间四边形 ABCD中 ,E、F分别是 AB、AD的中点(如图 1 ) ,求证 :EF∥平面 …  相似文献   

16.
"学贵有疑",产生疑问并积极思考是数学学习真发生的良好开端,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疑""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有疑""善于利用‘矛盾’,让学生会疑"这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主动产生疑问,从而经由"疑"抵达"思"与"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认为:疑容易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设疑一释疑”这一教学手段。 引趣性设疑。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疑问兴趣去积极思维,探求新知。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教师可这样设疑:“小数点很调皮,对它的位置不满意。一会  相似文献   

18.
李俊英 《学周刊C版》2015,(4):128-129
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19.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有意识地将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获得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题。学生思维能力主要是在他们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发展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发展智慧、增长知识。巧设疑问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疑” ,激“疑” ,及时创设恰当的情景和问题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思维。当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 ,我便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