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组本组教材包括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其中,讲读课文《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教学的重点是分清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静态,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动态,分别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学时可凭借思考·练习一至三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讲读课文《草原》,讲作者初到草原,侧重描写草原景物的静态;讲快到公社和主客会面,侧重描写草原上景物和人物的动态。本课教学,一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这样写…  相似文献   

2.
《鸟的天堂》一文,作者饱含深情地描写了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为了让学生跟随作者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初读课文时我组织学生给课文分段。很快,学生分好了段,我了解学生的分段情况,准备意见统一后进入下一板块的学习。结果,学生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分法。第一种分两段:第一段(1~9):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二段  相似文献   

3.
小学文语第八册讲读课文《鸟的天堂》,是一篇构思巧妙,文笔曲折,语言优美生动的记叔文。认真帮助学生学好这篇文章,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也可让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文章记述了在头天的傍晚和第二日清晨前后两度经过“鸟的天堂”所见的实情实景。第一次见到榕树,写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第二次目睹百乌的欢腾,写了“鸟的天堂”的动态。静态与动态,珠联璧合,完美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讲授这篇课文,先要明确目的要求,掌握重点。在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方面,联系后面的“读写例话”,可以确定讲读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懂得记叙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学习这种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对四年级学生应当加强篇章结构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研究前后两大部分以及各个自然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文章的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4.
万玉莲 《宁夏教育》2000,(10):33-34
小学语文五年制第九册第五组课文由导读、课例(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组成。本组课文是围绕景物描写选材的:《古诗两首》描写江上的美丽景色,《鸟的天堂》写大榕树的美丽及奇特,《草原》描写了草原的美丽和民族风情,《镜泊湖奇观》讲的是镜泊湖景色的奇美、壮观。这四篇课文都是围绕“  相似文献   

5.
《鸟的天堂》没有从鸟落笔,而是先着意写大榕树,使人产生“鸟的天堂”为何没有鸟的疑问。课文为什么用那么长的篇幅描写大榕树呢?我认为:课文题为“鸟的天堂”,当然离不开写鸟。然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却并不在于写鸟,而在于写榕树。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鸟的天堂》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第二篇讲读课文。作者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茂盛的大榕树名副其实是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和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动态的方法。“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点明文章中心,意蕴深刻,学生往往不能披文入情地理解体会。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悟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肺腑的赞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鸟的天堂》的作者对榕树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我在讲读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从作者观察点的移动去研究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懂得了作者写榕树的方法是:先从远处看,写整体;再从近处看,写部分。接着,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作者是怎样从远处看写到近处看,由写整体到写部分的,启发学生体会句子的描写和词语的运用。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本文作者描写榕树的作用,我帮助学生复习了第六册上的习作例文《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也有一段  相似文献   

8.
小语八册第六组课文基本功训练侧重于写作方面,重点是:观察事物,要注意静态和动态;读、写文章,要注意这类描写。这次习作,是这项基本功训练的“实践篇”。在指导中,我主要抓了两条:一是帮助学生从读中获得写作要领。《鸟的天堂》《火烧云》可供学生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我紧扣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着重领会:《鸟的天堂》中,作者怎样从根、叶、枝三个方面写大榕树的静态,从鸟飞、鸟叫、鸟扑翅等方面写鸟的动态;《火烧云》中,是怎样描写霞光照到地上和霞光在天上的景象(静态)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我们必须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在高段语文教学中,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依据课后练习,把握教学重点,确定教法,指导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十二课《鸟的天堂》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讲读课文。它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编者一共设计了五个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一题是从课文的内容方面提出来的,一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动态和静态的观察与描写方法。教师从这个问题入手组织教学,就…  相似文献   

10.
1.抓难点质疑。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 ,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课堂上 ,抓住这些难点质疑是解决困难的最佳途径。如《鸟的天堂》一文 ,写了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去 ,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 ?当学生提出了这样问题时 ,引导他们通过讨论 ,把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及所见所闻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结论 :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是黄昏 ,鸟儿们栖息了 ;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是早晨 ,正是鸟儿活动的时间 ,故此 ,看到了鸟儿各种活动的热闹场面。就这么一个问题 ,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 ,使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了发…  相似文献   

11.
《鸟的天堂》是巴金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浓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文章结构布局匀称,文笔清新细腻,感情质朴真挚,全篇美感盈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描述被人称为“鸟的天堂”的那棵美丽的大榕树,从而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锦秀河山的情怀。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作者在傍晚时分来到“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的那棵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前,情绪未…  相似文献   

12.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作如下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发现美自由朗读课文,读后小组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大榕树充满生机的美、鸟儿纷飞的景象美。二、研读课文,探究美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讨论交流、个别指导、师生共同探究、总…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本文是该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鸟的天堂”的秀美,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之情。作者通过对大榕树的静态(第二段)和鸟的动态(第三段)的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景美情浓的风情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静景和动景,学习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色,领会作者对祖国锦绣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与教法揭示]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记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的景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和鸟的动态美;难点是对句子的理解。作者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和对鸟的动态渲染花了笔墨,做到了静得让人屏住呼吸,动得令人心旷神怡;静时竟在“鸟的天堂”里“看不见一只鸟影”,动时使人“眼睛应接不暇”。这样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课文有《鸟的天堂》、《猫》、《老牛》、《火烧云》。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通过教学体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和事物的写作方法。这几篇教材为学生达到这个整体目标提出了“样式”,教学时可以安排必要的和可能的写作练习,做到“以课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以片断训练为形式”,达到最佳效果。 (训练一)写动  相似文献   

16.
指导小学生作文至今还没有捷径可行。当前比较重视的是怎样由阅读(吸收)到写作(表达),即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我们试图以一个课文组的读写练习设置,初步探讨一下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小语八册第六组编排了《鸟的天堂》、《猫》、《老牛》和《火烧云》这四课。前两课为讲读课文,《老牛》是阅读课文,《火烧云》是独立阅读课文。这个课文组的读写训练重点项目是“静态和动态”,侧重于写的训练。《基训6》安排了“组织一次游览活动。把游览的过程和看到的景物写清楚”这一习作题与之相照应。显而易见,这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 .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2 .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7、8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 .了解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析题引疑 ;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通读全文 ,思考并回答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2作者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 ?3作者到“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三、讨论分段按…  相似文献   

18.
质疑,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使其对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思考,跟老师和同学一起研究探讨,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使他们的认识得到提高。一、抓难点质疑。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抓住这些难点质疑是解决困难的最佳途径。如:《鸟的天堂》一文,写了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去,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把两次到鸟的天堂的时间及所见所闻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是黄昏,鸟儿们都休息了;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是早晨,正是鸟儿活动的时间,就看到…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茂盛,以及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着重描写了大榕  相似文献   

20.
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学生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那么,如何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难”呢?一、探索作文与阅读的最佳结合点探索作文与阅读的最佳结合点,我们的具体方法是:树立阅读促进写作的思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贯穿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合理有效地切入作文教学。如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时,让学生体会描写事物动态、静态方法及其作用,让学生练习作文《公园里的花》等;学习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让学生学习体会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练习写人、记事时运用表现内心活动的方法。同时,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展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