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强调要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增强教学内容同现代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从生活视角体现较强的时代性。让学生从身边的历史去触摸历史、感悟历史,只有这样历史才能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赵宏儒 《中国教师》2013,(Z1):89-89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内容要适于学生的学习,力图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社会,既有教育意义,又易于学生接受。《历史课程标准》又提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人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这就是说历史课内容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贴近生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没有兴趣,本文认为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历史情景,让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联系历史;让学生从社会热点中关注历史;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探寻历史。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充分体现历史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师充满信心地跨入课堂,让学生充满期待和兴趣地学好思想品德课,成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一、素材选择:三贴近一拓展要让思想品德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第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关键在教学素材,要尽量选择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因此,我们教学素材的选择坚持"三贴近一拓展",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贴近时代潮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学"良好的心理品德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坚持不懈的锻炼"这一知识点时,我以不久前召开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王凤杰 《教师》2015,(5):45
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让课程内容既能为专业服务又能让学生感兴趣,教师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更具实用性.所选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专业,为就业岗位服务;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要通过视、听和读等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如声像材料的示范,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英语水平的大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学内容越是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贴近,就越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学生接受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数学内容相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生活,充分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充分提高学生学习情趣。  相似文献   

9.
1.以情创导,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1.1创设问题情境,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讲授新课时,努力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身边的物体导入,创设了学生贴近的生活情景。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的阶段,还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内容生活化,体现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新理念。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和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纯知识的传授,它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学内容越是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贴近,就越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学生接受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数学内容相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生活,充分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充分提高学生学习情趣.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特点是过去性,学习历史是要学贯古今,鉴古通今,借古用今,让遥远的历史贴近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项目式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重视探究过程,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逐一解决教师预先设定好的学习项目。有研究者认为,"在历史常规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就是以某一贴近学生生活、可操作性强的历史问题为项目或任务,将项目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根据课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并展示问题解决的成果"[1]。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刘利芝 《湖南教育》2001,(16):24-24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社会性和工具性等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要让学生向各学科、向社会、向生活学习语文,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这便是大语文教育的现实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品德教育要真正产生效果,还要走近学生,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和长辈;让学生相信并尊敬老师;让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所提问题质量的高低,而大多数时候,成功的教学往往需要一个成功的总问题引领课堂.这个问题一者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者要贴近言语形式,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去感知矛盾冲突,感受人物性格,感悟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许多中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反映学生对学习历史缺乏兴趣,使本来应该兴趣盎然的历史学科成为学生"最难学的学科",但学生对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由此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教材与社会现实的契合点,使历史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增加了社会生活史方面的内容,教师要重视这部分知识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但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而要让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感兴趣,就要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其学习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导课,先声夺人,以"导入"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贴近学生,以"讨论"调动学生;创设情境,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课中;关心时政,积极参与,让"热点"激活学生。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高中历史学习决不是埋首故纸堆,仅仅让学生了解、记忆过去的陈年旧事,而是在重现历史的过程中分析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凶此,历史教学必须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对历史课的理解就是“死记硬背”,再加上历史学科内容庞杂,知识点众多,很多学生谈“史”色变,  相似文献   

19.
要优化历史教学设计,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学习教改新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加强学情分析和预测,贴近学生学习实际;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展现历史教学魅力;创新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探究;精心设置教学环节,实现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20.
要优化历史教学设计,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学习教改新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加强学情分析和预测,贴近学生学习实际;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展现历史教学魅力;创新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探究;精心设置教学环节,实现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